康朗香:让傣族医药帮助更多人

点击标题下「民族时报」可快速关注 诊断、开药方、查房……每逢周一和周四上午,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就有一

诊断、开药方、查房……每逢周一和周四上午,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就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傣医在接诊。这位在傣医院已经工作了34个年头的老傣医叫康朗香,不少慕名而来的患者都会预约找他看病。

今年79岁的康朗香出生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嘎洒镇曼景罕村。由于家里几代人都是傣医,康朗香自幼耳濡目染,康朗香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多年前,寨子里各家都盖起了砖瓦房,整个村寨都是水泥路,很多家庭有了摩托车、小汽车,光自己家的小汽车都已经换第三辆了。“我很满足现在的生活,感谢党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做的一切!”

自幼爱上傣医药学

“从记事起,除了玩耍,常随父亲上山采药,加工、炮制药材。上门请父亲看病的患者苦不堪言,却被父亲治愈。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想像父亲那样,帮助乡亲们解除病痛。”康朗香告诉记者。

20岁至25岁时,康朗香在曼景罕村佛寺出家,他先后拜过3位有名的老傣医为师,还俗后,在父母的传授下,康朗香通读傣医经典著作30多部,通晓傣医“四塔、五蕴”理论、解毒理论,并学习使用傣医药的传统经方。这些年还四处收集傣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和传统经方。

康朗香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民族医学高度重视,上世纪80年代,傣医药被确定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西双版纳州先后成立了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民族医药推广站和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作为傣医药的传承人之一,自己也赶上了好时候,1984年调入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工作。

在傣医院工作期间,康朗香与老傣医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各自的经方、验方。在40余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中,将自己所学的傣、中、西医药知识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反复的实践,总结积累了许多经验。

有了数十年的从医经历,以及很多临床经验的积累,前来找康朗香看病的患者也就多了起来。退休后,康朗香被医院返聘回来,继续为乡亲们看病。

为继承、弘扬傣族医药,康朗香还编写了《康朗香档哈雅》手抄本,收载300多个药方。

传承好古老傣医药

康朗香说:“我岁数大了,傣医药面临人才匮乏和医技医术不能很好地传承下去的困境。家里目前只有两个孙女和一个孙女婿在从事傣医工作,我希望有更多人来学习和传承傣医药,我也愿意将自己的医技医术传授给他们,让这一古老傣医药好好传承下去。”

玉光香是康朗香的孙女,目前她是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传统特色科的医生。玉光香1989年出生,从小就跟着康朗香一起生活,当时康朗香家生活条件不算好,住的是普通的傣楼。“平日里,奶奶最爱给我们做糯米饭,但只有烤牛皮一道菜。爷爷常常要去山上采药,每次都让我帮忙晒药,小时候我又贪玩,每次都埋怨爷爷采药太多。而爷爷也不生气,照旧拿着草药让我分类晾晒,还一一讲解这些草药的用途,还时常说,等你长大了,就懂爷爷为什么这样做了。”玉光香说。

当时,大家的生活都不好,康朗香常常给村里的乡亲看病,还自己试药。玉光香记得自己十多岁的时候,得了疱疹,身上很痛,爷爷奶奶一个忙着抓药、磨药,一个忙着给她敷药,一颗西药都没有吃,就靠傣医的草药治好的。“当时心里很佩服爷爷的医术,也觉得傣医医药太神奇了。即使是这样也没有想过要做一名傣医。”玉光香说。

在爷爷奶奶家生活的那段日子,玉光香大多时光是跟采药、晒药、收药、磨药有关。“听爷爷说得最多的就是,现在日子好了,你们都能去学校读书,要好好读书,将来能学习好古老的傣医药。”玉光香说。

玉光香高中毕业后去上了傣医班,学习期间受到康朗香很多帮助和鼓励,最后又到了傣医院工作。玉光香说,爷爷见到自己就会叮嘱,要好好学习傣医,遇到啥困难都要坚持下去,要好好地传承和发展傣医药事业。

“2008年云南省卫生厅、人事厅、教育厅批准爷爷为第二批省级傣医药师带徒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傣)医康朗香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爷爷这些年一直在培养新一代傣医,为的就是古老的傣医药能传承下去。”玉光香说,她会像爷爷那样好好钻研傣医药,帮助更多人。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来源:民族时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