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创意让“失宠”的公用电话亭重获“新生”!

手机的流行与普及让公共电话亭慢慢离开人们的视线,被冷落的电话亭因长期无人维护而荒废破烂,不仅没能发挥

手机的流行与普及让公共电话亭慢慢离开人们的视线,被冷落的电话亭因长期无人维护而荒废破烂,不仅没能发挥应有作用,还影响观瞻和城市形象。睿途旅创曾在《曾经最具城市特色的报刊亭会消失吗?》一文中列举了多个报刊亭的创意改造再生,那么曾经作为城市另一大特色标志的公用电话亭又可以通过怎样的创意重获新生呢?

在红色电话亭几乎是城市标志的英国,Red Kiosk公司掀起了一场“电话亭收养”运动。之后,电话亭改造而成的咖啡贩卖机、小型书亭、小型艺廊、太阳能充电站等纷纷入市。

电话亭变身手机维修店

英国 Lovefone 公司将伦敦格林威治高街(Greenwich High Road)的电话亭改造成了mini手机维修点。它保留了电话亭红色标志性的外表,内部则变身为工作空间。

电话亭内包含工作台、储物柜、座椅、工具,尽管空间有点挤,但还是能够实现手机维修的功能。维修之外,它也是个充电站,继续延续了公共服务这个功能。

Lovefone 的改造让红色电话亭注入了新鲜血液,继续保留在街道。

电话亭变身咖啡店

伦敦人欧麦尔·哈立德是电话亭的租客之一。他在城市北部利用电话亭开了一个迷你咖啡吧,一开始获得了好多人的签名和支持才获得政府的同意在这里摆摊,现在还没有一个成文的租约合同。但是政府和当地居民很支持他的店铺,它甫一诞生就成了“网红”,在社交软件上出现的概率甚至超过了传统的电话亭。

电话亭变身共享办公空间

经营共享办公空间业务的美国创业公司 BarWorks改造了 15 个英国电话亭,在里面配备了 WiFi 、无线鼠标、桌椅、打印机、电源插座、25 寸屏幕、扫描机和免费咖啡,形成一个小型的办公室。

改造后的迷你办公室出现在伦敦、利兹、伯明翰等五个城市,主要是给那些临时离开办公室的人或者自由职业者所准备,方便他们在街头随时能走进一个不被人打扰的地方开会或者和工作伙伴打电话沟通。

使用一次的费用大概在10英磅左右,相当于伦敦餐厅里一份三明治的价钱。同时,还有包月服务,只需要19.99英镑,购买包月服务还能使用其在曼哈顿和旧金山市中心打造的两间两层楼的共享办公空间。

电话亭变身太阳能充电站

Red Kiosk公司想到大部分智能手机的耗电问题,于是便有了将电话亭改造成太阳能充电站的想法。电话亭重新被油上绿色,并取名为Solarbox,在电话亭顶部装上了太阳能电板。里面原来放电话的桌面,固定了几条不同类型的手机充电线。华丽变身之后,使得将要报废的电话亭变为手机充电站,电话亭又变成市民的宠儿了!

Red Kiosk的创意设计,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投入使用后效果很好。据官方统计,一座充电亭每天最多可给100台手机充电,平均每小时会有6个路人使用它。

每次免费充电付出的代价,是在这10分钟里看广告片。因此不少广告商在这里投放广告。而改造后的充电站成本低,除了安装费和日常的维护费,充电亭的成本用三个月的广告费就可以收回,接下来就是盈利。

电话亭变身24小时图书馆

伦敦Lewisham的电话亭被改造成了24小时图书馆,这种电话亭式图书馆遍布Lewisham区大大小小的街道小巷。

在这个迷你图书馆,摆放了超过了100本书,有些书虽然很旧,可是都被保留得很好。读者可以随意挑选心仪的书籍带回家,同时要在相同的位置放一本自己带来的书。只要读者有阅读的愿望,便可以源源不断地以这种方式从图书馆中借书。同时,读者需要在图书馆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尽管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活动,但为了方便读者,迷你图书馆还是有固定的营业时间。任何时候想借书看,都可以事先到该活动Facebook的主页上查询当日营业时间。

除英国之外,其他国家对电话亭的改造也是创意满满~

德国

电话亭变身mini夜店

德国电信公司将报废的公用电话亭改造为名为“电话迪斯科”的迪斯科舞厅,这或许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夜店。

“电话迪斯科(Teledisco)”虽然小得仅能容下两个人,却拥有标准夜店应有的一切设备:烟雾机、闪光灯、迪斯科球、干冰、触屏点歌机,一应俱全。甚至还有植入式摄像头,可以解决亭内空间狭小,不能自拍的问题。

最初,德国电信公司只改造了3座电话亭,两座固定在柏林,还有一座流动亭确保人们随时随地开派对。后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该公司推出了定制版“电话迪斯科”。只需350欧(约合人民币2500元),客户就可以在位于波茨坦的“电话亭墓地”挑选喜爱的废旧电话亭,改造成这种独具特色的夜店。

韩国

电话亭变身急救点和避难所

在韩国首尔,公共电话亭被改造成了存放心脏除颤仪的急救点。当有人因突发心脏病而昏倒时,前来帮助的人就可以进入电话亭,对其进行抢救。

除了变成急救点,韩国各地的警察局为了保证民众的人身安全,还将80多个电话亭改造成了安全区,上面的玻璃具有防爆功能。当有人受到人身威胁时,可进入这个电话亭,按动里面的按钮,电话亭不但能立刻报警,还能发出警报声,提醒周围民众注意。

法国

电话亭变身水族馆

法国艺术家benedetto bufalino 和照明设计师 benoit deseille在08年里昂灯光节期间,对街头将消失的电话亭进行了一次别出心裁的艺术改造,将一个传统的老式电话亭改装成了水族馆。

色彩梦幻的行动水族馆,里头充满各种各样充满异域风情的游鱼。不仅白天看起来非常漂亮,晚上更是晶莹剔透,吸引不少人驻足观看,为忙碌压抑的城市生活增添了一抹轻松愉快的亮色。

日本

电话亭变身水族箱

无独有偶,日本大阪街头有一座令人目瞪口呆的电话亭,里面没有人在打电话,反倒有上百只金鱼游来游去,吸引了大量的民众驻足观赏。

水族箱电话亭位于大阪中之岛公园内,其实是当地一位艺术家配合当地举办的艺术展,以大阪各街道为会场,打造的街头艺术作品。

全天候都会有人在一旁监控金鱼的状况,一天会换3次来水确保金鱼的健康,到了晚间还会打上灯光,摇身一变成美丽的水族箱。废弃电话亭加上金鱼的活体装置艺术,令大家大开眼界。

而在国内,近几年对电话亭的改造也越来越多▽

上海

电话亭变身“悦读亭”

2018年3月25日,上海徐汇“悦读亭”正式启动,共有80个电话亭被进行了改造。“悦读亭”设置了3个主题, “漂流亭”“名人亭”和 “一本亭”。

“漂流亭”不仅在电话亭中提供图书供阅读与漂流,市民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汇读书漂流”参与一系列互动活动;

“名人亭”:与巴金故居和柯灵故居合作,多种形式展现名家风采,凸显徐汇深厚的文脉与底蕴。

“一本亭”:通过定期推荐一本好书的方式,在电话亭内部空间用多种形式打造一本书的“微空间”。

同时,所有“悦读亭”内部都接入了光纤网络,市民可以在悦读亭内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

在保留公用电话亭原有外形和通话功能的基础上,加入阅读元素和智能触摸屏,让传统电话亭成功转型。这一做法,无疑让上海的街头增添了几分书香。

上海

电话亭变身街头美术馆

有着无限创意的大学生,自然不会缺席这场公共空间创意改造。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师生通过四平空间创新行动,对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的10座电话亭进行了改造,变身街头美术馆。

一平方米左右空间,展品精挑细选,有从同济大学博物馆请来的非遗作品泥泥狗,有四平社区贡献的非遗作品布艺画,还有些布置成了“四平空间创生行动”图片展。小亭子三面透明,布展考虑了不同视角的呈现。注意到的路人都会不由自主绕一圈,看个全貌。

改造后的亭子还会不定期更换展览主题,慢慢摸索什么样的展品最适合出现在街头美术馆。

这些电话亭在保留电话功能的基础上,用布展的方式营造出社区创意氛围,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让电话亭获得新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