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系列之二十一 ——走进南文营、南文村

一个村庄,不仅仅是几条路,几座房子,更是一种生活,一段记忆,一种情怀。让我们走进雄安美丽的乡村,记录

一个村庄,不仅仅是几条路,几座房子,更是一种生活,一段记忆,一种情怀。让我们走进雄安美丽的乡村,记录乡亲们淳朴的生活,定格日常的瞬间,留存美好的回忆。愿多年后的某一天,城市中的你,依旧能回忆起家乡当年的模样,找到回家的路……

南文营村和南文村都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大河镇,位置紧邻。大鱼小志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这两个村落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点,二者唇齿相依,加之我们从村民处得知两村原为一体,于是决定本次乡愁将两个村落合二为一,讲述一段村与村的故事。

来之前,大鱼小志听说南文营村及南文村是规模较小的村子,两村皆百十户人家,一两千左右人口。本以为这会是一次平淡无奇的走访,但当我们真正来到这里,却发现了许多惊喜。

南文营村口的牌坊建得着实气派,在我们“留住乡愁”系列共二十一次走访过的村子中可以排名前三。国,有“国风”;家,有“家风”;村,自然也“村风”。村口牌坊两侧镌刻着的“南金东箭育文明世代,营善造福兴德美和风”对联,正是南文营人对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与美好期盼。

而村里的南文营学校,正是与“南金东箭育文明世代”相呼应。宽阔的操场、整洁明亮的教学楼,和南文营村里的住宅总面积相比,学校的占地面积称得上是非常大了。在和孩子们沟通中大鱼小志得知,附近几个村子里的学生都是来南文营学校上学。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重教”一词在南文营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一开始看见村里跑闹的孩子们,大鱼还在奇怪并非周末为什么他们没有上学?“我们放寒假了呀。”原来是这样!听见孩子们的回答,大鱼小志恍然意识到距离春节还有半个月,学生们也该放寒假了。“寒假”是个多么遥远的词汇啊,以前的我们也是这样期盼着放寒假,期盼着过年,可随着人慢慢长大,那样单纯的情感、纯粹的喜悦却越来越难以拥有了。

南文营和南文关系密不可分,两个村子都以加工毛绒玩具为主业,各种各样的加工作坊广告牌在村里很是常见,动漫形象的彩绘也是自成一景。

可能是玩具厂的收入还不错,两个村子里“乡村小别墅”好像更常见一些。结合了美式、欧式和中式,再糅杂一些本土审美,两三层漂亮结实的砖瓦房就是一家人最温馨的港湾。

砖瓦虽饱经岁月洗礼,但在一番修补后依旧可以遮风挡雨;样式虽然早已过时,但却是记忆里最熟悉的模样;小院虽老树枯枝叶落满地,但精心打扫过后,整洁的院子里处处透着生活的认真。

雄安新区的设立,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太多的变化,最为直观的,便数这村容村貌了。走在南文和南文营的大街小巷,关于环保的标语随处可见。

起初看到“南文学校”,第一反应便是要好好了解一番它的历史,走近一看才发现这里早已挂上了村委会和卫生室的招牌,这里的“重教”使命早已完成。转头一想,南文学校的退出,南文营学校的到来,何尝不是“重教”的“新生”呢?

老屋渐渐走出我们的生活也许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在雄安亦是这样。但对于居住几十载的家,终究是不舍,不舍得拆掉,不舍得每天不看它一次……

冬日里,乡村是静谧的。

大爷推着柴火在夕阳下走过,鸡鸭在夕阳下悠闲地觅食,我们在夕阳下,感受着这里的幸福……

沿着整洁的马路出发,大鱼小志准备结束我们的行程。就在即将离开的途中,一处施工场地吸引了我们的视线。

雄安的春天已悄然走近,我们也将有幸成为见证他诞生、成长、成熟的幸运一代!

我们跟随着文明的脚步向前,城市越来越大,乡村越变越小,

让我们用镜头记录下这曾经的美好。

往往拥有时不曾留意,失去时才会懂得珍惜。

如果您有珍藏的老照片、村庄的旧时回忆愿意与大家分享,欢迎投稿,我们愿意为您呈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