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精神”与杨继盛的担当 ——读水菱《长河悲歌》

杨继盛,是“容城三贤”之一。在容城,他的名字以及神话般的传说已是家喻户晓,但对他的经历、他的成长、他

杨继盛,是“容城三贤”之一。在容城,他的名字以及神话般的传说已是家喻户晓,但对他的经历、他的成长、他的胸襟人们却不甚了了。我是在同事王会欣老师编著的校本教材《魅力容城我的家》里读到杨继盛事迹的,当时感动于他抗颜上书、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自豪于容城这块培植英雄的沃土!感动自豪之余难免奢想:这个英雄人物到底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除了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还有着怎样的喜怒哀乐?是什么样的思想根基让他走上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这样一条艰辛路?……直到有幸拜读了水菱老师的长篇小说《长河悲歌》,心中才豁然开朗。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从神坛上走下来,驻进了我的心里!

《长河悲歌》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悲”是杨继盛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他的童年是悲惨的: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继母恶毒寡恩,哥哥自私懦弱,嫂子精明刻薄,家对于他来说没有丝毫的亲情与温暖;有幸跟在师傅李敖明身边学习,可惜时间不长,李敖明就被朝廷的锦衣卫抓走并被砍头示众;投奔表兄王云台,同样好景不长,表兄家突遭横祸,全家蒙难。幼小的杨继盛一次又一次的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打击,一遍又一遍吞咽悲伤的泪水。

他的求学之路是悲苦的:起先是扒着私塾的门缝偷学,后来为自己争取到了半牧半读的学习机会;长大之后更是发奋苦读,曾为了学习和老僧同住四面透风的破庙,夜里缺灯油,就跑到空旷的地方借着月光读书,冬天腿肚子被冻得抽筋,就跑步取暖;婚后不久,就离家只身一人到县城的宁国寺去求学,求学之艰辛可见一斑。

他的科举之路是悲情的:18岁,第一次参加府级考试,榜上无名;后来参加乡试,因为拒绝给监考官送礼,结果又是名落孙山;直到32岁才考中进士踏上仕途。

他的仕途之路是悲怆的:初入仕被派到冷衙门南京吏部,当了个六品主事,后被调往京城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因上疏请罢马市下了诏狱,不久贬为狄道典史;终于有机会调回京城任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却又因死劾严嵩,被打入大牢,遭受酷刑,最终英勇就义。杨继盛从32岁入仕到38岁下狱,为官不到六年,七易其职,六赴其任,五易其地,波折不断,贬迁连连。

他的死是悲壮的:他拒绝安迪的营救,放弃生还的希望,面对水泄不通的人群,面对监斩官,当场泼墨挥毫写下流传千古的豪迈诗篇,始终高昂着不屈的头颅,直到行刑结束,他的无头尸依旧傲然挺立,岿然不倒。

读完作品,杨继盛这些悲戚的故事就像电影的镜头一样一桩桩、一件件在我的脑海中翻腾,不断触碰着我的神经,撞击着我的心灵。我不由陷入了深思:到底是什么给了他如此钢铁般的意志?是什么给了他果敢无畏的勇气?是什么促使他做出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无悔抉择?是的,理想,信念!

“关学”是宋明理学思潮中由张载创立的一个独立的思想学派,是儒学的重要学派,因张载是关中人,故称“关学”。张载先生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有太平”既是他自觉的崇高使命,也是“关学”人的崇高精神追求。明朝以理学开国,使儒家书籍遍及天下,关学在明朝有了空前的振兴和发展。

杨继盛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最早接触的正规著作就是李敖明师傅家里的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论语》。他向李敖明请教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是君子”;他立下的第一个志向就是“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之人”。师傅的死、表兄全家被杀,让他对社会有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激发他立下了终生之志:“做官,为生民立命”。 从此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能做到心忧其民,胸怀天下。为了这个理想和使命,他不惜付出了自己的所有,甚至是生命。

从南京调回京城,被任命为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他不满仇鸾开设马市卖国求荣而毫不犹豫向皇帝呈上《请罢马市疏》,结果得罪权贵,触怒龙颜,一道圣旨,被贬为狄道典史。由官贬为吏,一般人无法接受这种打击,但他并不气馁,“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为国为民的好事,尽了自己的本分,足矣。”在狄道,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兴办学校,教化百姓;帮助县衙查田亩、造籍册、平徭役,千方百计维护群众利益;只身冒险深入落后少数民族聚居地,劝服百姓解除煤山禁忌,解决了好几个县的烧煤问题;亲自带领当地民众兴修水利、疏通河道,便民灌溉;鼓励妻子给当地妇女传授内地的纺织技术……短短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他为狄道人民作了数不清的好事,受到狄道人民的拥戴,被狄道人亲切地尊称为“杨父”。

马市遭破坏,杨继盛被调回京,四易其职,后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这是一个肥得流油、让人梦寐以求的美差,他本可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但是,他想的并不是如何经营自己的官场、如何让自己名利双收,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信念,那就是‘为生民立命’”,他觉得,“惟如此,才能报答皇上的大恩。”当他“眼见严党猖獗,朝纲凋敝,民不聊生,圣上被蒙蔽”时,他“除了义愤填膺,又深感痛心,他决定上疏弹劾严嵩,以报皇上知遇之恩”。就这样,他为了国之正气,为了民之大义,不顾妻子的恳求,不听朋友的劝阻,毅然在纸上写下了《请诛贼臣疏》并义无反顾地呈给了皇帝。他要用个人的声音唤醒整个朝廷昏聩的人们,他要用个人的肩膀担起整个时代的道义,他要用个人的力量驱散整个大地的阴霾!

可是,一个人怎能力挽狂澜?一个人怎能扭转乾坤?这注定是一场悲剧,结局只有一个——死!然而,——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信念的力量,是精神的珠穆朗玛!不惜以死来践行终生志向,不惜以死来捍卫道德的堤岸!他的死是悲壮的,但死得其所!“关学”名臣,最终流芳千古!

关学精神是杨继盛的力量源泉,更是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优秀儿女奋然前行的精神动力。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的独立振兴奔走呼告、前仆后继、甘洒热血、慷慨赴死;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开展科学研究,呕心沥血、甘于奉献;当代的塞罕坝两代人用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关学精神是儒学的延伸与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既彰显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豪情壮志,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义务,这与今天我们大力弘扬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弘扬新时代干净担当作为精神”的主题是完全吻合的。

《长河悲歌》这部作品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塑造了杨继盛这个光辉的人物形象,更是对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我们奋力追逐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人的激励!这就是《长河悲歌》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这其中明显烙印着作者水菱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水菱是陕西人,她温儒谦逊,勤奋质朴,崇礼贵德,她的身上有着鲜明的关中人的性格特征,更有着知识分子高度自觉的崇高使命感,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关学精神,实践着她的使命理想。如今,她正忙于雄安新区的文化探寻和发展,她创建了三大TP——发起了雄安“水菱读书会”、“留住乡愁”专题系列、三贤文化专题系列,把雄安的文学爱好者们团结在一起,和雄安文人一起踏上文化寻根之路,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宣传雄安文化,把雄安文化推向一个更高更广的平台……

在和她的聊天中她谈到:“我是先知容城后知雄安的,因为《长河悲歌》的原因,恰巧来了,所以就融入进来,想为雄安的文化做点事,一个很朴素的心愿。”这分明就是一个关中女子的担当与豪情!

《长河悲歌》之所以反响热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源于它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思想,更源于作者强大的文学功底。首先,作者在情节的构架上可谓是匠心独运,使用的是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叙述方式。一条自然是杨继盛的成长和任职经历,另一条则是明朝皇帝朱厚熜的成长和执政经历。朱厚熜从少年登基时的初露锋芒,到成熟执政后的刚愎自用,再到独居西苑后的昏聩麻木的人生经历,为杨继盛的人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昏恶”的朱厚熜成就了杨继盛的“辣手著文章”,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成就了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其次,作者善于依据单薄的历史事件融入自己的想象,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丰富故事的情节,展现人物的个性。例如,杨继盛在狱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他铮铮铁骨、钢铁意志的情节,作者在“刮骨疗伤”这一节就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还原了当时疗伤的场景:“他把瓷片深深刺进小腿内侧,然后顺着往下拉,于是本来腐烂的肉就纷纷裂开并且垂了下来,露出惨白的腿骨”“瓷片并不锋利,肉筋也不易割断,瓷片和腿骨相擦发出的响声,让人听了不寒而栗……”我不知道作者在写的时候是何种感觉,我只知道,读到这些的时候,我的人是颤抖的,我的心是蜷缩的。再次,作者善于用大量的次要人物来衬托杨继盛的高大形象。作者让仇鸾、严嵩等这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奸佞形象粉墨登场,对杨继盛的烘托作用自不必说,就是那些一心为国的忠臣以及杨继盛身边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样起到了很好的陪衬作用。如内阁首辅夏言,心忧朝廷,直言敢谏,忠心耿耿,但是他爱国的出发点是朝廷,是皇帝,是如何维护好朝纲、巩固好大明朝的统治,和杨继盛相比,少了一份“忧民”的情怀;又如,另一个内阁首辅徐阶,他是杨继盛的老师,他亲眼目睹了严嵩之流残害忠良、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也是怒火中烧,但是,他选择的是沉默,他认为这时还不是扳倒他们的时机,他要等待,他和杨继盛相比,少了一份“抗争”的胆气;再如,李时珍、王遴、王世贞等人,他们是杨继盛的朋友,和杨继盛一样痛恨严嵩之辈,同情百姓疾苦,可是,面对强大的恶势力,他们更多的是选择明哲保身,他们和杨继盛相比,少了一份“家国”的责任!

这部作品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我就不再一一赘述。总之,《长河悲歌》既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是难得的精神食粮,值得阅读与珍藏。

作者简介:

王静,河北容城中学语文老师,语文备课组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容城县骨干教师,容城县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保定市徐亚丽名师工作室”成员。

主办:凤凰网  凤翼雄安

运营:凤翼雄安栏目组

总监:赵明军

责任编辑:牛佳星

新闻热线:0312-5678993

投稿邮箱:city_xiongan@ifeng.com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版权作者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后及时删除内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