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湖帆(1894-1968)
© 桃花源Utopia
2018年12月15日,苏州博物馆“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将拉开帷幕。展览的主角,是晚清时期钟鸣鼎食、簪缨世家的苏州潘家。
潘家,与苏州另一世宦吴家,结为姻亲。潘祖年之女潘静淑,与吴大澂之孙吴湖帆的姻缘,是近现代画坛的一段佳话。
2018年12月7日,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如期开展,异常火爆,好评如潮!
董其昌是晚明最负盛名的书画家、收藏家、鉴定家。三百年后,在董其昌的家乡上海,另一位集书画家、收藏家、鉴定家多才多艺于一身的吴湖帆,开始声名远播!
苏州,是吴湖帆的第一故乡,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上海,则是吴湖帆的第二故乡,也是吴湖帆的扬名立万之地!
苏州博物馆“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和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位海派艺坛的巨擘——吴湖帆!
那么,吴湖帆到底有哪些值得细细品味的艺文掌故,逸闻趣事呢?
「元宵」与郑思肖《无根兰》
民国初年的某天,在上海,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位神色匆匆的画商,携带一布料包裹,敲开了位于嵩山路88号的「吴宅」。
吴湖帆把这位老相识请到二楼的「梅景书屋」,询问其中原委。
原来啊,有一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人,因家里急等用钱,想把一幅家藏的元朝古画抵押给这位画商。
画商看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看不出画的真伪,所以想请吴湖帆帮忙掌掌眼!因为在当时的上海,吴湖帆可是首屈一指的鉴定大家。
吴湖帆泰然自若地说道:打开吧,我来瞅一眼!
画商连忙展开画卷,一幅栩栩如生的“墨兰图”现於眼前。
(元)郑思肖(所南)《无根墨兰图》(1306年),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画的是两株兰花。自题“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所南翁。”署款“丙午(1306)正月十五日,作此壹卷”。
吴湖帆瞅完一眼,立马来了精神:难道是南宋「遗民画家」郑思肖的《无根兰》?如果是真本,那就是海内外仅见的孤本了,弥足珍贵呀!
那么,它到底是真是假呢?吴湖帆陷入了思索……
画商很难为情:毕竟在上海的文艺圈,让吴湖帆下不来台,就不好了!
吴湖帆突然领悟到了什么,灵光一闪,惊呼:真迹无疑!
(元)郑思肖《无根墨兰图》署款
画商也激动万分,追问吴湖帆其中之玄机?
吴湖帆不紧不慢地侃侃而谈:老兄请看画上署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七个字。奥妙和玄机,都在这里。
仔细再看,里面的「正」和「十五」是用印,盖上去的。所以,无论是哪年画的画,都有可能盖上「正月十五日」。
「正月十五日」是什么?
画商答道:「元宵」啊!
吴湖帆微微点头,孺子可教也!
「元宵」,谐音「元銷」,或者「銷滅元朝」!
「銷滅元朝」,这正是郑思肖最希望、最憧憬、最梦寐以求的事!
(元)郑思肖《心史》
元初的时候,那么多的南宋「遗民画家」,试问:谁最铁骨铮铮,桀骜不驯?谁最有气节,最有反抗精神?谁最怀念宋朝,不与元朝廷合作?
不是赵孟頫。赵孟頫坐稳了「贰臣」,还忘了自己姓「赵」,妥妥地忽必烈的眼前红人……
也不是钱选。钱选一门心思的打击「造假作伪」,维护「舜举」的品牌,没空关心政治……
那会是谁呢?
还用寻思吗,当然是「郑所南」!
1279年,「崖山之役」,陆秀夫怀抱少帝赵昺投海自尽,紧接着,南宋十余万军民跳海殉国……
得知消息的「郑所南」悲怆痛哭,当即改名「思肖」!
「思肖」,就是「思趙」!
他还把家中厅堂命名为「本穴世界」。
「本」字,拆分成「大」「十」。「十」与「穴」合成「宋」。所以,「本穴世界」,就是「大宋世界」。
「郑思肖」喜爱画墨兰。南宋一亡,他笔下的兰花,就再也没有「土」了。这种墨兰,就是画史上著名的郑思肖牌《无根兰》。
……
听完吴湖帆的一通讲解,画商高兴地晕了头。回到铺子,当即收下画,做成了这笔买卖!
不过,令人痛心的是,这幅孤本郑思肖《无根墨兰》,还是被庞元济(字莱臣,号虚斋)购得。过了几年,吴湖帆的弟子王季迁从美国传来消息:庞元济把这幅画卖到了美国。
最终,这幅画被日本著名收藏家阿部房次郎所得,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从「学渣」到「学霸」:陈巨来与「秦爰」
1927年,某日,吴湖帆於家中翻检祖父吴大澂遗物,无意间找出一块包浆醇厚的金块,重约三钱,上方铭刻阳纹「秦爰」。
战国「秦爰」,吴大澂、吴湖帆旧藏
吴湖帆也算见多识广的大藏家了,可对于这块新奇之物,也是头一回见到。吴湖帆感叹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毕竟「金石篆刻」并非强项。
吴湖帆顿时想到了自己一生的亲密好友:知名篆刻家「陈巨来」。遂邀约「陈巨来」前来,共同品鉴祖父收藏的这枚罕见之物。
陈巨来「安持」印
「陈巨来」细细把玩一番,心想怎好拂了吴湖帆的面子,谦虚地说:本来我也没见过的。不过,前不久,我去「袁克文」家做客,当时文客雅士,宾客满堂。
袁公子当众展示了几件他最近得意的收藏,其中就有一件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这类「爰金」,是战国时期,违法乱纪后,所缴纳的“罚金”,俗称「罚锾」。
战国「郢爰」,荆州市博物馆藏
陈巨来的一席话,让吴湖帆羞红了脸。难道自己风流倜傥、满腹经纶,还不如陈巨来么?
回想起往事,吴湖帆更是羞愧难当。
天泉阁(陈巨来刻)
因为,就在三年前,陈巨来还是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学渣」。没想到,短短三年光阴,陈巨来简直从头到脚、里里外外、脱胎换骨,成了「学霸」: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更何况是士别三年呐!
吴湖帆还记得与陈巨来的第一次见面。当时的陈巨来刚刚拜「赵叔孺」为师,篆刻、书法都未曾入门。
蔡寿徵(赵叔孺刻)
墨戏(赵叔孺刻)
那是1924年的某一天,陈巨来与老师赵叔孺正共同欣赏隋代的《常丑奴墓志》。赵叔孺一边讲解其中妙处,陈巨来一个劲地啧啧称赞!(下文以吴湖帆为“第一人称”)
这件隋朝墓志还是我借给赵叔孺看的呢,这可是我吴湖帆的珍藏啊!
我的突然造访,打断了他们师徒俩。赵叔孺看到我来了,准备把我引荐给陈巨来,让我对陈指点一二。
我客气了一下,当即拿起陈巨来平日篆刻的几枚闲章,瞅了两眼。立马毫不客气地说:巨来贤弟在篆刻上,还是很下功夫的!看你运刀,神似「汪尹子」啊,不过你还没有掌握其中诀窍,差点火候。还好我家正藏有「汪尹子」的印集,回头借你观摩观摩哈!
陈巨来一脸无辜地扭头转向赵叔孺:老师啊,谁是「汪尹子」啊?
我的心中一万个不屑!
赵叔孺也觉得脸上无光,很尴尬地对陈巨来说:「汪尹子」,名汪关,是明末清初皖派的篆刻家,与皖派大师程邃(穆倩)齐名。「汪尹子」尤善用冲刀,很值得你学习借鉴啊!
从此以后,陈巨来篆刻、治印突飞猛进,炉火纯青。
我也和他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
一幕幕往事,让吴湖帆思绪翻飞,浮想联翩!
最后,吴湖帆只好用「阿Q精神」抚慰一下自己脆弱的小心脏:篆刻之事,就让你陈巨来出我一头吧!
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教会了我们「无为」;那么,庄周的《南华经》则告诉了我们「守弱」的好处:你如果炫富,就有可能找你借钱;你如果炫才,就有可能找你帮忙;你如果炫技,就有可能找你办事……
所以,陈巨来既然这么有本事,得了,吴湖帆以后有什么刻刻、印印的活,就都找你帮忙了。
陈巨来为吴湖帆刻《湖帆七十后作》
有一回,吴湖帆想给自己的画室命名,名字都想好了,取自吴家的两件重磅珍藏:(北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和米芾《多景楼诗册》。
北宋 米芾 多景楼诗册
吴湖帆旧藏
北宋 黄庭坚 李白忆旧游诗卷局部
吴湖帆旧藏
黄庭坚的《李白忆旧游诗卷》,开头第一句“迢迢访仙城”;米芾的《书多景楼诗册》也有“迢迢溟海六鳖愁”之句。
于是,吴湖帆便把两幅法帖折中,取其精义,将画室命名为「迢迢阁」。
吴湖帆 记陈巨来刻“迢迢阁”朱文印及张大千画迢迢阁图信札
得为「迢迢阁」刻一方印章啊!得了,就找你陈巨来吧,就叫你能耐呢!
果然,陈巨来当即应允,随即操刀,为吴湖帆精心刻治一枚「迢迢阁」印,以后吴湖帆写字画画经常盖上。
「迢迢阁」印
没有收藏「带字青铜器」的藏家,不是好藏家
文艺圈的人都知道,吴湖帆是吴大澂的孙子!但从血缘关系来说,吴湖帆的祖父并不是吴大澂,而是吴大澂的哥哥吴大根。
吴大澂兄弟共三人:长兄吴大根,吴大澂排行老二,弟弟吴大衡。吴大根,字澹人,号培卿,有子「吴本善」。「吴本善」才是吴湖帆的亲生父亲。
吴大澂的儿子去世时,并无子嗣,于是将吴湖帆过继,成为大澂之孙。
吴大澂(1835-1902)
陈巨来曾为吴湖帆篆刻一枚“江南吴氏世家”的朱文印。「世家」这个词,还略带有科举制度的余辉,是簪缨士族才配得上的美誉。不过,吴湖帆确实没有吹牛,苏州吴家,还真的配得上这个美誉!
陈巨来刻“江南吴氏世家”朱文印
大家看看吴大澂的朋友圈就明白了。
在晚清文化圈,吴昌硕、黄牧甫是吴大澂的下属;顾麟士、王懿荣、陈介祺是吴大澂好友;吴让之、潘祖荫是吴大澂学长……
吴昌硕刻吴伯滔印
在晚清政坛的核心圈中,张之洞、袁世凯是吴大澂的儿女亲家;左宗棠、汪鸣銮是吴大澂的同僚;翁同龢、俞樾是吴大澂的学长。
吴大澂的朋友圈(苏州博物馆)
吴大澂本人也是晚清的封疆大吏,历任陕甘学政、太常寺卿、广东巡抚、湖南巡抚等职务,阅历广博,遍及大江南北。吴大澂,又喜好金石、碑刻收藏,闲暇之余,都与金石、碑刻打交道。
吴大澂原先收藏一方铜质秦权,重约五十三斤,铭刻秦始皇廿六年皇帝诏书,被誉为“诸权之冠”“小篆之初祖”“秦金第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秦权拓片
吴大澂旧藏、后归端方
吴昌硕、陆恢、褚德彝、顾鹤逸、吴湖帆等题跋
吴大澂还格外珍爱摹拓古器物。有一回,他精心将新石器、商周、西汉等等年代的玉琮、龙纹璧、玉尊、玉璋、钱币石范、榖纹璧、飞廉瓦当,共19种,用朱砂拓片成「四条屏」。吴大澂还亲自考证古物名称、形制、年代,写在旁侧。
吴大澂 各式金石器物拓片并释读
民国时期,最贵的古董,不是古画,也不是法帖,更不是瓷器;而是商周的青铜器。当然,带有铭文的更珍贵!
虽然收藏家都有自己的癖好和趣味,但在当时,大家一致公推:「带字青铜器」才是收藏的「珠穆朗玛」,是斗宝比赛中的「屠龙宝刀」。
所以:没有收藏到「带字青铜器」的藏家,便不是好藏家!
吴大澂,最珍贵的收藏就是一个钟和一个鼎,而且均带有长篇铭文。「钟鸣鼎食之家」,当然有钟,还得有鼎。
吴大澂旧藏克鼎(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1874年,39岁的吴大澂,跑到大西北,担任陕甘学政,主管一方教育。学生们一放寒暑假,吴大澂就下了乡。陕甘地区是周文化的发源地,所以周代的青铜彝器,说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略显夸张,最起码当时那地儿,真的不缺青铜器!
吴大澂没费多大工夫,就买下一件《宋微子鼎》。
《宋微子鼎》铭文「愙」,吴大澂也因此改号「愙斋」、他毕生心血著成的书,取名《愙斋集古录》,可见这「鼎」在他心中地位!
愙鼎全形拓轴 苏州博物馆藏
吴大澂 愙斋集古录(上海图书馆藏)
吴大澂去世后,还把克鼎、刑钟,传给了吴湖帆。克鼎、刑钟是西周孝王时期青铜精品。
刑钟
吴大澂旧藏
吴湖帆得了这两件宝贝,专门辟一室庋藏,名为「刑克山房」。
(西周)《克鼎》拓片
吴大澂旧藏
「贵潘」与潘静淑的嫁妆
晚清的苏州,出了两个簪缨世家:一个是吴家,另一个就是潘家!
吴家是苏州名门望族,但如果拿吴家跟潘家相比,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好似《红楼梦》里,王熙凤拿秦可卿之弟秦钟,对比贾宝玉:「秦家兄弟可把你比下去了」!
连吴大澂、吴湖帆他们家都相形见绌,那潘家得有多显赫啊!
潘家世系图(苏州博物馆)
2018年12月15日,苏州博物馆“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即将开幕,展览的主角就是苏州名门望族「贵潘」。
宋刻本 后山居士文集 潘家旧藏
同治年间,李鸿章任江苏巡抚,特为潘家题匾:祖孙、父子、叔侄、兄弟翰林之家。有清一代,潘家共出了:一个状元、八个进士、十六个举人,厉害吧!
潘世恩状元及第匾额(苏州博物馆)
道光皇帝御笔赐潘世恩“福”字匾(苏州博物馆)
潘世恩(1769-1854)字槐堂,号芝轩,乾隆五十八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傅。
潘祖荫(1830-1890),潘世恩之孙、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探花,历任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少卿、工部尚书。
潘祖荫与吴大澂(1835-1902)同朝为官,又有同乡之谊。于是,很早的时候,潘家就与吴家订下了「娃娃亲」,将潘祖年之女潘静淑,嫁给吴大澂之孙吴湖帆。
1915年,22岁的吴湖帆与24岁的潘静淑,奉「娃娃亲」之约,正式拜堂成亲。两人从此琴瑟和鸣,相敬如宾,过上了夫唱妇随的神仙眷侣的生活。
潘静淑画、吴湖帆题 蔬果图
潘家随女,随嫁了三部书:《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宋拓孤本)、《皇甫明公碑》(北宋拓本)、《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本)。(随嫁金银是土豪,随嫁宋版是雅豪!)
吴湖帆的祖父吴大澂,正好珍藏有《温虞恭公碑》的南宋拓本。
四部碑拓,全是欧阳询书,全是宋拓本,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珍藏,也是传世碑帖中的国宝级文物!
吴湖帆将四部碑帖,合装一匣,并题"四欧宝笈",并将书斋命名为"四欧堂"。
潘、吴两家收藏之结晶:唐欧阳询《四欧宝笈》(宋拓)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书;《皇甫明公碑》,于志宁撰,欧阳询书;《温虞恭公碑》,唐岑文本撰,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唐魏征撰,欧阳询书。
吴湖帆旧藏
唐欧阳询《四欧宝笈》之一:《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宋拓)
吴湖帆旧藏
1921年,正月,潘静淑过生日。父亲潘祖年,又将潘家珍藏的宋版孤本《梅花喜神谱》送给潘静淑当「生日礼物」。
(南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的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刻本,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刻版画图谱,名家手笔,名家刊刻,宋代孤本。
(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
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刻本
吴湖帆旧藏
这份「生日礼物」,未免也太……雅豪了吧!一点都不土,既雅且豪!
吴湖帆与潘静淑还把书斋,装饰休憩了一番,正式更名为「梅景书屋」,还在「梅景书屋」内收藏并把玩(元朝)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潘静淑题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卷”
随着收藏的日渐丰富,吴湖帆、潘静淑的屋子严重不够用。这并不是因为东西太多,而没地方放,而是屋子不够给吴湖帆“命名”的!
一部吴湖帆的收藏史,也就是他不断给屋子“命名”的历史!
潘家嫁女,除了那三部珍贵的宋拓欧阳询外,还有一方皇帝御赐潘世恩的《玉华砚》,色如堆雪,润若凝脂,吴湖帆随即将夫妻二人的卧室命名为「玉华仙馆」。
若干年后,吴、潘二人又购得隋朝《董美人墓志铭》的楷书拓本。《董美人墓志铭》,是隋文帝第四子杨秀悼念「董美人」而作,刻於隋朝开皇十七年,为成熟秀丽的楷书,历代墓志铭中的上上品。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04/2019/0124/A3B05FE1034D039AFEBE146369682DDAC63229F4_size149_w690_h1087.jpeg">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05/2019/0124/3B3DFC024D141294698349BE9F2B88B0B7E0A488_size160_w690_h1103.jpeg">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02/2019/0124/3804D6DB38E67DC27C84FCC7F4340AC4E7E751CB_size134_w690_h1088.jpeg">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01/2019/0124/77E5473EBD76AC77B054B442353CA0315149EA69_size147_w690_h1105.jpeg">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10/2019/0124/2C8AA316F254685A55F836EC37004FF378FE74BA_size185_w690_h1101.jpeg">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10/2019/0124/CEBF21D4EE8E69014DFACA2C0A844FEFD4C63E5F_size147_w690_h1111.jpeg">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12/2019/0124/0D3F067C437AF0E0F4AF5417F35B9D9DCF4C8372_size143_w690_h1088.jpeg">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01/2019/0124/3B41C5CAF38E7492DEE5943314D3E38276A3104C_size123_w690_h1114.jpeg">
董美人墓志铭" src="http://e0.ifengimg.com/09/2019/0124/8E36B338BA5092255522D091FE7CEA81CFB8CDB6_size156_w690_h1986.jpeg">
隋朝《董美人墓志铭》
吴湖帆旧藏
隋朝墓志的精品,吴湖帆自然格外珍爱,于是在夫妻「梅景书屋」之侧,另辟一屋珍藏,命名「宝董室」。
吴湖帆一生热衷於收藏。
但当日军侵略、国难当头之时,吴湖帆愤而中断收藏,表示不再舞文弄墨:
国难方殷,安用区区艺事?
吴湖帆,1937年7月
吴湖帆有写笔记的习惯,后人将他日常所记整理出版,是为《丑簃日记》:
1937年6月30日:与张善孖、王季迁、徐邦达见面,商讨画展陈列事宜;晚上,刘定之前来,说画展需任熊的画,于是把《麻姑图》取走。
1937年7月1日:伟士、博山、恭甫从苏州来到上海,约冒鹤丈一块去俄国菜馆吃饭。
1937年7月2日:杜宇向我索画,我就在小鹣园内,画画相赠。
1937年7月3日:刘定之拿着刘海粟收藏的三幅画让我点评点评:一是明朝吴彬的山水,写福建武夷山的景色,用笔奇绝,很妙。二是沈周《骑驴图》,字大如拳,很有味道,是石田晚年之笔。三是秦淮八艳之马湘兰的《兰花卷》,是假的。
1937年7月4日:张珩带着元明《古德册》,让我品鉴。
1937年7月5日(无)
1937年7月6日(无)
1937年7月7日:展览开幕。
1937年7月8日:听到卢沟桥的新闻,日军入侵了!
1937年7月9日:日军攻占宛平城,抢占龙王庙。日军蓄谋已久,谎称士兵失踪,实为借口,意在侵略!
……
查阅整部吴湖帆《丑簃日记》,1937年7月7日,就是一个风格转折点。
1937年7月7日以前,吴湖帆的日记,主要内容:会客宾朋、画画写字、卖画藏画、看画鉴画……
1937年7月7日以后,吴湖帆的日记完全换了风格,成了记录日军侵略中国的一部史料!
而1937年7月7日,正是日军开战、全面入侵中国的那一天!
吴湖帆是画家,海派巨擘;是收藏家,集江南收藏之精粹;是鉴定家,徐邦达、王季迁的老师;还是一位爱国人士,他用日记记下了自己的报国之心……
-END-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