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认为,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方向是,给机器人装上“大脑芯片”,从而使其智能性更强,在认知学习、自动组织、对模糊信息的综合处理等方面将会前进一大步。虽然有人表示担忧:这种装有“大脑芯片”的智能机器人将来是否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甚至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但不少科学家认为,这类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就智能而言,目前机器人的智商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商,而机器人的“常识”比起正常成年人就差得更远了。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斯隆教授日前说:“我们距离能够以8岁儿童的能力回答复杂问题的、具有常识的人工智能程序仍然很遥远。”日本科学家广濑茂男教授也认为:即使机器人将来具有常识并能进行自我复制,也不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家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发表的《论机器人》一文中指出:机器人并非无所不能;它在工作强度、运算速度和记忆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类,但在意识、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类。另外,机器人会越来越“聪明”,但只能按照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服务人类、造福人类。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发展,机器人技术迎来了春天,有人开始就机器人的智能一旦超过了人以后,对人类的影响开展了想象力丰富的研究。但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会对整个人类带来什么根本性影响,我们还要拭目以待。2005年,美国有一本奇书出版,《奇点临近:当人类超越生物学》(TheSingularityIsNear:WhenHumansTranscendBiology)。作者是多才多艺的库兹韦尔,在与计算机技术相关非常多的领域中都有所建树。库兹韦尔预计到2045年,计算机的智力会超过人类,而那个时点就是“奇点”。马丁·福特认为,如果计算机的智力接近人类,依靠摩尔定律的法则,超过人类也会变得很容易。
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包含相当多学科知识的技术,几乎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所产生的。而智能机器人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岗位都需要智能机器人参与,这使得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虽然我们现在仍很难在生活中见到智能机器人的影子。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智能机器人必将走进千家万户。更好的服务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健康。
当机器人变得像智能手机一样普通,每个家庭都能像拥有汽车一样,配有一台24小时服务的智能机器人。此时,机器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能够代替很多人的工作。机器人一天24个小时只要有电源就可以不断学习,它积累知识的过程可能比人类更快,这或是我们日后发展人工智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智能机器人作为新一代生产和服务的工具,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从而更多地服务我们,但一些走在科技前沿的工作者对其并不感到乐观,更坦言,如果人工智能自行发展,以加速度重新设计自己,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演化的限制,人类不能与之竞争,最终将会被代替。不管怎样,机器人出现的本意,原是希望它能为人类服务,如果人类没有能力将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那后果将不是我们所能够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