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分半书-介于楷和隶的中间,孪生姐妹,有几人知道

六分半书,清代郑燮书法的别称。郑燮将隶书笔法形体掺入行楷,又时以兰竹面笔出之,自成一家。此书体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隶书又称“八分”,因此,郑燮谑称自己所创非隶非楷的书体为“六分半书”。

null

null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做官前后曾在扬州卖画,后来成为“扬州画派”的主要代

表人物。他先后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由于秉性刚直,不满当局腐败,他辞官还乡,取玩世不恭而关心民疾的“怪”“逆”行动。其轶闻趣事在民间流传颇多,为后世

所传颂。

他善诗词,工书画,世称“三绝诗书画”。其诗,多是体恤民间疾苦之作。其书法,用隶体掺入行

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主要是兰、草、竹、石,兰、竹几乎是郑板桥心灵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null

郑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入手,这我们可以从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其字体工整劲秀,但略显拘谨,这是受到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的影响。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最被世人所称道,也就是以“汉八分”(隶书的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早年,郑板桥学书

相当刻苦,写众家字体均能神似,但终觉不足。于是,他取黄庭坚之长,笔画入八分,使其摆宕夸张,“摇波驻节”,单字略扁,左低右高,姿致如画。又以画兰竹之笔入书,使书法具有画意。

null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字体隶意浓厚,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字势方正而略有摆宕,拙朴犷悍,正好符合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

null

null

郑板桥书法作品具有特色的章法,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

街”,规矩含于纵放之间。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行书论书》横幅,乃晚年佳作。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画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骨力和神采在一种任意的节律中显露出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