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理性别是女,自我性别认同是男,爱好是男”

大家好,我是驴甲。 最近网上出了件小众圈子里的新闻:有个女生假装成男生跟gay上床并骗了他们的钱。

大家好,我是驴甲。

最近网上出了件小众圈子里的新闻:有个女生假装成男生跟gay上床并骗了他们的钱。

我知道信息量有点大,大家可以喘口气先消化理解一下。

然后我们来把每个部分都捋一捋。首先是女生假装成男生,这个行为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当年范冰冰刚开始立范爷人设的时候,就把自己弄成了个短发大油头,一副男人模样,这个举动也被视为是女权主义崛起的体现。

但,扮相始终只是扮相,仔细一看还是不难辨认出眼前这个人是个女人,做得最极致的,也不过只是“安能辨我是雄雌”,模糊一下视线而已。

这次新闻的女主角,属于最高阶的出神入化段,任谁看到她的照片,第一反应都是:这绝对是个男的。你们可以感受一下。

一个女人,打扮成男人到这个地步,已经够让人叹为观止了。关键是,她用这个打扮出来的男人形象,成功地和gay们上床了,并且在里面还扮演了攻的角色

具体到如何操作并且能不被对方发现,脱光了衣服赤裸相见还能不让对方看透自己真正的身体构造,听下来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儿。

有人嘲笑她没有jj也可以做攻,她说,“只要你想你也可以”,听起来感觉她本人是神笔马良。

东窗事发后,她本人也是很无所谓的样子,微博上随便一截就是黄腔。

积极转发自己的黑料文章,gay圈术语用得很溜,看样子还挺享受目前这种黑红状态。

有人说她奶头大,她立马怼回去,骗了别人的钱,却用“当初不也处得很舒服”来为自己开脱,脸皮是挺厚的。

并把骗钱这件事解释成是“情侣之间互赠礼物”。

大致情节捋完了,下面我们不如来聊点别的,说一说性向这事儿。

有人看到上面这则新闻,简单粗暴地把它概括成了“铁T骗0”,有调侃,有嘲讽,也有恶意。我不知道真正的T们看到这个有没有觉得被冒犯,反正我是觉得不舒服。

首先,T是对女同性恋中攻一方的统称,她们生理上是女性,自我性别认同是女性(也就是说她们并没有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喜欢的对象也是女生。

而新闻里的女主角,生理上是女,从微博简介上可以看出,她的自我性别认同是男,并且,不喜欢女生,只喜欢男生。


所以,即使她把微博名改成了“马子超T”,她也并不是T。我们也不能因为她把自己打扮成男生,就把她往T这个群体里分,这样不严谨,对真正的T朋友们也不尊重。

跟这件事有关的转发里,有人还提到了一个更小众的词:第四爱。

网上对第四爱的定义和解释是这样的:

有点拗口,我试着给大家解释一下。

比如,有这么一个女人,她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喜欢的对象也都是男生,但是呢,她又比较强势,强势到无法接受在感情中被男生照顾,也不接受在性爱中被插入,她只想去攻入男方。

然后呢,与此同时还有这么一个男人,他认同自己的男性身份,喜欢的对象都是女生,但是呢,他只想被女生照顾,在床上也只想被女生攻入

这样两个人走到一起,就叫第四恋。虽然还是男和女的搭配,但是心理依赖上和性爱上却是完全反过来的。

看到这里不难发现,新闻女主角也并不是第四爱,虽然喜欢的对象为男,但是她并不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她是一位跨性别者

我们熟悉的金星老师,就是一位跨性别者,她一开始生理上是男性,但是心理上觉得自己是个女人,喜欢的对象呢,也是男性。

这里多嘴一句,很多跨性别者生活在不被理解的大环境下,过得很痛苦,金星老师能迈出那一大步,很了不起。

不过,跨性别者下面还有细分,比如金星老师严格说来是一位跨性别异性恋者,她本来是男生,但是想变成真正的女生来和男生谈恋爱。

与此对应的是跨性别同性恋者,新闻女主角就属于这个分类。        

有一部日剧叫《女子的生活》,讲的就是跨性别同性恋者的故事。主角是一名男生,外表喜欢把自己打扮成女生,但是喜欢的对象呢,还是女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明明本来就已经是男生了,那光明正大找女生谈恋爱不挺好的么?

但问题就在于,他并不觉得自己是男生啊,他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女生,再来和女生谈恋爱。先把自己的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统一了,再去拥抱自己的性取向,否则就会很痛苦。

然后我们再顺势来聊一聊同性恋者。

比起第四爱和跨性别者,同性恋者算是比较大众化的了,但依旧承受着很多的误解和偏见。

而误解和偏见,都来自于无知。经常听到有人问gay们和les们:既然你喜欢同性,干嘛不直接去变性呢?

不管是好奇还是嘲讽,还是希望大家以后不要问对方这样的问题,因为真的很冒犯。

首先,同性恋者并不是跨性别者,不管一个gay的打扮和行为举止有多么娘,或者一个les表现得有多么爷们,他们都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和女人,生理上、心理的自我认同上都是。

就算看不习惯,也要正视这一点。纯粹拿别人的性取向和行为举止来开玩笑,真的不高级。

开头新闻的女主角,之所以会被骂,并不是因为她有多奇葩,而是因为她骗钱了,人品有问题,所以被曝光了。

再说说好的地方。

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代人,比之前有进步的地方在于,现在在类似的新闻下面,虽然大家也有调侃,也有表示震惊,但并没有人像上世纪的人一样,只会发“死变态”、“好恶心”这样攻击性满满的话。

虽然调侃和震惊也属于“可以,但没必要”,但总比简单粗暴地把对方划入“死变态”要好。

微博底下网友们关注的点是:对方到底是什么属性,又是怎么瞒天过海的。并没有人无脑号召大家站成一队排除异类。

看到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第一反应是好奇而不是攻击,这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不是吗?

- END -

今日作者

希望世界和平的 驴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