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挽回有所了解的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挽回对的人,从改变错的自己开始”。这句话,有深以为然的,也有嗤之以鼻的。
深以为然的大多属于内控型性格,相信个人收获和幸福很多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想法和努力,自信总能通过改变自己找到办法解决问题。嗤之以鼻的则多半属于外控型性格,与内控型相反,他们认为个人的努力不会太影响大局和事情的走向,有点宿命论的意思,搞砸了是社会的错,失败了和环境有关。总之一切皆天命,半点不由人。
性格无好坏,但是无论太偏向于哪边,都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根据研究,内控型性格的人遇事会更平静,不怨天尤人,更乐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讽刺的是,由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上自我服务偏差的关系,要客观地看待事物,并不容易。最近有件刚接触的离婚案就很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妻子想挽回丈夫,但不希望自己有所改变,则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建议让丈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回头。
而他们是怎么离婚的呢?追溯到最开始时候的吵架,只是因为一些围绕着两个人对家庭付出和牺牲的鸡毛蒜皮的争吵,从谁做饭谁洗碗谁清洁打扫到照料孩子顾不顾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升级后一时冲动离的婚。
她想挽回因为还有孩子,因为还有感情,不想分开,但是坚持认为自己对家的付出和牺牲比丈夫要多得多,无愧于心。我问她对方也是这么认为的吗,她说不是,嘴硬着呢,说挣钱多辛苦,客户多难缠,老板多伺候。说我一天到晚连家里都顾不好,他回到家,我还要给他脸色看。说,要过就过,不过拉倒。我问她,你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吗,她回“他就只知道自己在外面辛苦,以为我在家有多轻松,不想想孩子那么小,家务活那么多,他有压力,我就没压力?现在是他给我脸色看!”
就是这样,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都想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这,就是自我服务偏差的体现。什么是自我服务偏差,简单来说,就是人们总是倾向于有利于自身的方式去自我知觉。例如考试得了高分,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起到了作用。考砸了,会解释为题型太偏,运气不好;比赛得了好名次,那是自己的训练有了成果。比赛输了,那是的对方的天赋太好了。这种成功了是靠自己,失败了就怪环境的景象就是自我服务偏差。
这么看来自我服务偏差就没一点好处?都是坏的?其实也不是。自我服务偏差,可以看做人类心理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这种对自己的正面性评价能让我们有效的缓解压力,避免失败对自己带来的心理伤害。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抑郁,把所有的错都归结于自己的过失时,压力之大是足以压垮一个人的。所以,内控型的性格更容易受到来自自己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