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到这幅巨幅油画的时候,无不为我们伟大祖国感到骄傲!

《开国大典》是油画中的巨作,它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更是金碧辉煌。画家在严谨的写实描绘基础上,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这幅反映重大主题的革命历史画和时代的命脉紧密相连,把人们向往光明、进步的心态紧紧地扣在一起。《开国大典》象地揭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新世纪,它不仅使中国各民族人民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使世界人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撼,为新中国从此屹立于东方而同心欢庆。

null

整幅画中,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节日的喜

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大胆地进行了艺术加工,在透视和光影的处理上,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减去了画面右侧部位的一根柱子,强化了画面的主题和总体,同时也符合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幅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抒情性。

null

进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批油画家纷纷投入到历史题材的创作中。政府和文化部门对们的创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此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开镣》(胡一川)、《地道战》(罗工柳)、《南昌起义》(黎冰鸿)、《飞渡泸定桥》(李宗津)和《红军过雪山》等。其中以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最为突出,它是一件“富有装饰意味的纪念碑性的大型历史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null

null

据说,董希文接受这件创作任务时,正在北京郊区参加土改工作(1950年初)。他被调回城里后,在必须尽快完成的指示下,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大功告成。他虽然不习惯赶任务,但无比旺盛的创作热情使他克服了许多困难。除了收集文字资料、形象素材外,他还亲自参与制作画布(那时没有现成的宽门面油画布),以及筹划做大型油画的各种设施和所需的工具材料等。在《开国大典》的构图上他曾反复推敲了很长时间,在构草图的阶段,他经常随身带着一张像明信片那样大小画在重磅卡片纸上的画稿,只要遇到美术界及文艺界人士,便拿出来向大家征求意见。草图的设计极富创造性,他既以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举行开国大典的庄重而喜庆的气氛为基调,又不局限于再现当时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一种表现派和现实派相结合的手法,艺术处理很大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