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洛维茨和鲁宾斯坦——在霍洛维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他与鲁宾斯坦一直是竞争对手。霍洛维茨无疑略胜一筹,鲁宾斯坦深知霍洛维茨掌握着他永不可及的技巧。然而,尽管鲁宾斯坦确信自己在技术上永远无法与霍洛维茨相提并论,但鲁宾斯坦却断言自己是更好的音乐家。
鲁宾斯坦以其音乐的歌唱性而闻名。事实上,他天赋秉异而且记忆力超群,但由于年少时他太过依赖于这些天赐之才以至于疏于严苛的练习。
在鲁宾斯坦看来,生活中有如此之多美好的东西以至于他就是无法坐下来长时间地练琴。据他自己统计,那些时日在演奏时的失误和或漏掉的音符有时甚至多达30%。直到整座城市沦陷入对霍洛维茨的崇拜中,鲁宾斯坦才真正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鲁宾斯坦在霍洛维茨身上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李斯特,他的自信心被撼动了。在鲁宾斯坦的回忆录中曾提及他第一次听到的霍洛维茨音乐会的感受。谢幕后鲁宾斯坦到后台祝贺霍洛维茨,没想到霍洛维茨说:“啊,我在演奏《幻想波兰舞曲》时弹错了一个音符。”鲁宾斯坦觉得如果一场演出自己才弹错一个音符的话,他情愿付出十年生命!
霍洛维茨来到巴黎后,鲁宾斯坦真的开始勤奋地练习。他不希望有人说,他本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会钢琴家,只要他更努力。他要的不是报复霍洛维茨,而是他自己,因为他知道,如果他练习的话,他可以做得更好。在某种意义上,霍洛维茨对鲁宾斯坦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霍洛维茨和鲁宾斯坦两者截然不同。霍洛维茨对世界充满怀疑,而鲁宾斯坦则是乐观旷达、热爱生活的一个人。霍洛维茨在音乐会上会感到紧张,并羞于远离舞台,而鲁宾斯坦则采取了一种轻松的方式,喜欢举办音乐会,事实上他甚至把音乐会看作激励自己的一种方式。
有趣的是,戴维·杜巴所著传记的《有霍洛维茨相伴的夜晚》一书中曾谈到霍洛维茨同鲁宾斯坦之间的竞争关系。杜巴先生写到,霍洛维茨会把脚浸入生命之河中,却抱怨河水太过寒冷,而鲁宾斯坦则像一条鱼,在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