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骨性标志吧!
腕骨
豌豆骨
▼
构成腕骨近端的腕骨之一,位于三角骨的掌骨。
尺侧腕屈肌止于此。
小指外展肌起始于此。
三角骨
▼
构成腕骨近侧的腕骨之一,位于豌豆骨的背侧。
舟状骨
▼
构成腕骨近侧的腕骨之一,构成桡腕关节的桡侧。
在舟骨的远侧掌骨侧存在着舟骨结节,外展拇指起始于此。
月状骨
▼
构成腕骨近侧骨之一,位于舟骨和三角骨之间。
月骨没有任何肌肉附着。
月骨在腕背屈时会滑动到掌侧(月骨掌屈),在腕掌屈时则会滑动到背侧(月骨背屈)。
月骨和头状骨位于桡骨背结节和中指掌骨基部所连成的线上。
大多角骨
▼
构成腕骨远端骨,位于最桡侧。
属于腕骨间骨头,无可动性,在机能方面被视为固定部位。
在近侧会与舟骨形成腕中关节的一部分,在远侧则和拇指掌骨形成了腕掌关节(CM关节)。
小多角骨
▼
构成远侧列骨之一,被桡侧的大多角骨、尺侧的头状骨夹在中间。
在近侧与舟骨形成腕中关节的一部分,将远侧和食指掌指形成了腕掌关节,此关节无可动性。
头状骨
▼
构成远侧列骨之一,被桡侧小多角骨、尺侧的钩骨夹在中间。
在近侧与月骨形成腕中间节的一部分,在远侧会和中指掌骨形成腕掌关节,也无可动性。
腕关节的屈伸被归类为头状骨和月骨的运动。
钩骨
▼
构成远侧骨列之一,位于最尺侧。
近侧与三角骨形成腕中间的一部分,远侧和无名指、小指掌骨形成腕掌关节。
无名指、小指的腕掌关节和食指中指的腕掌关节不同,被归类为可动部位,可进行屈伸运动。
指骨
掌骨头
▼
掌骨头关节面180度,
近指骨关节面30度,
中指节和远指节关节面90度。
掌指关节
▼
掌骨头和近节指骨基部的关节面构成。
一摸就会:触诊技术
豌豆骨
▼
病患前臂旋后位,手背放置于桌上。
先确认尺骨茎突位置,
再往远侧掌侧方向移动一指宽的距离并轻轻压迫,这便能触诊到。
三角骨
▼
病患前臂旋前位,手指放在尺骨茎突的位置。
让病患腕关节稍微掌屈并施加桡侧屈曲,
诊疗者就会有手指被突出的三角骨抬起的感觉。
舟骨
▼
前臂旋前,腕关节中间位,
手指尖放在桡骨茎突的远侧桡侧位置。
让病患腕关节尺侧屈曲,
手指会被突出的舟骨抬起。
月骨
▼
前臂旋前,腕稍微尺屈,
找到桡骨背结节(可参考基础触诊教学:桡骨、尺骨中桡骨背结节),
将桡骨背结节和中指掌骨基部连成一线,
月骨和头状骨就位于这条线上。
手指放在这条线上,
指尖放在桡骨背结节上,
让病患腕关节掌屈到底,
指腹就能触摸到突出的月骨了。
大多角骨
▼
手指放在病患的拇指掌根骨基部,
病患的腕掌关节反复的进行屈曲、伸展。
针对活动中的掌骨和呈固定状态的大多角骨,
则是对其中的交界处(CM关节)进行触诊,
大多角骨便位于其间隙的近侧。
小多角骨
▼
手指沿着病患食指掌骨的骨干背侧,
往远侧前进。
当手指越过食指掌骨基部的鼓起处时,
会触摸大小多角骨。
头状骨
▼
病患的前臂旋前并稍微呈尺侧屈曲位,
手指尖在桡骨背结节远侧,
接着让病患慢慢进行掌屈,
确认从关节内突出之月骨的所在位置。
接着手指沿着月骨的鼓起状移动并轻轻进行压迫,
便摸到位于掌骨骨低和月骨之间的凹陷,即为头状骨。
钩骨
▼
手指放在病患的小指掌骨基部,
病患的小指掌骨反复做屈伸,
针对活动中掌骨和呈固定状的钩骨,
触诊其交界处CM关节。
钩骨位于间隙的近侧。
掌骨头
▼
手指沿着病患的食指近节指骨移动至MP关节的方向,
并让MP关节呈屈曲位。
在近节指骨往掌骨移动的过程中,
能明显观察到掌骨头。
掌指关节
▼
手指放在病患的掌骨头,
让病患的MP关节维持伸直位,
并接着往长轴方向施加牵引。
如此MP关节的裂缝就会变宽,很容易触诊。
注:解剖图片来自3Dbody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