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尼康Z 7详细使用报告

器材准备:Nikon Z 7、FTZ转接环、Nikkor 14-24mm f/2.8G、24-70m

器材准备:Nikon Z 7、FTZ转接环、Nikkor 14-24mm f/2.8G、24-70mm f/2.8G、70-200mm f2.8G II 、Sigma 14mm f/1.8DG、徕图 LS365C+G4云台

詹姆斯Z 7使用报告①:FTZ转接环兼容性测试

1.1 转接原厂Nikkor 14~24mm f/2.8的测试:

这是我使用频率最高的尼康风光摄影镜头
自动对焦 √
自动测光 √
焦距变化拍摄 √

1.2 转接尼康原厂 70-200mm f/2.8G II 的测试:

自动对焦 √
自动测光 √

继续转接原厂2x增倍镜
象征测试意义大于实际了,我应该不会使用如此反锁的转接方式。
自动对焦 √
自动测光 √

1.3 转接适马副厂 14mm f/1.8 Art定焦镜头的测试:

主要应用于星空银河摄影范畴
自动对焦 √
自动测光 √
焦距变化拍摄 √

FTZ转接环的兼容性还是很棒的,也许我手里只有一些相对常用的镜头,当然也是很流行的镜头,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4 转接环快装板的测试:

Z7的脚架孔设计的太靠前了, 如果不拆掉快装板几乎不可能装上FTZ转接环,看来应该让徕图生产一块特制的L型快装板,应该有市场。

这个应该算是一个小小的吐槽,应该是尼康的设计师疏忽。

我这块Alpa 原厂的快装板已经是我最小的一块快装板了,不上转接环只是稍微突出一点,不影响使用。

但是卸下Nikkor S镜头 装上FTZ转接环问题就出现了,快装板挡住了转接环的行程,必须拆除快装板才能上转接环,转接环下面的三脚架孔位正好和快装板突出部位冲突,导致不能安装。

这个不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但是对于我这种永远在三脚架上拍摄的人来说就太麻烦了。

只能把机身上的快装板拆下后才能正确安装转接环。

并且使用转接环时快装板还是要默认安装在转接环上,这样重心会比较合适。如果机身的快装板不要拆下的情况下,转接环可以照样装快装板就最好了。

詹姆斯Z 7使用报告②: 焦距变化拍摄新体验

2.1 名词解释:

焦距变化拍摄期间,照相机会自动更改一系列照片的对焦,该功能可用于拍摄今后将使用景深合成进行组合的照片。焦距变化拍摄是尼康的一个新名词,你可以理解为自动景深合成拍摄,最早支持这种技术的相机是飞思的XF中画幅相机。尼康D850是第一台支持焦距变化拍摄单反相机,而尼康Z7应该是第一台无反相机吧!

虽然我们可以手动对焦实现景深合成的拍摄,但是能有自动波,谁还愿意开手动波阿!

2.2 普通拍摄方法:

对着前景对焦,前景的书会清楚,但是远景基本是虚的。

对着远景对焦,前景的书虚了,但是远景是清楚的。

拍摄参数:0.6秒曝光 f/7.1 ISO200 24mm Nikon Z7 相机 Nikkor Z 24-70mm f/4s 镜头 徕图 LS324C脚架套装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能使用更小的光圈,去实现更大的景深呢?

小光圈大景深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前景不能离开相机太近,下图是用D850拍摄对比图时候的位置图。

焦距变化拍摄这个新功能可以让我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景深,全景深在风光摄影中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了。

现在只要前景在1米之内的场景我都会选择使用焦距变化拍摄,当然不能有大风,海浪的场景。

图例二:南澳大利亚州立图书馆

2.3 四张在Photoshop 景深合成后的效果:

拍摄参数:
Nikon Z7 + Z24-70mm f/4 S
曝光 0.6秒、光圈 f/7.1、感光度 ISO200、焦距24mm
徕图LS365C脚架套装

2.4 相机菜单设置:

如果你熟悉D850的焦距变化拍摄,那么Z7上手基本没有任何陌生感.

拍摄注意:请使用手动曝光,手动白平衡,自动对焦
完成构图后对近景(这个场景就是书的最左下角)对焦
然后按 Menu键进入菜单。

选择焦距变化拍摄,然后设定参数

点击开始,相机会自动拍摄多张,镜头焦距也会延生到无穷远。

2.5 疑问

我测试了几次发现Z7 和 D850焦距变化拍摄相比,近处的拍摄张数都没有问题,反而是远景清晰之后,D850基本就结束,而Z7 还会多拍几张,就像这个场景实际Z7 拍了九张,后面的五张都是没有用的糊的,我只用了前面四张,浪费几次快门和存储卡而已。

2.6 轮廓增强:

仔细对比尼康D850和Z7菜单,你还是可以发现一点微妙的不同:


D850是曝光平滑,Z7是首次构图预览曝光锁定。
Z7 还多了一个轮廓增强的堆叠图像,难道是直接景深合成了吗?
其实不是的,只是拍完以后会创建一个黑白轮廓图给你确认对焦效果

我的工作室黑白抽象线条图。

默认是请勿创建,我觉得创建也没有什么用,可能就给你参考,如果出现了白色轮廓线,就意味着你后期可以得到清晰的图像。

2.7 结论:

Z7焦距变化拍摄和D850几乎类似,多的功能也是可有可无,如果使用S镜头反倒不如转接F口的镜头效果好,我测试了1424镜头没有出现过多张数的问题。
我想这个应该是因为S镜头电子对焦环,∞的设定和传统镜头不同吧!(如果你知道原因,可以告诉我!)

詹姆斯Z7使用报告③:宽容度实际测试

3.1 宽容度的重要性:

不知从何时起,宽容度成为风光摄影相机最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从佳能转到了尼康阵营。你可以参考《詹姆斯选择D810的五大理由》。

相机的宽容度越高,后期处理的余地越大,对渐变滤镜的依赖更小,也不需要复杂的曝光合成,单张无脑硬吃宽容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拍摄手段,因为最简单,最有效。

尼康首款FX格式数码微单相机,配备约4,575万有效像素,配合新型EXPEED 6影像处理器有助于实现更清晰的影像。

3.2 CMOS是关键

宽容度和镜头无关,和对焦也无关,宽容度只和CMOS、处理器以及感光度有关。

注意原生感光度的宽容度最大,一般情况下感光度越高,宽容度越低。
风光摄影我们使用更多的是低感,最好是原生感光度,Z 7的原生感光度是ISO64,所以我们拍摄的时候更多应该使用ISO64 而不是ISO100。

Z 7的CMOS应该和D850是同一款,但是新型EXPEED 6影像处理器的加持,可能有不同的算法调整,我想只会更优秀。

随着星空摄影,银河摄影,极光摄影的普及,相机高感宽容度也越来越重要,D850的高感宽容度比D810就好了很多,过几天我也会拍摄Z 7的星空银河场景来对比。

图例三:澳洲电讯大楼

拍摄参数:


Nikon Z7 + FTC转接环 + 14mm Sigma 镜头
曝光 1/500秒、光圈 f/11、感光度 ISO200、焦距14mm
徕图LS324C脚架套装

3.3 宽容度的实际测试


拍摄器材:Nikon Z7 适马14mm F/1.8 徕图LS324C+LH40云台
拍摄地点:南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Telstra 电讯大楼
拍摄参数:1/500秒快门速度,f/11光圈,ISO64感光度,14mm焦距

原图:Lightroom 直接导出

底部完全死黑,放大100%在优秀的显示器上只能看到隐隐约约的内容。

Lightroom提亮暗部后导出效果

做了哪些改变?
曝光度+2.15
高光-100
阴影+100
白色色阶-56

3.4 宽容度的实际操作效果

图例四:阿德莱德 圣彼得大教堂内部

拍摄参数:
Nikon Z7 + FTC转接环 + 14mm Sigma 镜头
曝光 1秒、光圈 f/11、感光度 ISO64、焦距14mm
徕图LS365C脚架套装

原图

3.5 结论:

尼康Z7的低感宽容度极大,在任何普通环境中不再需要曝光合成和渐变镜的加持,简单的拍摄可以让你把重点更好放在构图上,毕竟画质并不是一张照片成功的原因,内容才能让一张照片记忆深刻。

詹姆斯Z 7使用报告④:电池实际使用感受

Z 7随机配送的是EN-EL15b的锂电池,属于EN-EL15系列里面最新的。

4.1 尼康EN-EL15的历史

尼康EN-EL15是尼康公司从2011年推出的一款锂电池,D7000、D800、D810、V1使用的是EN-EL15,到D850时代升级为了EN-EL15a,这次又做了升级到了EN-EL15b。

现代相机是用电池驱动的,没有电,再牛逼的相机也是一块废铁,好怀念当年的FM-2和海鸥DF阿,纯机械纯手动多好啊。

4.2 兼容性测试

Z 7最大的好处是延续了祖传的尼康EN-EL15电池家族,只是小小的改款尼康EN-EL15b,但是可以兼容尼康EN-EL15、尼康EN-EL15a。

三种电池的额定容量和电压都一样,也都是日本产的电池在中国组装的。

一次旅行也许带最多的就是各种充电宝、充电器,充电线和电池,手机、IPAD充电线,笔记本充电线,头灯电筒充电器、相机充电器,如果能有谁一统江湖多好啊。

经过测试,我的D810、D850加上这台Z7可以通用一个MH-25a的充电器,混合使用尼康EN-EL15、尼康EN-EL15a和尼康EN-EL15b六块电池,大大的赞一个。

EN-EL15b的改进

EN-EL15b这块电池和前两代唯一的区别就是支持USB充电了,当然要把电池装在相机内用USB电缆进行充电,这种对于应急使用还是很方便的,不过对于我这种经常出门带两个充电器的就没有太大意义了。

4.3 电池的耐久力

(CIPA标准1)Z 7使用充满电的EN-EL15b 拍摄照片时的数据如下:


仅取景器:330张(Z 7)
仅显示屏:400张(Z 7)

(CIPA标准1)D850使用充满电的EN-EL15a 拍摄照片时的数据如下:


1块EN-EL15a锂离子电池组2(照相机):约1840张

看参数好像差别很大,实际操作我肯定拍不到1840张,因为它的标准是完全不用显示器的,而我是一直开着实时显示进行拍摄的,属于耗电大户,所以Z 7看着只有400张左右的拍摄数据实际上和我使用D810和D850基本类似,值得注意的是Z 7使用电子取景器,所以显示屏拍摄张数反而更多一点。

我这几天一直在用Z 7,实际使用感觉也差不多,如果慢慢拍长曝光海景基本一百多张一块电池肯定消耗完毕。不过100多张长曝光一个日落都足够了。

Z 7使用EN-EL15b的状态: 

49%的电量拍摄了102张照片,并没有太多的长曝光,不过这个其实也不准,因为我一直在操作菜单和熟悉设定。

Z 7可以正确识别和使用EN-EL15a:

Z 7可以正确识别某兼容品牌EN-EL15:(不知道哪个团友借了我原厂的还给我兼容的,我莫名其妙多了一块兼容电池)

不过Z 7依然读到了电量,并且也记录了拍摄张数,只能说明山寨大国的伟大。

结论:

如果你是一名喜欢用取景器高速拍摄爱好者,那么Z7的电池一定不是你的菜了,我会建议你还是考虑D850或者徕卡之类的机器去扫街。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名严肃的风光摄影爱好者,那么一块Z7的电池应该足够我拍一个日出或者一个日落。

我一般是一台机器配3块电池、两台机器配4块电池这样的标准,这样可以保证,日出、日落加星空连续作战电池都有保障,非特殊情况我只带一个充电器,如果大量拍摄星空银河,我会带两个充电器保证电池供应。

2018年的最后一件事情,2019年的第一件事情,都在用Z 7 拍照

2018年的最后一刻,我和她在一起倒数新年,遗憾的是我的右手还按在尼康Z 7 的快门上。

阿德莱德只是南半球的一个小而美的城市,和悉尼、墨尔本的庞博大气索然不同,但是没有人会抢在你的前面,你可以静静的静静的拍十几分钟,记录那璀璨的繁花似锦。

不大不小的艺术加工,来自十三张照片的合成,只是让我们的新年更快乐的一点。

詹姆斯Z 7使用报告⑤:长曝光慢门摄影

在现代风光摄影中,长曝光慢门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拍摄速度越来越慢变成了流行,所以我作为一名风光摄影师,测试Z7的长曝光性能是最重要的。

Z7在长曝光摄影中的表现如何呢?

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吧?

5.1 噪点控制
5.2 纯色渐变控制
5.3 操控
5.4 B门和T门

5.1 长曝光的噪点控制

慢门摄影更多的是低感长曝光形成的热噪点,并且更集中在暗部,Z 7 在这方面感觉比D850还要优秀那么一点点,不过这种一点点是我放大100%后的感受,并不科学,希望有人能够做更科学的实验比较,通过感受我只能说Z 7 的热噪点控制已经足够好了。

图例一:旗舰拱门

拍摄参数:
Nikon Z7 + Z24-70mm f/4 S
曝光 30秒、光圈 f/11、感光度 ISO32、焦距24mm
徕图LS324C脚架套装,卡色100mm 十挡磁吸灰镜

黄昏前,慵懒的夕阳斜照在袋鼠岛的旗舰拱门,阳光洒在地上,只剩下海风在吹,海豹还在睡觉,骚人的气息混合着盐味,鼻子会慢慢习惯这种味道,默默在等待光线中体会人生的美好。

南澳大利亚的袋鼠岛是一个没有围栏的动物园,经常被我一个人包场拍摄。利用卡色十挡磁吸滤镜三十秒包围曝光三张,LightroomHDR合成。

100% 局部细节

经过后期后的100%亮部细节

经过后期后的100%暗部细节

如果没有后期提亮暗部,暗部是全黑的,无法展示,所以这里我使用的是后期提亮暗部后的100%对比

图例六:金字塔石的日落

拍摄参数:


超长的224秒,接近4分钟的曝光时间,f/11光圈,ISO64,14mm镜头
徕图LS324C脚架+LH40板扣云台,卡色150mm 10挡灰镜,0.9渐变镜

大洋路上的金字塔石,不可预知太阳落下速度会让你的超长时间曝光变成一场梦魇,所以在这种拍摄时段,我一定会关闭所有的机内降噪,否则224秒的曝光时间需要有224秒的减噪时间,我就减少了一次或者几次拍摄机会。

噪点控制强劲的Z 7 完全可以放心的关闭机内降噪。

大洋路上的金字塔石原片

原片无处理,放大100%的细节,几乎感受不到太多的噪点。

经过后期提亮处理的100%细节,未经锐化。

2 纯色渐变控制

这个可能是Nikon 心中永远的痛,从D800E开始,到D810、D850,最新的Z 7其实一直都存在这个问题,也有各种人有各种疑问、嫉妒和解决方法。

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
无压缩的RAW格式
14bit色深
使用捕影工匠转换RAW格式

上面是使用捕影工匠转换RAW格式的无压缩14bit色深的Jpeg,就没有纯色渐变了,所以我认为出现色阶断裂主要还是软件问题,其次避免压暗曝光拍摄纯色天空也是更好的选择,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偏爱多云天拍照,就完全没有这个顾虑。

3张NEF RAW格式源文件下载,3张相机直接拍摄JPEG格式文件下载,根据图片大小分别是 无压缩 14bit、无损 14bit、无损 12bit,大家自己去分辨所谓的缺点是不是真的缺点吧。

3 B门和T门

B门就是Bulb,尼康的B门不像佳能有个单独的旋钮位置,尼康的B门就是30秒之后的显示Bulb,B门就是需要你用手一直按着,手松了就结束曝光,所以为了不让手那么累,或者手抖动影响机器稳定性,我们一般都需要使用快门线。

Z 7 不兼容D850 等单反相机的快门线,所以我一开始使用Z 7 都只能最长曝光30秒。

T门在传统相机上常见,镜间快门的中画幅镜头也都支持,我是在Alpa相机拍摄的时候爱上了它,第一次按下快门开始曝光,第二次按下快门结束曝光,所以如果你长曝光几十上百秒,完全不需要快门线,只需要按两次快门就可以了,数码后背在显示屏上还自动显示曝光时间。

Z 7 的T门在B门之后、也就是你转动旋钮20秒、30秒、Bulb、然后出现Time字样就是T门了,可惜在曝光的时候,没有地方可以看到曝光时间,否则就真的更完美。

图例七:粉色盐湖

拍摄参数:
超长的133秒,超过2分钟的曝光时间,f/11光圈,ISO64,24mm镜头
徕图LS324C脚架+LH40板扣云台,卡色100mm 10挡磁吸灰镜

这一刻为什么会一点都不浪漫啊,光脚走在粉湖里面,脚气自然光啊。

尼康Z7 卡色磁吸滤镜,其实最考验的还是徕图脚架,高浓度喜马拉雅海盐浸泡两个小时会是什么效果啊?

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有艰苦的付出,也有器材严峻的考验,那天拍完,相机手柄上基本都是白色的盐粒了,我回到酒店用棉花签沾清水擦拭了很久。

不过越艰辛的环境才能体现出器材的价值,越贵的器材其实越能经受住考验。

再看看我的腿,40分钟就皲裂的盐巴。

4 机身操控

尼康Z7采用了全金属机身,保证了相机的坚固耐用,肩屏虽然很小,但是依然能提供不少有用的信息。

相机的操控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并不重要,只是慢一点更慢一点而已,但是对于专注捕捉光线变化的风光摄影师,在日出日落时候慢一会可能就错过了。

尼康的单反素来操控更快捷,大多数的操作不需要进入菜单就可以完成,Z 7 可以说是继承了这种思路,小小的机身上依然保留了20多个按钮、旋钮,极大的方便了从单反转化过来的使用习惯。

握感:Z 7依然延续了尼康一贯优良的握持手感。宽大的手柄为拍摄提供了足够的握持稳定性且不会局促,机身背面的拇指区域也恰到好处,手持Z 7 基本和拿一台单反的握感接近,比索尼的手感好太多。

詹姆斯Z7使用报告⑥:夜景

一句话可以概括Z 7 的操控:


如果你习惯使用尼康的单反相机,那么Z 7 基本可以上手就熟练操作,不需要特别的学习。

7.1 XQD卡

即是优点也是缺点的XQD卡,如果象D850一样的XQD+SD双卡槽一定会被人双手点赞。

遗憾:

SD卡肯定属于毛病多多的淘汰产品,但是最大的优点就是够便宜,兼容性好,玩家手里多少都会有几张,象我128GB的SD 都有好几块,几乎都没有用武之地了。

各种笔记本、机顶盒,读卡器也是可以充分兼容SD,可惜Z 7 没有,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优势:

XQD是尼康主推的一款索尼产品,在尼康的旗舰和高端机器上主力推广,更快、更小、更结实的“CF卡”,或者说SD卡大小,CF厚度的超快存储卡。

为什么需要XQD?

Z 7 如果无压缩 14Bit RAW大约是90MB每张,Jpeg是25MB每张,所以你采用最高画质拍摄和保存,每次快门需要115mb的存储空间。

Z7 连拍是 最基本5.5张每秒,那么也就意味着每秒最少也要有500mb的数据写入,普通的SD卡,基本上只是用来拍摄风光的。

我不连拍,但是依然喜欢用XQD,原因是我基本都是几秒拍一张,很少有机会一秒拍几张,不过我更在意照片导入电脑时候的速度,如果你拍几十GB的低速SD导入电脑,等待的时间真的可以去喝一杯咖啡了,如果再用一个低速的读卡器,要死的心都有。

D850开始支持XQD,我就马上搞了一块128GB的索尼 XQD卡,配索尼的读卡器,很贵,很快,很安全,SD卡基本就成了一个备用和摆设了。

XQD很好的证明了“贵的就是好”。

希望索尼的高端机也能全系列支持XQD,有尼康和索尼两个厂家的支持,XQD的生命周期能延续的更长,那么我手里的128GB XQD才能用的更久点,毕竟真的好贵。

如果说Z 7的高昂价格是阻碍销售的第一因素,那么单XQD卡槽应该是第二因素了,不过对于真的摄影爱好者而言,钱从来不是问题,不够贵才是问题。

典型的阿德莱德日落,栈桥上,海滩上,纳凉的人来来回回的踱步,卡色六档灰镜拍摄95秒把人都模糊成了虚影,海面也越发平静。

几乎原片,仅仅暗部微微提亮,裁剪一下。

简单才更能享受摄影的乐趣。

2470镜头 24mm F11 95秒曝光 ISO32

微信发了这个图,有朋友质疑我P的太红了,所以还是发一张原图,只是裁剪的原片吧。

澳大利亚的一个天坑花园,需要超低机位,超广角进行拍摄。

反转屏在这个时候体现了巨大的作用,转接14mm超广角镜头也很重要。

期待Z 7 配上14-30mm 镜头上市,那么真的可以考虑850转Z 7了,机身+镜头+滤镜合计可以轻上1-2公斤了,整个系统才完整。

白平衡一直是尼康被佳能在中国欺负的一个领域,佳能的主动粉红偏色让人觉得更适合拍人像,不过D810之后尼康已经有了很大改善,Z 7 同样也好了很多,不过依然保持接近原色的本质,而没有象佳能一样主动偏红来解决。

小酒店室内荧光灯直出的效果,色彩很正,机内自动白平衡。很多人说拍RAW格式可以后期调整等等,但是能直接拍出更好的色彩不是更好吗?

袋鼠岛的小红帽灯塔,天并不太好,完全机内自动白平衡,直出。

不是什么大片,但是我觉得白平衡还是很准确。

詹姆斯Z7使用报告⑧:Z 7 的个性设置

拿到相机的第一件事情总是彻底看一遍说明书,熟悉相机的各种按钮后,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置一遍。

按照在菜单的前后出现顺序排列,仅供参考。

8.1 调整时区和日期:

对于游走世界的我来说,上飞机前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要调整时区,要知道夏令时的澳洲就有五个时区,如果不设置好时区,事后就搞不清楚正确的时间了。

我生活在南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现在是夏令时。

大陆的用户没有夏令时,只要选择UTC+8:00 北京就可以。

8.2 添加版权信息

任何时候,我都尊重知识产权,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所以在相机上我就会设定好拍摄者:James Zhen Yu(詹姆斯 于震) 和版权所有:James Photography Pty Ltd(詹姆斯摄影公司)。

这些信息将保留在照片的 exif 信息里面,让关注作品的人可以了解真实的作者信息。

8.3 存储文件夹,文件名和播放文件夹

也许我属于右极度自恋情节的人吧,所有能设置的地方一定尽量选择成自己的名字,其实这个更多的还是一种版权意识的自我保护,盗版之心不可有,防盗之心不可无。
五个字母的一般我选择为 JAMES,三个字幕的我设定为JMS,这个丰俭由人。

存储文件夹:

文件名:尼康默认的一般都是DSC开头的,所有人如果都一样,不容易区分。

播放文件夹,这个其实选择ALL也没有关系,选择自定义的JAMES,习惯而已没有特别。

8.4 播放显示选择,只选择概述

有时候我会选择RGB直方图,原则是最快速的按一下就可以看到直方图和拍摄参数,对焦点如果不是自动对焦就没有意义,曝光信息在概述里面已经包含了,拍摄数据是在太复杂了,要按几次向上箭头才能结束,加亮显示会干扰我的视觉感觉,而且通过直方图我已经可以判断是否过曝。

其实每种机器的显示选项都有点不同,向上按一次就可以看到这些信息足够我判断了。

8.5 旋转至竖直方向为off

Z 7 没有了那个迷惑人的自动旋转图像,紫色下了一个旋转至竖直方向,默认就是OFF。

我比较喜欢用最大的屏幕来看竖拍作品,对比两种观赏方式,那种更好呢,不言而喻。
传统模式,屏幕显示的图片太小。

手动旋转一下相机,可以看到更多内容,帮助我们判断拍摄情况

8.6 自定义OK按钮

快速显示100%拍摄细节,默认你需要按几次放大键才可以看到100%的细节,把OK按钮自定义为放大100%可以让我们快速查看对焦是否清晰。
       

包括实时显示和拍摄后的显示我都同样设置。

⑨ Z 7最大的优势:Z 卡口

尼康扬眉吐气,一扫六十年的晦气。

尼康六十年一贯的F口只有44mm,而Z卡口有55mm口径,索尼的E卡口也只有46mm,力压佳能的EF口54mm口径。

当年佳能借EF口在大光圈镜头压的尼康喘不过气,EF 50mm f/1.2 EF85 f/1.2 甚至移轴佳能都有17mm,而尼康晚出好多年也只能做个19mm,都是卡口惹的祸。

16mm的法兰距加上55mm口径,尼康终于可以退出50mm f/0.95 这种超级大光圈的镜头,不过拍风光的我已经对人像镜头并不太在意了。

在尼康Z 发布会上同时展出的另外一支镜头才是詹姆斯最青睐的,如果这支14-30mm f/4镜头能在14mm端有适马Art的画质和星芒,那么我会马上舍弃D850单反系统,投奔Z 7 怀抱。

14-30mm 如果DX模式 等同14mm-45mm,其实一机一镜都基本可以覆盖风光摄影最基本的焦段了,4750万像素 DX模式也足够了。

虽然14-30mm 只有f4光圈,拍摄星空银河会有很大遗憾,不过90%以上的风光摄影都是f8~f16光圈拍摄的,14mm非大灯泡镜头对经常使用滤镜的我太有用了,并且Z 7 + 14-30mm f4 + 24-70 f4 的总重量那要比 D850+14-24mm f2.8 + 24-70 f2.8要轻多了,也小巧多了,少带一套150mm的滤镜,直接少1公斤以上份量。

像我下个月准备六天塔斯马尼亚徒步,能有这样的份量就太好了,可惜这次还不能用Z 7 ,继续D850+14-24mm吧!

转接长焦镜头效果

70-200mm f/2.8 老款拍摄一张不务正业的考拉。

圣诞节陪朋友在阿德莱德的野生动物园玩,带着Z 7 给朋友的孩子拍点生活照,难得看到考虑不在思考人生,还囧囧的看着我,手持大光圈 2.8 ISO100 200mm 1/320秒拍了一张,简单裁剪,几乎原图直出,谈不上太太锐利到数毛,应该在一个棚子里面拍手抖,所以开了2.8的大光圈,如果用5.6之类的会更好一点。

不过说实话,Z 7 转接环 加 70-200mm 真心大脑袋小身体,不是很搭掉。

Z 7 其实最好的使用还是配未来的S 头吧,我听到银子落地的声音了。

詹姆斯Z7使用报告⑩:星空银河拍摄测试

黑暗环境中的操控

黑暗环境中的操控还算自如,因为基本的按钮还都存在,这个比A7R3要方便很多,毕竟如果不是你一个人在拍摄星空,每一次你点亮屏幕也许对其他人就是一种伤害。
Z 7可以通过按钮实现最基本的操控。

星空镜头的选择

目前Z 7 套头24-70mm f/4并不适合拍摄银河,所以我还是选择转接了 S品牌的14mm f/1.8广角镜头,当然也可以转接尼康 14-24mm f/2.8镜头。

我测试了不同参数组合,色温组合,其实效果肉眼看并没有太大差别。

上三图色温设定自动白平衡,下三图色温设定是3200-3500K不等。

银河实例:

25秒曝光 感光度 ISO1600 光圈 f/1.8 焦距14mm 关闭机内降噪
徕图LS365C脚架 G4云台,大风环境中拍摄
画面中的两条白线是流行划过天空

10.1 暗场测试

有人建议我用 ISO 400、800和1600 盖上镜头盖,曝光30秒测试。

其实这个就是星空摄影中最常见的黑场,结果一般可以用于降噪。

直接肉眼并没有什么区别,放大100% ,有1-2个非常小的红色亮点或者白色亮点,但是不同位置。

Z7优势初体验:

2470 镜头有关闭开关,不会滑出来了
菜单选项以及操控基本等同于D810 850 很快就可以上手
自定义Fn1 和 Fn2·
和D800 810 850 的电池通用(少带一个充电器和备用电池)
Z7标配电池 支持USB充电更方便
ISO感光度 同样64起,最低32
T门 不再需要快门线 D850遥控B门功能有类似
反转屏还是很方便
巨大的卡口优势
提供XQD卡槽

更多优势还在摸索中

詹姆斯的结论:

这次的Z 7 的使用是短暂的,几天后就要还了,我也刀枪入库收拾好了。

不过测试的范围还是非常多样的,最后一天还拍了一个星空。

我最大的印象就是Z 7 是缩小版的D850,尼康的用户升级到Z 7 没有任何陌生感,Z 7 是作为单反备机的最佳选择,也是徒步极限摄影的最佳选择。

转接并不是最佳选择,因为失去了又轻又小的意义。

作为风光摄影师,如果你要选择Z 7 ,可以等14-30mm f4镜头正式上市,巨大的卡口优势才体现出来,14mm广角可以用100mm的滤镜,我应该会在那时候考虑买一套。

其他我就不多说了,机器永远是一台机器,现在的机器其实已经足够好了,关键还是拍摄的人用的心吧!

________

作者丨摄影师@詹姆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色影无忌立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