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约从1760年代开始持续到1840年。
标志:蒸汽动力的发明,纺织业的机械化和冶金工业的变革。
主要国家: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大约从1860年代开始持续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还有石油化学工业、家用电器等新产业的出现。
主要国家:德国和英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大约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现在。
标志:计算机的发明、信息化和通信产业的变革。
主要国家:美国。
那么,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处于什么状态?怎么就错过了发展的良机了呢》
(1)1760——1840年:迷迷糊糊就错过了
这段时间,国外的历史热闹的很。经过独立战争,一个新的国家——美国诞生了(谁能知道,这个家伙后来成了霸道的“世界警察”),法国发生大革命,还发生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那么国内呢?用课本的话说就是“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其实就是余晖,中国以前就像太阳似的的,这次就剩下最后落下的那点光芒了,再亮也没了什么耀眼的光了。据说,清朝前期GDP占到全球的35%,但这在后来证明并没有什么用,照样是挨打的命。这期间包括乾隆时期(1736年至1795年)(就是电视剧《延禧攻略》表现的那段历史)、嘉庆时期(1796年至1820年)、道光时期(1820年至1850年),这期间能载入历史的事件除了镇压的叛乱就是编纂了《四库全书》,再就是鸦片战争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中国就像个体格硕大,但晕晕乎乎的壮汉被撞进了近代的社会,完全是被动了。用电影里的话说就是“这日子是没法过了”,旧的日子没法过了,只能过新的日子,但新的日子并不好过,以前没有的事情不断出现(以前那有在北京驻扎的外交使节,都是要进贡的,现在都骑到朝廷头上了),以前是中国牛气,现在是洋人牛气了。学学洋人吧(洋务运动)失败,想学洋人的东西就要里外都要学(从制度到文明),也不成功。所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中国没赶上,完全是机会没给中国,中国还在旧制度里过日子呢!之后,中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落后就要挨打,一个战争接着一个战争的失败(用大刀长矛对洋枪,不败都怪了),一个又一个屈辱条约的签订,没亡国都是幸运的了(当然,需要谢谢那些先辈,要不早亡国了)!
(2)1860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只有旁观的份
这段历史,国外就更热闹了。美国经过了南北战争,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度,法国发生巴黎革命,欧洲一战打得天昏地暗,俄国发生十月革命(苏联成立),希特勒上台。
美国南北战争
中国呢?首先,要消除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的伤痛,当然,伤痛还是很痛的。圆明园让英法联军烧了,京城让八国联军占了,洋务运动失败了(北洋舰队让日军给打败了),戊戌变法也失败了(戊戌六君子让慈禧给杀了)。然后,就是辛亥革命了,清王朝被推翻了;在然后,打内战;九一八事变,打日本。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一阶段,中国人的首要任务是吃饱饭,要独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搞发明,没社会基础,没设备,没经验。但也是没有,比如碱,在民国时期就有侯德榜先生发明的侯氏制碱法(这说明中国人并不笨,只是缺少发明的环境),但是这个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核心技术还很远。当然,中国当时还有仿制的本事,冯如曾制造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张学良还曾经组织人仿制汽车。
张学良仿制的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最多是个受影响者,只有袖手旁观的份。根本没有话语权。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受西方的影响;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啥地,都是这种影响的反应。
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真是可惜。现在,我们要抓住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