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到底应该卖多少钱?看看这篇价格调查报告

null

中国蜂蜜市场价格调查及探讨

高芸   赵芝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中国蜂农收入依赖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出品价值。由于采用追花夺蜜的生产方式,以多采蜜、多产蜜为生产目标,忽视了蜂群健康和蜂产品品质;同时出口企业缺乏行业指导,对出口检验检疫项目和技术法规研究不足,导致中国出口蜂产品均价远低于世界其他出口国价格,中国蜂蜜在国际蜂蜜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国内市场由于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人们对蜂蜜的保健功效越来越被重视,蜂产品内销比例逐步提高。本文基于2012至2017年对北京、杭州、青岛、郑州、成都市蜂蜜市场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蜂蜜市场的价格特征及其原因,对不同销售地点同质蜂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文章对蜂蜜市场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蜂蜜 市场 价格

1 引言

中国是蜂产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蜂产品消费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蜂产品的保健功能愈来愈受到消费者青睐,蜂产品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中国蜂蜜近十年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可见:在出口贸易壁垒和内需扩大的双重作用下,蜂蜜内销比例逐年增长。2001年蜂蜜产量为25.2万吨,出口10.7万吨,国内市场消费量约14.5万吨;到了2015年,蜂蜜产量为50万吨,出口11万吨,国内消费量约35万吨[1],是2001年国内销售量的2.4倍。人均消费量已达0.6磅以上,十年间翻了一番还多。按照内销比例75%估算,到2020年我国蜂蜜消费量预计超过45万吨,蜂蜜供需将保持紧平衡状态,价格逐年攀升。

本文通过6年来对北京、杭州、青岛、郑州、成都5城市蜂蜜市场的跟踪调查,分析蜂蜜市场的价格特征及其原因,对不同销售地点、不同销售形式的蜂产品价格进行对比。文章还结合蜂产业体系经济岗课题组在全国11个省开展的蜂产品生产固定观察点数据分析蜂蜜价格构成,探讨和分析蜂蜜产品市场价格特征。

2 蜂蜜市场价格特征

2.1 蜂蜜价格持续上涨

本文选择超市、商场内的蜂产品专柜以及蜂产品专卖店的纯蜂蜜产品[2]开展价格信息搜集,主要原因是由于蜂产品主要通过这三种渠道进行销售,相对于近年兴起的农家乐、蜂农直销等销售方式,以上三种销售渠道包括成本价格、物流成本和利润,且所售蜂蜜都符合上市销售标准,品质相对有保障且稳定,可以作为同质商品进行价格比较。仅有2016年与往年相比平均单价略有下跌,其余年份均出现了同比上涨,平均年增长率为8.23%。最高价是最低价的64-96倍。

总体来说,各类蜜种蜂蜜产品价格都略有上升,但巢蜜、中蜂蜂蜜、椴树蜜、荔枝蜜等品种的价格一直略高,主要原因是产量少、蜜源稀缺或是消费者特别青睐的品种。笔者将近6年蜂蜜价格数据进行梳理,20元以下的低档蜜所占比例小,40%-50%的样本价格集中在每斤20至35元的水平,每斤35元和50元以上的蜂蜜产品比例逐年增加。

null

null

2.2 城市间品牌差异

价格水平的地区差异存在于任何一个大国[5]。地区间价格水平的差距、收敛性是判断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物流业发展,中国食品价格在不同城市之间的平均差异正在缩小,食品平均价差保持在1%-2%,其中蔬菜、水产等生鲜食品的价差略高,肉类、蛋类、粮油类等易储存、运输食品价差略低。从2012年至2015年每个城市普通蜂蜜平均价格差异率看,平均差异率已达13%[6],远远高于城市间地区食品价格差异。可见蜂蜜的保健功能及其功能定位在价格上反映明显,与当地人口购买力水平紧密相关,同时也受到其他保健替代品价格、媒体导向、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从历年被调查城市普通蜂蜜的均价来看,并没有出现单价与城市购买力水平的正相关特性,原因在于每个地区普通蜂蜜均价的计算没有区别蜜种和每个蜜种所占样本的比例,均价按照几何平均数计算,因此不能反映地区价格与城市购买力水平的相关度。

笔者选择A, B, C三种国内市场占有率高的国产蜂蜜进行价格比较。A品牌枣花蜜在北京不同销售地点价差为1.7%,荆条蜜在北京市不同销售地点价差为3.9%;北京市和青岛市洋槐蜜价差为18.5%,杭州市和成都市杂蜜价差为3.4%。B品牌紫云英蜂蜜北京市和成都市价差为21.6%,北京市、郑州市、成都市枣花蜜价差为21%,北京市、郑州市、成都市洋槐蜜差价为6%,洋槐蜜在成都市内差价为3.7%。C品牌紫云英蜜在杭州和郑州市所获得价格相同,北京市、杭州市、郑州市洋槐蜜价差为9%,北京市、杭州市、青岛市杂蜜价差10%,椴树蜜杭州市、郑州市、成都市价差5%。

null

2.3 不同蜜种价格差异

巢蜜[7]是蜂蜜产品中的精品蜂蜜,其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比普通蜂蜜要高得多,销售数量小[8],售价高。目前市场上每公斤巢蜜价格在150元以上。其次是中蜂蜂蜜、荔枝蜜、椴树蜜、龙眼蜜、洋槐蜂蜜、杂蜜的售价相对较高,市场的认可度和质量都要略好(见表2)。从获得的样本数量来看,市场在售蜂蜜产品中洋槐蜜数量最多,其次是杂蜜和枣花蜜。杂蜜既有标有“成熟蜜”的多种蜜源混合蜜,也有油菜蜜、向日葵蜜、南瓜蜜等低档混合蜜。整体来说,非作物蜜源的蜂蜜产品由于来源于野生植物,不会受到农药污染,价格要高于作物蜜源蜂蜜。但洋槐蜜的产量要明显低于杂蜜和枣花蜜产量,而销售数量却很多,笔者推测由于洋槐蜜其特有的槐花香味、清亮的外观、非作物蜜源等特点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蜂农和蜂企业生产槐花蜜的积极性高,同时也吸引了造假者的加入[9]。中蜂蜂蜜价格在近年成倍增长,不仅得益于近年中华蜜蜂种群保护以及山区养蜂副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中蜂酿蜜周期长,主要以高寒森林野山花为蜜源等特性在消费者中广泛认知

null

2.4 不同销售方式价格差异

本文选择超市、商场内的蜂产品专柜以及蜂产品专卖店调研。通常认为超市是居民购买生鲜和日用品场所,其价格定位为大众普通消费。商场内蜂产品专柜应与商场销售的其他产品的目标定位类似,专卖店商品价格应与其品牌产品品质、产品定位相符。从调查数据看,超市蜂蜜产品价格分布最分散,以每公斤蜂蜜40至70元的中档定价居多;商场专柜蜂蜜产品价格分布较为平均,但低价蜂蜜明显比超市所占比例小;专卖店蜂蜜产品每公斤定价几乎全部超过40元,但价位比较集中,价格差距没有超市和商场专柜的价差大。根据2017年的调查结果,超市、商场内的蜂产品专柜以及蜂产品专卖店的均价每500克分别为35.3元、62.7元,47.5元。

3 蜂蜜市场值得关注的新现象

3.1 蜂蜜产品品种不断增加

消费者需求“求变求新”的偏好在工业品创新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被激发,对于农产品的新品种、新包装、新口味,中国市场上的消费者表现出极高的热度。因此,蜂蜜产品品种不断增加。前几年的巢蜜就是一个例子,巢蜜针对消费者对“成熟蜜”的认知度,用直观的方式保存了蜂蜜最原始的状态,也传达给消费者相应的生产信息。在2012年至2015年,巢蜜价格一度攀升到400元每公斤。之后,热度有所减弱。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以蜜源作为新卖点的咖啡蜜、蓝莓蜜、柠檬蜜、橙子蜜等,以及以蜜蜂品种作为卖点的黑蜂蜂蜜、土蜂蜜,还有把生产季节作为产品突出特征的冬蜜。产品的包装、外观设计也更加新颖别致,突出蜂蜜保健功能,试图传达给消费者更多的生产信息和卖点,丰富了蜂蜜产品市场。

3.2 许多知名品牌采用贴牌代工生产

从近年蜂蜜价格走势来看,蜂蜜的市场价值越来越趋向于保健功能的显效性,也就是说蜂蜜的保健功能已经在其商品价格中充分体现。从营销方式来看,保健品营销相比农产品营销更加注重迎合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以及营销网络的建设。从市场调查结果来看,蜂产品专柜和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就是蜂产品企业越来越重视消费群体的联系和维护的具体体现。同时,由于许多知名保健品或食品品牌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他们用贴牌代工或委托生产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产品研发、生产到销售上市的过程。例如,中粮集团委托四川冯氏有限公司生产蜂蜜,北京同仁堂集团委托金蜂蜂业生产蜂蜜及其他蜂产品。这种生产方式既利用了知名品牌在营销、运行和管理方面的便利,也利用了品牌知名度,使得消费者快速接纳并认可。

3.3 蜂蜜产品信息不完整,优劣难以判断

活性成分高的巢蜜、中蜂蜂蜜与普通蜂蜜的价格逐渐拉大;稀有蜜源与常见蜜源,非作物蜜源蜂蜜与作物蜜源蜂蜜的价格差也更加明显,总体来说蜂蜜价格呈离散分布。然而由于蜂蜜中80%以上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用其他糖类造假或以次充好的浓缩蜜、指标蜜[12]不易被消费者辨别,成本低廉的伪劣蜂蜜严重冲击了正常的蜂蜜市场。目前,蜂蜜产品标注的标示信息,还不能让消费者获得生产地、包装地、生产方式、蜜源种类等准确信息。由于蜂蜜产品的活性决定了其品质的不稳定性,其活性成分会随时间和外界温度变化,企业将蜂蜜的蔗糖含量和淀粉酶值公布给消费者还存在技术难题,更无法标准蜂蜜是否为脱水浓缩蜜。

3.4 价格离散度高,同类产品价差大

价格差异现象是许多商品的市场特征,农产品价格差异可以分为成本差异和非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包括生产成本差异、物流成本差异和销售成本差异,非成本差异主要包括口碑、信誉、消费者认知等。许多经验研究验证了价格差异体现了产品异质,即生产优质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其商品价值高,价格也高。其次,价格差异还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就农产品来说主要包括农产品产地、品种、生产方式、产品品牌等客观信息,以及消费者对产品效用的主观认知(例如对有机农产品、具有保健功能农产品的认知)。价格差异还受地区间购买力水平差异,媒体导向、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此外,厂商的差别定价也会造成产品价格差异,也就是“价格离散现象”,即同质产品的厂商市场定价不同,消费者价格搜寻意愿和成本决定价格离散程度。从近年蜂蜜价格走势来看,蜂蜜的市场价值越来越趋向于保健功能的显效性,也就是说蜂蜜的保健功能已经体现在其商品价格中充分体现。活性成分高的巢蜜、中蜂蜂蜜与普通蜂蜜的价格逐渐拉大;稀有蜜源与常见蜜源,非作物蜜源蜂蜜与作物蜜源蜂蜜的价格差也更加明显,总体来说蜂蜜价格呈离散分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