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的德国人率先进行了各种改革,通过种种手段积累战争必要的资源,宣传手段作为软实力的一种,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军队的变动中,也出现了这样的影响,为体现军人意志和决心的画面感,鹅步被应用到德军规范中。另一个就是军装的改动,德军的军装即使是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也照样是能够体现一个军队的坚定风貌的。
二战时的轴心国还有一个日本,日本人自从明治维新之后就坚决要向西方向欧洲学习,从技术到文化全部西化。一开始美国人的黑船砸开了大门,日本人就认为美国人是最强大的,军服就仿制美国北方军队的制服。后来一战时同盟国战胜,于是日本人就按照战胜国法国的军装进行仿制。
到了1931年左右,日本陆军已经全部换成了“昭五式”军服,这款军服将 “四五式”军服做了充分的修改,面料从咔叽布被换成更便宜的混纺面料,颜色上直接向德军看齐,使用德军的“国防绿”。军裤全部改成了马裤式,德国国防军使用的军帽有前部高高翘起的设计,这几乎被照抄到了昭五式军帽上。
军服上的兵科领章也因为经济方面的考虑而进行了修改,三八式军服上精细的外形弧线也没有了,领章背面衬底从皮制改到布制。昭五式肩章采用了冲压配件,彻底用机械制造工艺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为战争的开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昭五式军服一直到南京事件时都是日军的制式军装。
虽然日本人想利用军服的设定增加部队的战斗力,但亚洲人的体型,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气候却让这些军服看起来“很丑”。虽然某些影视剧刻意丑化了日军的形象,不过从战争开始以后,本来就已经“经济化”的军服被进一步缩减用料,材质上越来越惨。
1938年后推行“九八式”军服时战争已经全面爆发,兼顾着日军各种军备制造的后方工厂根本无法为士兵们做到量体裁衣,再好看的衣服,只要不合身就不可能好看,这也是日军军服“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