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是指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四个经济体,从上世纪后半段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起步,"亚洲四小龙"逐渐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
一、“亚洲四小龙”,都是李家的“天下”
"亚洲四小龙"的腾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西结合的体制及灵活应变的机制。而且,无巧不成书,在“亚洲四小龙”的政治经济体制中,李姓家族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家可以看一下:
新加坡:李光耀、李显龙父子两代领导人,对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新加坡又被戏称为“李家坡”;
中国香港:香港经济的命脉一度被以李嘉诚为首的几大家族所掌控,地产业更是成为香港举足轻重的产业,香港又被戏称为“李家城”;
中国台湾:李登辉虽然已经在2000年正式下台了,但迄今为止,台湾政坛仍是按照李登辉当年的布局在运行,如果称这个阶段的台湾为“李家岛”,似不过分。
韩国:韩国的特色是财阀经济,而财阀经济的代表就是三星集团,一家企业就占到韩国GDP的23%,巧合的是,三星集团的当家人也姓李,所以,我们可以把韩国戏称为“李家店”。
二、 “成也李家,败也李家”的亚洲四小龙
李家坡、李家城、李家岛、李家店早期确实厉害,在九十年代初期,"亚洲四小龙"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相当于两个中国大陆的GDP;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近三十年之后,如今中国大陆的GDP已经突破90万亿人民币,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总量加在一起也不足3万亿美元,只有中国大陆的四分之一。这当中,固然有1998年和2008年两场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体制机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中国香港:香港在回归之后,香港推行的房改政策无疾而终,长期居高不下的房价也吞噬了其它产业的利润,错失了转型的良机,阻碍了香港经济的发展,使得如今香港发展后劲不足。
中国台湾:李登辉执政后期所推动的政改,通过操弄统独议题激化了意识形态的矛盾,最大的后遗症就是让台湾各派专注于政党恶斗,经济政策无法推进,整个社会族群分裂,经济陷入停滞。
韩国:韩国素有“三星一咳嗽,整个韩国都感冒”的说法,国家经济高度依赖于寡头,社会财富迅速向财阀聚集,而财阀为维护其自身利益,很多改革难以为继。
新加坡: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的情形算是相对最好的,但李光耀去世后,李家兄妹矛盾公开化,也显示“李家坡”的世袭状态将难以为继。
总之,亚洲四小龙的腾飞,最主要的原因是借助其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得以在全球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过程中,迅速抢抓机遇,加上东亚人吃苦耐劳的性格,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全球政治局势的变化,在“李家”体制下,“四小龙”内部的政治、经济资源越来越往少数人身上集中,一句话,蛋糕确实做大了,但大多数人并未多分到蛋糕,于是各种问题和隐患越来越突出。真可谓“成也李家,败也李家”。
三、“亚洲四小龙”转型,路在何方?
所以,“亚洲四小龙”接下来所面临的改革,其本质就是一场各自“去李化”的运动。
中国香港:香港回归以后,内地给香港不可谓不丰厚,但畸形的房地产价格犹如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了这些红利,使其无法顺利传递到普通平民手中,普通平民还需要仍受高房价、高物价、高竞争的压力。所以,香港经济要再度腾飞,必须改变原先以房地产和金融业寡头为代表的经济格局。
中国台湾:台湾要改变当前的发展窘境,必须全面肃清李登辉的影响,概括地说,就是改变其惟美日马首是瞻的附庸心态,经济上要推动高科技和庶民经济并举的政策,同时,还需要对其政治体制进行必要的修改,避免过多的内耗。
韩国:韩国财阀经济的各种弊端已经显露,财阀模式已经越来越难适应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经济格局中,而且,这些大财阀名为韩国企业,实际上背后充斥着各种外国资本,这也使得韩国不仅在政治上缺乏独立性,经济上也受制于外国资本。
新加坡: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之所以情形相对最好,是因为新加坡实行的是一种类似“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这就使得老百姓相对更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尽管如此,老百姓对“李家坡”这种世袭模式还是颇有诟病的,因此,改革也势在必行。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亚洲四小龙”如何处理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因为如今的中国大陆,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世界工厂,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市场”,如果以出口导向经济为主的“四小龙”不能认识到这个“大市场”的重要性,那么,要再创辉煌只能是痴人说梦。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域外势力对“四小龙”还存在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去李化”的表层之下,更深层次的问题是:
香港“去李化”的背后,其实更多是“去英化 ”;
台湾“去李化”的背后,其实更多是“去日化”;
韩国、新加坡“去李化”的背后,其实更多是“去美化”。
“亚洲四小龙”能否再次腾飞,就看能否借助于“去李化”的行动,进而把握新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