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到处做善事,可以解决生死吗?

以下音频、文字节选自智圆法师《念佛警策》 01  为什么不仅要念恶趣苦, 还要念善趣苦? 如果不以生

01

 为什么不仅要念恶趣苦,

还要念善趣苦?


如果不以生死大事为急,只是不断地行持世间善事,即使所作的善事堆起来如须弥山一样高,也全都是生死的业缘,什么时候才能从生死中了脱呢?善事越来越多,生死也越来越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由此将会受尽恶趣之苦,能不害怕吗?

“一念爱心”是指对世间的爱,细到对名利的爱、对此生各种法的爱,这些都是直接堕恶趣的因缘。对人天小善的爱,会生于人天,但仍是万劫缠缚,脱不出生死轮回。

所以,我们要痛念生死过患,不仅仅是念恶趣苦,还要念善趣苦,善趣过后即是恶趣,要把生善趣看成与堕地狱无异,才会一心向往超出三界、得到永恒的寂静安乐,这就是出离心的内涵。生起出离心,往西方去的心念才能坚决、毫不犹豫、不掺杂,所以出离心极端重要。      

02

 喜欢到处做事,

是好名之心还是爱念牵缠?

居士对于世间因果公案,久已参透,对于西方净业,也久已修习,但是内在生死心不切,各种世间的俗缘、家事撇不开,人情也谢不去,其实就是心不坚定、念佛的心不专一。什么缘故呢?是内在的名根没断吗?还是爱念牵缠呢?对于这两者应当加以审察。

很多时候,喜欢到处做事是因为名根没断,内在还是想要得到名誉、脸上有光。虽然不是与世人相同的名,但有可能是好善之名,喜欢被别人称为善人,或者喜欢做一些功德,显得自身贤善、尊贵等等,都是好名之心。一旦被这些绑牢、牵引,实际上就是在为名而做。

或者以爱念牵缠,是指对世间有一种情、一种爱,被它牵缠,不得自在,而且跟往生西方完全相违。所以,在这两件事上要加以审察,以免看起来是在孳孳行善,实际却在助长名根,做的都是烦恼染污的世间事。

03

 莲池在前,汤镬在后。

  斩断俗缘,决志往生。 

如果不能把世事、俗缘一刀斩断,把六字洪名尽力提取,那么希望脱离娑婆苦界、生到安养乐界就是很难的事。要想往生西方,必以坚决的出离为第一重要。

西方是捷径的道路,称为易行道,因为有弥陀佛力的加被,使得凡夫具足信愿就能依仗佛力往生,一经往生,就截断生死。如果不走这一条路,想即生了脱生死就太艰难了!没有了脱生死,想要临终避免堕落,也是极其艰难!

总而言之,我们要靠佛力往生西方来解脱。否则,单凭自力断尽三界一切粗细烦恼,有几人能做到呢?再者,自己平时造的恶业高如泰山,却想要临终不堕恶趣,保住人天身,岂不是很困难?我们要深深思维这种命运:莲池在前,汤镬在后,不是生净土就是堕地狱,因此,何不一心求生西方?万不可再被次要、不紧急的小事所耽误。

纵使你能得到人天身,一生、两生没有失去人身,又济得什么事?到了三生、四生还是会堕下去。什么时候才能了结轮回呢?因此,今生是一次最宝贵、难得的机会,一定要以此身生到净土,解脱无始劫来的轮回之苦,所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原 文

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缘,有何了日?善事弥多,生死弥广,一念爱心,万劫缠缚,可不惧耶?

居士世间公案,久已参透,西方净业,久已修习,然而生死心不切,家缘撇不下,人情谢不去,念佛心不专,何也?将名根不断耶?抑爱念牵缠耶?于此二者,宜加审察。苟不把家缘世事,一切斩断,六字洪名,尽力提取,欲望娑婆之脱,安养之生,难矣。不生安养,而欲脱生死,不脱生死,而欲免堕落,抑又难矣。纵一生、两生,不失人身,济得甚么事?

智圆法师《念佛警策》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