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认知上的“江南”其实是唐宋人的认知。“江南”概念曾在明清时期又出现过偏差,吴语区意义上的“江南”,其实是晚清时期又兜回来的。
|来源:
|作者:安在桃
江南省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主要职官分布图
“风到这里就是粘,粘住过客的思念;雨到了这里缠成线,缠着我们流连人世间。”江南的雨甚至可以滋润到人心田里去。人们印象中的江南以才子佳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而著称。
那么,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江南”究竟指哪里呢?现代认知上的“江南”其实是唐宋人的认知,一般指的是吴语(俗称“江南话”)区。“江南”概念曾在明清时期又出现过偏差,吴语区意义上的“江南”,其实是晚清时期又兜回来的。
唐前:从江东到江左
“江南”是一个历史地理的概念,从古到今,它是一个变化的地理概念,起码一开始和今人认知里的长三角无关。战国以前,“江”甚至不是长江的专称。比如,“吴王起师,军于江北,越王军于江南。”(《国语·吴语》)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从未以长江为界,两军对峙之“江”,自然不是长江。《国语》韦昭注:“松江也。”在今天浙江嘉兴附近。
在秦汉之际,江南更多地是指长江中游的南部,为诸侯国楚国故土,主要是湖北和湖南。不过,相对于长江中游的江南而言, 秦汉时人指称下游的江南地区用得最多的还是“江东”。古江东最为有名的典故当来自西楚霸王项羽。《史记·项羽本纪》提到了“江东子弟”“江东父老”等典故,“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渡江而西”,它是指与“江东”相对的是“江西”,这个“江西”当然不是现在的江西省。它是指长江以北的安徽、江苏,即今人所称的“江北”。“江东”、“江西”的概念一直沿用到东汉和三国,孙策托孤张昭就提到“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古人地理左东右西,东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东晋、南朝偏安于江左,故而常把江左当成它们的代词。热门电视剧《琅琊榜》背景为萧梁时期,于是主人公梅长苏就有了符合时代特色的外号——“江左梅郎”。
《琅琊榜》梅长苏角色海报
唐宋:独占江南美名的两浙
明确的“江南”概念是从唐代“江南道”开始。贞观元年(627年)二月,唐太宗按照天下山川形势,分为十个“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故每道各辖若干州。江南道范围极广,治所在苏州,辖境包含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贵州长江以南之地。之后江东、江左等词汇也逐渐不再为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范围更大的江南。
唐太宗的道实在是太大,于是他的曾孙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在贞观十道的基础上,重新将全国进一步拆分为两直属区京畿、都畿及十三道。江南道被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之势已成,开元十五道名存实亡。
上述诸道,只有江南西道还保留“江南”之名;但中唐以来,“江南”美名却逐渐被两浙所独占。文人墨客诗词中的“江南”基本上指的是两浙。
明清:再次混乱的江南和名不副实的江南省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元朝设立江浙行省,辖区大致是南宋的两浙东路、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和福建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南京应天府和老家凤阳府为核心,打造了一个州府直接向中书省负责的政区(后因胡惟庸案废置中书省,改为直属六部)——京师,俗称“直隶”。后来,朱元璋自己也觉得京师着实大得离谱,浙江又小得可怜,洪武十四年(1381年)又将浙西的湖州、嘉兴两府还属浙江省。但这么一来,他把传统政区给搞坏了,原属于浙西的润州、常州、苏州等地从此彻底脱离了浙江。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平定江南诏》载:“江南要地如广德、衢州、赣州、九江等处,或控引上流,或扼处形胜,应设镇守官员及水陆兵马。”这里的江南至少包括长江以南的南直隶、浙江、江西等明朝省级政区。不过,江南概念的混乱日子也在当月到头了。是月,清廷改明南京为江南省,设江南省承宣布政使司,驻地为由应天府改名的江宁府。由于以“江南”为名的省级政区的出现,清人更多从政区名角度来理解“江南”的范围。
这个滑稽的江南省八成以上领地在长江以北,出现了“江南扬州”“江南徐州”等莫名其妙的政区名词。既然江南省的很大一部分在黄河以北,叫“河北”不也一样?荒唐故事还没完。1649年,清廷设立两江总督,总管江南和江西两省的军民政务。江西得名来源于“江南西”道,如今却和“江南”成了并列关系。
“江南”省名甚至一直使用到北洋政府时期。近代开埠以来,上海逐步发展成了江南第一大城市。伴随着城市的扩大,临近地区大量移民涌入上海。民间常用方言来区别移民族群,浙东的宁绍和苏南的苏常被称作“江南人”,方言为“江南话”;与此相对的,扬州为代表的淮语区移民被称作“江北人”,方言为“江北话”。民间层面上,江南的概念又基本等同于唐宋时期的两浙了。吴语又有了“江南话”的俗称。作为吴语区最大的城市,上海的文化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从上世纪30年代拉丁化新文字运动开始,“江南话”有时又特指上海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