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书院(中) | 书院小史

书院教育:唐诗中的书院(中) | 书院小史 岳麓书院 1月16日 中国书院 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 于鹄

书院教育:唐诗中的书院(中) | 书院小史

岳麓书院 1月16日

中国书院

题宇文褧山寺读书院

于鹄

读书林下寺,

不出动经年。

草(一作书)阁连(一作通)僧院,

山厨共石泉。

云(一作雪)庭(一作亭)无履迹,

龛壁有灯烟。

年少今头白,

删诗到几篇。①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隐居汉阳,曾为“诸府从事”。②故读书院存在于大历贞元间(766—804年)。此诗有三点值得注意:宇文氏是读书删诗的儒者,其读书院在山寺中,儒佛连阁共泉,两家当有一种较密的交往,但经年埋首读书的儒者,从年少到头白,除了龛壁灯烟之外,对僧院的事情似乎又很少顾问,反映出僧儒二者又有相当的区别,此其一。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于鹄所题者乃宇文氏读书之所,与下文李宽中秀才书院别无二样。同为读书之所,此处不称“书院”,而直呼“读书院”,说明书院作为一种制度,这时仍处在接受社会检验的阶段,还没有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因而其名称尚未达到约定俗成最后固定下来的程度。其三,“年少今头白,删诗到几篇”,表明宇文氏在书院除了读书之外,还从事研究、著述。

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

杨巨源

解向花间栽碧松,

门前不负老人峰。

已将心事随身隐,

认得溪云第几重。

杨巨源,字景山,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历官秘书郎、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故书院存在的时间,当在贞元间(785-804年)或以后。诗的前一句,花间、碧松、老人峰,讲的是书院幽胜的环境及其建设。后一句说明费君对于安史之乱后的现实世界已极为失望,只得归隐山林,寄情花木,体认行云流水,以寻求身心平衡。“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这是一个失魄儒士心态的真实写照,从小所受的教育,使这些儒士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严酷的现实又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推于失败。这矛盾和痛苦,一方面使他们暂离现实世界的红尘,转到山水林石的“桃源”,但又不致坠入天堂与神仙之境; 另一方面,使他们返归经典原作,重新探讨修齐治平的方法和路径,进行新的理论思考和创造。这就是书院出现的深层的文化背景。

五老峰

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

吕温

闭(一作闲)院开轩笑语阑,

江山并入一壶宽。

微风但觉杉满香,

烈日方知竹气寒。

披卷最宜生白室,

吟诗好就步虚坛。

愿君此地攻文字,

如炼仙家九转丹。

吕温,字和叔,贞元末擢进士第,官左拾遗,以侍御史使吐藩,元和元年(806年)乃还。后与宰相李吉甫不和,出为均州、道州、衡州刺史,卒于衡州任上。③故书院存在的时间,当在元和间(806-820年)。查光绪《湖南通志》卷六十九:石鼓书院在衡阳县北石鼓山,“旧为寻真 观,唐判史齐映建合江亭于山之右,元和中州人李宽结庐读书其上,刺史吕温尝访之”。此可证实上述推断之不错。至于创建人是李宽还是李宽中,《湖南通志》作者在卷一六一中曾作过质疑性考证,但未作定论,故此仍题为“李宽中秀才书院”。此诗有两点引人注目,一是江山并入轩廊,杉香、竹气满院。二是秀才在虚坛、丹炉间披卷、吟诗、攻文字,对于神仙家的道气、丹术必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或体认。

南溪书院

杨发

茅屋住来久,山深不置门。

草生垂井口,花发接(一作拥)篱根。

入院捋雏鸟,攀萝抱子猿。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明一统志》卷六十九:“南溪书院在叙州府南溪县北,”后附杨发此诗。可知书院在今四川境内。按杨发,字至之,以父居苏州,遂以为籍。登大和四年(830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苏州判史、岭南节度使等。故书院存在的时间大约在大和年间(827—835年),或其前后。书院远避凡尘,建在山中,草垂井口,花拥篱根,雏鸟、子猿出入其间,“风景胜似桃源”。

南溪书院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在此诞生。朱熹逝世后,县令李修于嘉熙元年(1237年)捐资在此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和尊道堂等建筑,祀朱家父子。1253年,宋理宗赐额"南溪书院"。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

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听细韵,

琴声长伴读书人。

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人。“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诗自适,诗笔艳丽,才力迈健”。晚年因裴休、令狐绹荐举曾任弘文馆校书郎,“未几解任归”,二年后去世。其死,段成式以诗哭之,有云“明时不作称衡死,傲尽公卿归九泉”。④按段成式卒于863年,书院存在的时间即可断定在咸通间(800—873年)或以前。书院所属不明,然松韵、琴声很合诗人之性,疑即为群玉自己的读书所处,故暂以“(李群玉)书院”名之。此诗还透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主人乐于改善环境,以增加书院的诗韵之气。

田将军书院

贾岛

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

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井当深夜泉微上,阁入高秋户尽开。

行背曲江谁到此,琴书锁著未朝回。

贾岛(779~843年),字浪,一作阆仙。初为僧徒,名无本,以推敲诗遇韩愈,“遂去浮屠,举进士”。其与田将军的交往,当在其成年之后,故书院存在的时间在贞元年间(785—804年) 或以后。从诗中可以看出,书院傍山临水,院中花木、笋竹、泉石、楼阁应有尽有,风景幽美,确是操琴读书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题子侄书院双松

曹唐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

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

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闭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曹唐,字尧宾,桂州人。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及第。咸通中(860-873年)累为使府从事⑤,故书院存在的时间当在860-873年间或其前后。书院所在地大概风景不是很好,主人于是自种双松,使其能藏晴雨、惹烧烟,枝压细风,影笼残月,“顿令院落似秋天”。以人工弥补天生缺憾,说明创造一个宜人的学习环境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它是士大夫们追求天人合一心态的反映。

征引文献

①《全唐诗》卷三一○。
②《全唐诗》卷三○。
③《全唐诗》卷三七○。 

④ 光绪《湖南通志》卷一六一。
⑤《全唐诗》卷六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