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拉维夫沿着海岸一路向北,不到一小时车程就来到了以色列在古罗马时期的废都凯撒利亚,这座圣经中经常提及的港口,直面波涛汹涌的地中海,曾是希律王讨好罗马皇帝凯撒的得意之作,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让人唏嘘。
凯撒利亚的历史漫长而曲折,讲上三天三夜也未必能说清楚。挥霍无度的希律王在地中海边大兴土木,将自己对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崇拜完全融入到建筑之中,历时12年建成了这座气势宏大极尽奢华的城市,并命名为“凯撒利亚”,意思就是凯撒之城。
公元66年,凯撒利亚的两万多名犹太人不满罗马人的统治,揭竿而起,却被血腥屠杀。随后引发犹太战争,导致了耶路撒冷和第二圣殿的毁灭。后面又经历过阿拉伯人、十字军、法国人的统治,战乱和地震,以及海港泥沙的淤积,让凯撒利亚的建筑大都损毁,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近代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斥巨资进行考古开发,才让凯撒利亚的古城和十字军堡垒重见天日,如果看过《货币战争》这本书,一定会对这个家族有所耳闻,总之就是把控世界的犹太富豪吧,也只有这样的实力才能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
穿过一个个残缺不全的雕塑,走进宏伟的古罗马剧场遗址,顺着石阶爬上最高处,这座依山而建,面朝大海的剧场拥有5000个座位,真是气势恢宏,据说现在还可以举办音乐会,可以想象出当年希律王时代此处歌舞升平的盛景。
希律王曾在海边修建了城墙、防波堤、赛马场、歌剧院、甚至泳池、浴室和桑拿房,对排场和享受的追求到了极致。虽然现在只剩下些残垣断壁,但从高大的城墙和面朝大海的泳池遗迹中,依然还可以感受到当年的奢华之气。
赛马场的看台同样面朝大海,跑道上甚至还遗留了当年马蹄车辙的痕迹。同一侧的古罗马浴池主体已经残破,精美的大理石地面和花纹还依稀可见。昔日惊艳的建筑已随着岁月消逝,只能从海边几支残存的罗马柱中想象帝国的辉煌。
惊涛骇浪拍打着海岸,时不时喷涌出几个冲天大浪,吓得游客纷纷落荒而逃。在这里遇到一群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青春洋溢活力四射,这样的活动在以色列中小学生中好像非常普遍,牢记历史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尽头的十字军城堡树立在岬角之上,高大雄伟,坚固异常,堡垒面朝大海气势恢宏。绕着城堡走了一圈想感受下当年的金戈铁马,当地人在边缘支起鱼竿试图在汹涌的海浪中有所收获,更多时可能只是一种期待。古城唯一一家餐厅的景致无敌,几只猫慵懒地占据了最好的地形,让我有些羡慕。
不远处的一座水渠遗址也不容错过,希律王为了给凯撒利亚引入水源,修建了12.8公里长的水渠,最初工人修筑围墙引水,希律王认为这个方案遮挡住了美景,命令工人拆了墙,修建成现在我们看到的拱形高架水渠,透过拱形门洞就是碧蓝的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