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化很小,租个摩托车可以从市中心,开到郊区、海边、田里、皇陵。我们在河内和顺化呆了5天,满街欧美的游客,中国人却只碰到一个,他还只是在顺化转车。欧美人喜欢河内和顺化,那里的小街巷子、路边摊都很新鲜,但我们却对这一切太过熟悉,除了街上的文字不同,其它的就是以前中国的模样。
越南与中国的渊源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很多人知道越南以前是用汉字的,而且这个“以前”,是直到1945年才正式废除汉字与汉喃字,这也造成很多人误会,认为越南人多少会一点汉语,或者粤语、闽南语,但事实上,现在越南人与我们语言上是不相通的。
越南一度将公元前的历史,称为史前时代(现考古发现已推翻这种说法),认为基本只是神话传说,而越南历史神话里最初的人物,竟也是中国神农氏的孙子。他们有确切文字记录的,大概要等到赵武王赵佗统治越南开始,即公元前200年左右。广州现在有一个南越王墓博物馆,馆里这个南越王,正是赵武王的儿子。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到北宋968年,越南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史称北属时期。这与朝贡的附属国是不同的,朝贡的时候越南是有自己的皇帝、完整的官僚体系、外交,而在北属时期,越南直接就是中国的领土,完全在中国的官僚体系内。
北属时期有多大影响呢,中国把汉字、官僚制度、儒学文化、科举制度,原原本本地搬到这个“蛮荒之地”,把这里完全变成中国熟悉的模样。但是,这里毕竟山高皇帝远,皇帝没想把它打造成东南沿海特区城市,官员大概也都一心只想调回中原地区,所以官不似官,几乎都是作威作福、捞一笔就走的主。这也导致当地人不堪压榨,有人振臂一呼,就是一次农民起义。有趣的是,起义的人除了有二征夫人、赵妪这样的当地人,也有李贲这样的七八代之后的中国人,我不知道这种情感应该类比国内的农民起义、还是类比近代美州殖民地的独立、还是这两种类比都不妥当。
北属时期的结束,是中国处于五代十国乱成一团的时候,越南于是就趁机独立了,从此开启了越南的独立时代。这是大家最熟悉的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我们是天朝上国,越南是藩国,要向中国进贡,越南皇帝要接受中国皇帝的承认与分封。这也让大家误会,以为越南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在这时期像日本使者到中国学习一样,其实不然,早在前面的北属时期,中国已经更彻底地给越南定下了基调。独立时期越南又经历了许多朝代,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南北分裂,但总体上这段时间跟中国的关系,应该就是最接近我们的印象,进贡、求分封、求保护,同时也打仗,随时防着中国又想把它收了。一直到1880年左右,法国殖民者入侵,越南到中国求保护,中国派兵跟法国人干了一架,没打过,于是跟法国签个条约,越南以后就归法国管了。
大致了解过两国历史后,也能明白越南人对中国的历史感情,不能简单地用“好”与“不好”来形容。借用陈重金(越南人)在1945年写的《越南通史》的一些文字,大概更能感受一二:
- “本国史既修得不好,国人又无几个懂得历史。这是学习方法不对,使得国人不可能懂得自己国家的历史。不管是大人小孩,谁去上学都只学中国历史,而不学本国史。诗赋文章也要取典于中国历史,对本国之事则只字不提。国人把本国历史看成微不足道,认为知之无用。这也是由于自古以来自己没有国文,终生只借助于他人语言,他人的文字而学,什么事情都受人家感化,而自身无任何特色,形成像俗话所说‘嫌里媚外’的那种状况。自己的学问如此,国人的感情如此,为国为民的精神怎能得到发扬?(摘自作者序)“
- “我国东濒大海,西面和南南是文明不如我们的芒人和寮人,只在北面有比我们强的中国,然而中国太大,和我们的交通有山川阻隔,道路险阻不便,仅有官吏不时来往而已,国内百姓少有走出国境之外者。一辈子没有到过什么地方的人,眼睛没看见过人家好的东西,怎么能进化呢?而我们的学习,则人人安于什么东西都是中国的就好,就比自己的强,从思想直到做事情,什么都以中国为榜样。谁能模仿中国就算有能力,不能模仿便是拙劣。国人对中国文明的仰慕如此,因而不愿意权衡优劣,不去设法发明优良的东西,总以为人家比自己强,自己只仿效人家就好了。(作者论北属时代的影响)”
但是到了今天,地缘政治与媒体的影响,其实远远超过历史瓜葛。我相信一种文化底色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不是两三代人的时间就能磨灭,但是在短期,政治和媒体的影响却来得更直接。越南人对中国的误解与敌意,要比我预期的要深得多。
像以前的中国,外语都是越南热门的专业。现在在越南最受欢迎的是日文和韩文,而中文则是大家不喜欢的,我们在岘港遇到当地学中文的学生。问她为什么选择中文,原来期待是因为两国深远的文化渊源,或者因为中国日益强盛,结果她却说,只是因为成绩不够日文和韩文,被迫选了中文,而且因为选了中文,村里人都很不理解,为什么能考上大学,却要去学中文?据她讲在其它村子,甚至有越南人因为嫁给了中国人,受到全村的嫌弃。
当然,这些在游客集中的地方是感受不到的,毕竟中国游客头上都写着“钱”字,沉香、乳胶这些又贵又假的东西,全都是纯中文的招牌。我们在岘港的时候,骑车跑到附近的小渔村,大概是因为平时已经没有游客到这,我们在村里穿行时受到全村的“注目礼”,我跟同伴说着中文,似乎听到小孩就冲着我们喊“Fuck you!”,大人似乎也并不友善,当时心想万一有人围过来,还是先说自己是Japanese吧。
除了大家熟知的南海问题,可能还有更多的历史纠葛,我们往往只关注越战时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以及壮我国威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却忽略了我们同时也一直阻碍他们南北统一,以及自卫反击战后在边境四两拨千斤的一波神操作,直接战略上拖住了越南。基于这些原因,媒体也更愿意传播中国的负面信息,关于“中国拐卖妇女”、“中国员工脱光惩罚”的负面视频大肆传播,也许在有些越南人眼里,我们比他们更落后野蛮。来中国留学的越南女孩告诉我们,当初来中国,她父母是坚决反对的,原因竟是太过危险,直到中国老师到家里跟她父母亲自解释,才打消了家人的顾虑。
但是不要嘲笑人家的无知与偏见。恰恰是来越南后,也让我意识到自己潜藏民族意识里的自大与傲慢,其实是同样的无知与偏见,一般无异。印象里总有在古代中国比越南高一等的优越感,喜欢听阮主向嘉庆求改名“南越”,被嘉庆帝否决的故事。越南越南,越地以南,岂能随便改名南越,加上看到陈重金这样越南本国的史学家,也处处盛赞中国文化,更是飘飘然觉得高人一等。
到河内第二天,逛艺术博物馆的时候,看见有一件青铜器,花瓶大小,虽然破损了一大半,却能明显看出失蜡法的工艺,且器体铸造得很薄,印象里中国这个大小的青铜器,也没见过铸得这么薄的。一看时间,公元前1000年。前1000年?这不是中国人还没来吗,这不是越南历史还是神化传说的时代吗?
后来又到历史博物馆,一进门,我的天啊!正中一件青铜大鼓!大小跟司母戍鼎一个量级的青铜大鼓!没有中国的饕餮元素,没有金文,花纹图案也与中国不同,铁证是越南自己的文化!看时间是在中国入主越南之前,看工艺也完全不输中国!我在那面青铜大鼓前站了有半个钟,十分震撼。内心一直视其为蛮荒之地,他却突然掏出一件精美之极的青铜器,耀眼得让你不得不低头。就像取笑别人许久,突然发现人家只是保持了风度,不去反驳,等你自己突然意识到,才惊觉自己无知而狂妄。
在顺化时,又再次感受我们的自以为是。大概是受攻略和游记的影响,我一直以为顺化皇城就是个迷你版的故宫,与我们伟大的紫禁城相比,就是个滑稽的玩具。到那一看,才发现并非如此!故宫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而顺化皇城长宽各600多米,尽管小一些,但何至于一直被网友评价“真的是无法和我们伟大的故宫比呀!”?只可惜越战中被毁得如此彻底,连宫墙和走道都是重建的,当年的堂皇已无迹可循,除了让人觉得痛心,又如何从中断定人家是偏隅小国?只怕是两百年前天朝上国洋洋自得的姿态,其实一直都在作祟,已经不能客观去看待人家。我跟国内的朋友说越南的流行歌曲和电影都还不错,却只引来一阵嘲笑,笑我的品味有问题。看来,国内各路选秀节目已经把大家的音乐品味都培养得相当高了。
只是可怜这20世纪中叶还在使用的皇宫,如今却只能称为“遗迹”了。越战把大量的古迹都炸得干干净净,像河内的升龙皇城、文庙,重伤的美森圣地。战争对越南文物的破坏堪比我国的十年浩动……恩…好像有什么地方说反了…
作为越南的著名学者与政治家,陈重金为《越南通史》写了后记,字里行间都透着被殖民、家国飘零的愤慨,深恨自己国家一直处于中华文化阴影下的复杂情感,渴望“培养出我们民族的特殊的人格”,这大概也代表了越南人的普遍情感——这个自尊而压抑的民族。那个带我们游玩顺化的大学生,当我试图和她聊起越南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时,她跟我说,“这是我们的自尊~我们还是不要讨论这些吧。”
我为我们那令人厌恶的傲慢感到歉意。
我告诉她那面青铜大鼓是多么让人惊叹,请你们足够自豪!
只剩残垣断壁的顺化皇城
现在能看到的顺化皇城建筑,都已经是战后重建的了,早就没了当年皇族的风光
也被炸得支离破碎的美森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