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工艺 | 若星河灿烂 中国古代金珠缀焊工艺

若星河灿烂 中国古代金珠缀焊工艺 金珠缀焊工艺被谓为古代装饰工艺技术中最神秘和最迷人的工艺,黄金制成

若星河灿烂

中国古代金珠缀焊工艺

金珠缀焊工艺被谓为古代装饰工艺技术中最神秘和最迷人的工艺,黄金制成大小比粟米还要小的微小珠粒焊接到金属胎体的表面,组成精美的纹饰图案,因外形看起来像金灿灿的粟米,在我国古代又称为“金粟”“粟金”。

黄金和白银是古代最贵重的金属,始终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相伴,从未衰落,用金银材料制成的器物,更是珍贵材料与超凡技艺的完美结合,具有财富和艺术的双重价值。我国运用金银历史悠久,至今留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金银首饰器物,其日益精湛的金属制作工艺,也成为后人历代研究“永恒”的主题。

金珠缀焊工艺被谓为古代装饰工艺技术中最神秘和最迷人的工艺,又称缀焊金珠、焊珠、炸珠、造粒。因外形看起来像金灿灿的粟米,在我国古代又称为“金粟”“粟金”,如在诗人杜甫的《白丝行》中就有“越罗蜀锦金粟尺”,王建《宫词》中的“粟金腰带象牙锥”的描述。金珠缀焊是把黄金制成大小比粟米还要小的微小珠粒焊接到金属胎体的表面,组成精美的纹饰图案。

金珠缀焊工艺的起源

金珠缀焊工艺最早源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现存最早的金珠缀焊器物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开始,在乌尔帝国女王Pu-Abi的皇家陵墓中发现的,乌尔帝国由苏美尔人建立,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巴士拉的西北部。墓中出土的两件金饰环,一个由六个金珠制成,另一个是五个微小的金粒组成,直径仅为2-3毫米。此外发现的金匕首也展示了金珠缀焊的早期尝试。金珠缀焊工艺在早期的乌尔帝国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后向北到地中海和土耳其(特洛伊公元前2100年),大约公元前6世纪传入古希腊和伊特鲁里亚地区(今意大利中部),伊特鲁里亚人在金珠缀焊方面表现优异,创造了许多无与伦比的精美的艺术作品,使得此技艺发扬光大。

如图1,黄金耳饰,伊特鲁里亚人制造,采用金珠缀焊工艺,由薄金片制成,附金珠。金珠缀焊技术在伊特鲁里亚世界达到了非凡的完美标准,并且通常非常精细。

图1 伊特鲁里亚黄金耳饰

(图片来自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两汉时期的金珠缀焊工艺

在中国,这种焊缀粟粒金珠的工艺制品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甘肃、新疆、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都有发现。从其遗存地的文化性质来看,均与北方草原文化存在密切关系,散发着草原文化的艺术气息。山东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出土过两件金耳坠,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出土有金粒装饰的金兽形冠饰,内蒙古阿鲁柴登战国晚期匈奴墓中出土的金冠饰、金耳坠等。在新疆地区青铜时代和早期铁期器时代,金珠缀焊的装饰品也屡有发现。

图2-1南越王赵眛墓出土小金花泡

(图片来自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两汉之际这门工艺逐渐传入中原,汉代金银器是中国古代金银加工工艺的一个高峰期,尤以掐丝和金珠缀焊工艺最为成熟,掐丝、金珠经常同时使用,许多器物既是掐丝工艺的杰作,同时也是金珠缀焊工艺的精品。广西西汉时期的南越王赵眛墓出土了39枚小金花泡(如图2),形如纽扣,直径仅1厘米左右,用薄金片捶出半球形,周围有用金丝捻成的双重边饰,顶面也有金丝捻成的花瓣和缀焊的极为细小的金珠。金珠缀焊的作法还在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的圆形饰件以及河北定县西汉墓马蹄金上见到。

图2-2 南越王赵眛墓出土小金花泡细节图

东汉时期金丝与金粒细工装饰品的出土地点更为广泛,工艺十分成熟,制作更为精美,有不少巧夺天工,叹为观止的器物出现。西安市未央区卢家口出土的金灶(如图3),高12厘米,通长29厘米,烟囱高0.6厘米,重5.5克。整件器物用金丝、金粒焊缀,灶壁和锅的周围饰有细金丝交错的云纹,内嵌绿松石。锅内盛满了米,好似正在煮饭,制作极精。长沙五里排东汉墓中出土多件制作精细的金丝与金粒细工制品(如图4)。有管饰、小珠饰、金胜、球形饰、绹形手镯等。11件球形饰中的4件是以12个小金丝环相粘而成,环与环之间的空隙处,又粘有3粒金粒。5件是先制成一小金球,再饰金丝弦纹,缀以金粒;金粒之间,纵横成行,井然有序。

图3 西安市未央区卢家口出土的金灶,

图片来自 《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1·金银器(一)》

图4 长沙五里排东汉墓中出土金珠缀焊制品

(图片来自湖南省博物馆)

东汉时期的江苏邗江甘泉二号墓(如图5),也出土有多件金丝与金粒细工的装饰品。表面用如粟米的小金粒粘成金胜、金灶、泡形饰、挂锁形饰等。

图5 金胜,东汉,江苏邗江甘泉二号墓出土

图片来自 《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1·金银器(一)》

河北定县刘畅墓出土的金饰很多是焊缀金珠工艺的珍品,有掐丝金龙、掐丝金辟邪(如图6)、掐丝龙形金饰片、掐丝金羊群(如图7)和各种各样的金银饰片。动物通体由金丝构成轮廓,然后缀满金珠。其中犹以掐丝金羊群做工精巧,在一錾流云纹的金片上塑造出四只站立的小绵羊,衬底金片长3厘米,宽13厘米;绵羊长仅1厘米,高0.8厘米,巧夺天工,精美绝伦。掐丝与金珠焊缀工艺也表现在金牌饰和带扣上,新疆焉耆出土的汉代金带扣,主体捶揲成型,上面的一条大龙和六条小龙用掐丝勾出轮廓,再用金珠点缀细部,说明东汉时期掐丝、金珠焊缀的技术已能创造出精细复杂的作品。

图6 掐丝镶嵌金辟邪(图片来自定州博物馆)

东汉 高3.4厘米 1969年定州市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图7 掐丝镶嵌金羊群(图片来自定州博物馆)

东汉 1969年定州市北陵头村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唐代金珠缀焊工艺

到了唐代,受外来文明影响和以金银为食器可得不死的养生观念影响,金银器空前繁荣,金珠缀焊也成为金银器上重要的装饰。如图何家村团花纹金带把杯(如图8),在团花及如意云纹最外缘焊接有细密排列的小金珠,下腹部用同工艺焊接四个云头纹,外侧皆焊有金珠,内嵌五颜六色的宝石,虽然宝石已遗失殆尽,可当我们面对这件依旧金碧玲珑的艺术品时,仍能感受到它令人惊叹的美。

图8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图片来自西安历史博物馆)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女性具有不同于其他朝代女性的精神风貌。唐代妇女流行高髻,讲究发式造型。如图9这件何家村窖藏出土的精美的金梳背就是唐代妇女特别流行的一种发饰用具,其用法是插在头发上,露出漂亮的梳背,起到一种装饰作用。这件金梳背由两层金片剪裁合并成型。顶端的掐丝工艺和主题纹上金珠焊缀工艺的娴熟运用,反映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图9 金梳背(图片来自西安历史博物馆)

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窦曒墓出土的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如图10),皆用玉为边框,下衬金板,金板上用金片做出花和叶,其间镶嵌各色宝石,其余部分平铺细小的金珠,极为精细,为唐代金珠缀焊工艺的代表作。

图10 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图片来自《中国出土玉器全集 14 陕西》

金珠缀焊工艺的制作方法

从唐代末期后,金珠缀焊制品逐渐减少,有关于此工艺的记载也少之甚少,使得我们对此工艺的来龙去脉难以掌握,甚至具体的制作技术也不清楚。根据中外的史料记载以及后人不断的实践研究复原,珠粒的制作大致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老普林尼(去世于公元79年)《博物志》第34卷第20章的记载,在水面下放置一块表面平滑的石头,然后将呈液体状态的黄金一点点地抛向水中的石面上,熔金遇到冷水即凝成金珠。也可以直接把黄金溶液倒入水中。但是通过此方法得到的金珠圆度不够,往往呈水滴形。此外,也有文献记载可将黄金溶液滴入炭灰内得到金珠。

第二种方法,把金银片剪成丝,切成段,加热后熔聚成粒,颗粒较小时,自然浑圆。颗粒较大,形状不规整需要再用两块木板碾研。还可以将金银丝的一端加热,用吹管吹向端点,受热熔化而落下圆珠,有时无需吹落,使圆珠冷却凝结在金银丝的一端备用。

第三种方法,在木炭块上钻一些小坑,将金环或切成段的金丝放置在小坑内,用火灼烧使其熔化,熔化的金属发生旋转形成珠粒。

图11 清,伽南香木镶金珠手镯,外径8.5cm,厚1.5cm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

手镯圆形,伽楠香木制成,内圈为金质。木面上镶嵌由金珠制成的团“寿”字和长“寿”字纹,口边为金累丝乳丁纹

有关珠粒的制作当代中外的首饰工匠及艺术家们多有尝试,制作方法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相对于珠粒的制造如何把这些精细的毫米大小的珠粒们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是更难的事情,珠粒间的焊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胶体焊接法。根据后世对古文物的不断研究复制,目前部分学者认为此方法为古代金珠缀焊工艺制作方法之一。金属表面涂有胶体焊料,焊料为黄芪胶、铜粉和焊剂的混合物,用细刷将颗粒布置在焊料顶部,在还原气氛中烧制,黄芪胶烧掉,从化合物中释放出铜盐,这需要良好的时机和高超的技巧。黄芪胶和铜盐的混合物降低了两种金属接触部位的熔化温度,在890℃温度下,铜在接触点处扩散到两者中导致金属紧密结合。由于使用铜盐,这种技术有时也被称为化学焊接。

第二种方法,硬焊法。这种方法自古以来就已经实行过,在胎体上做出小凹坑或线槽方便固定金粒,然后将焊粉撒在珠粒与胎体的接触点上,如若需要焊接的珠粒较多,反复重复这个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另外,焊料熔化的痕迹容易暴露在外,使得珠粒与胎体的连结清晰可见,影响美观。

第三种方法,熔接法。为了产生低熔点的合金,珠粒与胎体都要先镀上一层铜,可以在热酸液中放一根铁丝,把胎体和珠粒也放进去,再放一小块干净的紫铜片就可以给胎体和珠粒都镀上一层铜了。然后在珠粒上涂抹焊粉和有机胶并放置在金属胎体上,小火慢慢加热,有机胶碳化消失。

关于金珠缀焊工艺直至现在也有学者手工艺者在不断地研究创新,我们在欣赏祖先们流传下来的精美器物时,也不由的感叹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如此复杂精细的工艺通过手工制作都难以完成,由衷的敬佩造物者的智慧无双。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融合各国各民族传统金属工艺精华,逐步摸索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金银工艺,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伟大结晶,充实了我们的文化宝库,同时也再现了历代人们的生活、文化场景,这是一份极为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撰文/王晓娟 编辑/陈蔚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