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锅盔包宇宙,小小的锅盔也有大大的创业财富

面食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花样百出,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年代,面饼子可是人们走南闯北最好的食物伴侣,各地也都有称霸一方的饼:上海的葱油饼、新疆的馕、山东的煎饼、北京的火烧、陕西的馍、河南的烧饼……

据说锅盔源于古时候的军队,日行百里,几乎没什么时间吃饭,官兵便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饼,因此得名。锅盔就是一种叫法,其实就是用慢火烙的大饼,面和得很瓷实,一个锅盔厚一寸、重五斤那都不是事儿,因为外形粗犷,以“锅盔”为名真是恰如其分。锅盔性格特别温顺,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可硬可软,可以干吃,也可以夹着一切吃,中国到底哪儿的锅盔好吃呢?为什么说锅盔里面有金矿?

四川锅盔,我可以夹着宇宙吃

锅盔是四川人生活中再稀松平常不过的小吃了,每天清晨锅盔摊儿,案板上擀面杖发出的“哒哒”声,面片甩在案板上“啪”的一声,唤醒了无数睡梦中的巴蜀人。四川的锅盔类似夹馍,可以夹着一切吃,主要分为白面锅盔、军屯锅盔、南部锅盔。白面锅盔经常夹各种菜,类似北方的肉夹馍。

null

军屯锅盔在当地最常见,外表看起来很像酥油千层饼,又叫“酥锅盔”,一碗肥肠粉配军屯锅盔,堪称经典的成都早餐。地道的军屯锅盔,饼要做出“千层酥”的效果,面饼和了肉,抹上猪板油、花椒粉、茴香、八角、姜粉、味精等等,用菜籽油煎烤至金黄色。出锅的军屯锅盔,外皮香酥,内里绵软,馅料中包裹着肉汁的香气,还掺着花椒的麻,温柔中孕育着一丝烈性。现在军屯锅盔还衍生出了椒盐锅魁、鲜肉锅盔、化丝盐锅盔等等。

null

南部锅盔有方酥锅盔、椒盐锅盔和红糖锅盔,其中前两种都可以用来夹四川麻辣凉粉,口感那是相当的惊艳!除此以外,肉类、蔬菜、豆腐丝……,在四川,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夹在锅盔里吃的。红糖锅盔,简直就是小朋友的最爱,面饼烤得微糊,红糖的甜和小麦的香混合在一起,趁热一口咬下去,半流质的红糖“喷涌”出来,美得很!

陕西锅盔,又圆又厚像锅盖

陕西的锅盔圆圆的特别厚实,7、8厘米的厚度,差不多5斤重,说像锅盖丝毫不为过,已经被收录在了陕西八大怪之中。陕西人对锅盔,有一套自己的认定方法:一般用硬面,没什么味道,实心面饼,只用烧烤的方式烙饼,锅内不着油。

null

陕西农村的铁锅都很大,烙出的锅盔直径一般都在二尺以上,豪迈得很。锅盔馍以关中地区的最出名,素来“干酥白香”,除了常规的锅盔,还可以制成椒盐锅盔、葱香锅盔、夹酥锅魁、五香锅盔等等,表面干硬有嚼头,里面比较酥软,从中间切开,里面夹个煎荷包蛋和炒辣椒,就着一碗白开水,细嚼慢咽,是很多陕西人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

河南锅盔,低调却不含糊

河南也是面食大省,锅盔自成一派。汝州锅盔最早由陕西传入,经过改良后吃法众多:干吃、羊肉泡、炒着吃,最受欢迎的莫过于锅盔夹猪头肉了,再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全身上下每个毛孔都透着满足。

null

博望锅盔在河南鼎鼎大名,又大又重的锅盔通体白色,看着以为没熟,实际吃起来很香脆。除了咸口儿的,河南信阳地区还盛行甜味的枣锅盔,除了红枣内馅儿,锅盔表面还刷了糖稀,撒了青红丝和白糖粉,与普通的锅盔比起来又是别有一番滋味。

湖北公安,通过网络走到人们视野

湖北的锅盔也算得上“千姿百态”了,香酥薄脆的锅盔最是常见,荆州地区的“公安锅盔”就是以酥薄著称。而其中的“阿甘锅盔”更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为锅盔界的弄潮儿,阿甘锅盔充分展现了荆州公安的特点,并加以改进,优化。

null

行胜于言,知行合一,吃盔是福,能吃亏也是好事。对于阿甘已经显示出锅盔中的金矿的存在,2018年,阿甘锅盔,单店铺月销可以达到五万以上,虽然相对于其他的锅盔价格颇贵,但同时也出卖了服务和档次。

各有千秋的锅盔,随便一个就是金矿

猪油锅盔、牛肉锅盔、腌菜锅盔……都是皮薄而酥,带着焦香,裹着油条、各种肉、菜,刷了辣酱,就着豆浆吃,满口余香一整天。潜江人也喜欢吃锅盔,当地出产空心锅盔,里面空间大,密封性好,师傅在锅盔上划个口子,里面夹入油条或是卤肉,再浇一勺汤汁进去,严丝合缝,别有风味。

null

甘肃的锅盔,透着大西北的厚重,著名的西和锅盔,动辄4、5斤重,厚7、8厘米,一个人3、4天才吃得完。西和锅盔讲究在吊炉上烤下烙,饼的外皮透着金黄,内里雪白柔软,散发着小麦的香气。这种锅盔很耐饿,而且可以储藏小半个月,过去外出做生意的人常做干粮随身携带。很多途径甘肃静宁的旅客,都会带几个当地的锅盔回去做伴手礼。静宁锅盔形如圆盘,表面有各种美观的图案(龙、云、花等等),吃起来酥脆可口,也有微微的甜。

必然,面点是一个地方特有的物质,需求极大,南方以大米为主,而面食就会变成点心,零食,这样的市场是更大的,就算是尝鲜,只要味道做的好,隔两三天还会有回头客,这便是财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