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系跨界:服装业C位不再,投资收益占业绩半壁江山

“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句广告语?据杉杉股份2017年财报披露,其服装业务营收占比

“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还有多少人记得这句广告语?据杉杉股份2017年财报披露,其服装业务营收占比已下降至约8%,而十年前的2007年营收占比则约为61%。据报道,杉杉品牌在西服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37.4%的高点降到2015年的2.25%。

经过30年的发展,现如今,杉杉系的产业布局早已不局限于服装,杉杉系以杉杉控股为核心,包含过百家下属公司,产业布局遍布新能源、科技、时尚、投资服务、城市综合体、贸易物流、旅游、医疗、融资租赁等领域。

作为杉杉系族的灵魂人物,郑永刚的身份也不再仅仅是服装厂厂长,锂电大佬、资本大佬这些跨界身份纷沓而至。“我希望我是从服装进来,从金融出去,我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2016年,郑永刚曾表示。

据2018年半年报披露,其金融股权投资主要为宁波银行、稠州银行和洛阳钼业,为杉杉股份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而截至2018年11月末,杉杉股份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0.53亿元。

2017年,其投资收益为6.918亿元,十年前的2007年为0.5978亿元。

据媒体报道,郑永刚曾在2016年放出愿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杉杉股份,到2018年必须达到500亿的市值”。然而,截至2018年年末,杉杉股份的总市值仅为145.06亿元。

在困难重重的2018年,其服装业务再度港股上市。2018年6月27日,公司下属服装企业杉杉品牌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股票简称为“杉杉品牌”。同时,2018年上半年,其在剥离非核心品牌业务上有所动作。公司称,MARCO AZZALI及LUBIAM品牌的财务表现日渐下滑,为专注发展核心自有品牌(FIRS及 SHANSHAN 品牌),杉杉品牌公司拟出售非核心品牌业务。2018年上半年,杉杉品牌公司与独立第三方完成了MARCO AZZALI品牌股权转让事宜。同时,杉杉品牌公司也正在寻找合适买家收购LUBIAM业务。

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2019年1月11日,杉杉股份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公司服装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均已分别实现H股首发上市,与公司聚焦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业务的整体战略相符合;未来,公司将集中资源做大做强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并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的战略投资人引入工作,实现公司主营核心业务的稳定健康发展。”

曾靠服装“打天下”,如今服装业务占比降至8%

截至2017年,服装早已不再是“杉杉”的命脉,其营收占比从十年前的超过60%降至8%。

杉杉系起于服装业。

时间追溯至30年前,1989年4月底,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巨额亏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时任宁波鄞县棉纺厂厂长的郑永刚由于业绩突出,临危受命,于1989年5月23日,成为宁波甬港服装总厂的厂长。

根据郑永刚对《浙商》杂志的自述可知,当时的宁波甬港服装总厂由于资不抵债,连银行的贷款都拿不到,于是他去上海找人借钱,然后去央视打广告,“过去因为从没有服装企业在中央台打过广告,所以一炮而红。”

宁波甬港服装总厂便是杉杉的前身,“杉杉”牌注册商标也属于宁波甬港服装总厂。

1992年,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其主体为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后来,郑永刚自我总结道,他在服装行业做的就是一件事——将原来的生产型工厂改变成经营型企业,用一定的经营理念去做企业。

现如今,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已经注销,而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也已经上市多年。2019年1月3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和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注册地——宁波市百丈东路139号。

这里早已没有服装厂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家鞋服工厂店。

在宁波市百丈东路139号附近,一些年长的老人依稀保留着对于宁波甬港服装总厂的记忆,提起郑永刚来也不陌生。

一位在百丈东路139号附近营业超过20年的店主告诉新京报记者,“我是上世纪90年代来这边的,那个时候郑永刚已经很出名了,他事业做大以后就搬到上海了。”“杉杉做服装比雅戈尔早一点,当时杉杉比雅戈尔做得好,现在他(郑永刚)不是去做锂电池了吗!”“郑永刚是个有魄力的人。”

李龙(化名)今年70多岁了,他自称曾见过郑永刚本人。李龙告诉新京报记者,“杉杉服装厂当时真厉害,整个奉化的(服装)厂加起来都比不过它。”

在上海时装商店4层,一家已经开了10多年的杉杉门店里,店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杉杉是国内很有名的服装品牌,它以前的代言人是刘翔。”

根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杉杉品牌在西服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37.4%的高点降到2015年的2.25%。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5年和2016年,杉杉服装均关店过百家,且2015年年报和2016年年报中,对截至2015年的门店总数数据披露有所分歧,而2017年年报中,杉杉股份便不再公布门店数量情况。对此,杉杉股份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数据分歧主要系2016年公司服装业务部分品牌公司退出合并范围所致,2017年度,公司服装业务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比重均不到10%,无需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十二号-服装》相关要求披露实体门店数量等相关信息。

杉杉股份于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服装企业。2018年6月27日,杉杉品牌也如愿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上市,这被称为“二次上市”。此时,服装业已被重新定义,满是新零售、黑科技等概念,而过剩时代,各种服装品牌更是数不胜数。与之相伴,杉杉也注入了新元素,去年上半年,杉杉品牌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收入占比为13%。

当日,郑永刚没有出席上市仪式,其子郑驹为敲锣人之一。上市首日,杉杉品牌跌破发行价,当日开盘价为4.51港元每股,收盘价为3.49港元每股,截至2019年2月15日,杉杉品牌当前股价为1.42港元每股。

杉杉品牌公布,截至2018年6月底,其纯利由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970万元减少约9.3%至本期间的880万元。同时,从财报看其存货周转也变慢了。据去年半年报披露:本集团的存货平均周转天数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284天增至2018年6月30日的307天。

据购买过杉杉服装的消费者介绍,杉杉服装销售的特点之一是“有折扣”。2019年1月3日至7日期间,新京报记者在宁波和上海两地走访了多家杉杉服装的线下实体门店,每一家都有折扣活动。据服装店店员介绍,“杉杉的衣服性价比很高,它们的原价是和雅戈尔差不多的,但是我们家的折扣比雅戈尔低。”

转型锂电成就“杉杉系”版图 贡献营收超7成

杉杉从服装向锂电新能源转型,是郑永刚思考两年的结果。这一转型动作一度饱受争议。

他多次公开解释杉杉转型的原因,“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发觉中国市场将对世界开放,我们面前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升级,二是转型。考虑到工厂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等实际情况,公司很难升级为类似优衣库、ZARA这类的运作模式,因此毅然决定要转型。”

最终选择转型锂电材料,郑永刚也曾被身边人说“疯了”,因为他不懂技术,但是郑永刚很坚持,他认为“企业家本来就不是常人,企业家看的是未来”。

1999年,郑永刚给正在进行863课题研究的鞍山碳素研究院投资8000万,以保证课题完成,“随后投资3个亿,在上海浦东建厂做负极材料,开始企业转型。”

2015年,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郑永刚谈到,锂电池是被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给救活的,“我们做的是高端锂电池(30多万一吨),相比中国的大量水货(几千块一吨)不同,最初找买家不容易。”苹果手机问世后,对锂电池产品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新能源行业研究员透露,全球招标时,杉杉的材料与ATL公司(锂电池公司)捆绑竞标,很快获得了认可。

在杉杉股份2014年年报中,杉杉对其锂电新能源业务的介绍是:公司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综合材料供应商,正极材料的产销量国内稳居第一,负极材料的人造石墨产销量国内第一,电解液产销量国内前列;经过多年积累,公司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包括SDI、SONY、BYD、ATL、LISHEN、BAK等全球知名企业,并已进入苹果、BENZ等世界知名企业的供应链。

与此同时,锂电池项目被装入了杉杉股份上市公司。

2001年,杉杉股份以4500万元收购了其第一大股东杉杉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即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75%的出资,收购完成后杉杉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持有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

杉杉将锂电池项目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之后,我们也得以更多地了解该项目的经营情况。

在杉杉股份2002年的年度报告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经成为杉杉股份主营业务项目之一,其业务利润占当年的5.67%,其他主营业务利润占比为:西服46.43%、休闲服35.13%、衬衫12.77%。

新京报记者在杉杉股份的财报中发现,2013年,锂电池材料的营业收入首度超过服装。现如今,锂电池材料已经成为杉杉股份的营收主力,其2017年营业收入约为60.36亿元,占全年全部业务总营收的73%。

在企业转型的同时,杉杉系族也逐渐发展壮大。天眼查资料显示,1999年9月,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新区注册成立,该公司的主营业务范围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其他碳素材料的研究开发及制造等;2004年8月,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其后经过一系列股权腾挪,目前,杉杉控股的法定代表人为郑永刚之子郑驹,杉杉控股为杉杉集团的股东之一,杉杉集团为杉杉股份的股东之一。

慢慢地,以杉杉控股为核心,包含过百家下属公司,产业布局遍布科技、时尚、投资服务、城市综合体、贸易物流、旅游、医疗等领域的杉杉系族得以建立起来。

2018年“500亿市值”目标尚未完成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告诉新京报记者:“杉杉服装以前是一个著名的品牌,但是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冲击。”在赖阳看来,“企业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必须要进行转型。企业可能会转向与原有主业无关的方向,因为企业已经具备了资金的原始积累,如果发现了一个有战略方向的领域,然后又找到了技术人才、合作的资本、市场的空隙,那么就可以去做。杉杉投资新能源很可能是从这个角度考虑的。”

据媒体报道,郑永刚曾在2016年放出愿景:“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杉杉股份,到2018年必须达到500亿的市值”。截至2018年年末,杉杉股份的总市值仅为145.06亿元。

对此,2019年2月15日,杉杉股份方面告诉新京报记者:二级市场股价表现除受公司基本面影响外,还受股本规模、投资者偏好、关注度、市场预期、宏观经济环境、股市整体市场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渐成投资新贵,杉杉股份投资收益猛增

新主业锂电池公司在上海成立、杉杉控股在上海成立、郑永刚本人也去上海办公了,这一系列变迁被媒体和市民称为“郑永刚带领杉杉出走宁波”。

2019年1月7日,新京报记者来到位于上海浦东的一百杉杉大厦。

据一百杉杉大厦的工作人员夏天(化名)介绍,这栋大厦是国有资产,“大厦建成后不久,杉杉就把其中的三层楼买下来了,所以大厦才叫做一百杉杉大厦,他(郑永刚)以前就在这座大厦上班,最近几年搬到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那边上班去了。”

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距离一百杉杉大厦步行大约20分钟,从一楼的索引牌了解到,杉杉股份和杉杉控股分别位于这座大楼的第10层和第18层。

而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

不断壮大的杉杉系跨界脚步并未停歇,不再满足服装和锂电新能源这两个行业,近年来,杉杉逐渐构筑起了以银行业和保险业为支撑的金融体系群,并对外提供多元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对于投资,郑永刚的态度是“经营必须是专业化,但投资可以是多元化”。

自上市以来,杉杉股份的经营范围一再变大,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制造、加工、批发、零售”是在2007年8月新增的,同时新增的业务还有房屋租赁;2010年4月,杉杉股份的经营范围又新增“实业项目投资”。

在杉杉股份2012年的财报中,投资首度成为其主营业务之一,对应的毛利率为100%。杉杉股份的总体核心竞争力成为“服装、锂电池材料、投资”三大业务并举,以实业为基础,投资为手段,推动公司的整体发展,逐步实现实业与投资之间的联动效应。

投资收益也曾为杉杉股份的业绩作出突出贡献。2017年,杉杉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611.51万元,一方面得益于公司锂电池材料正极业务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出售所持宁波银行部分股票获得投资收益46583.81万元。

2018年7月,宁波银行按每10股派现4元(含税)实施2017年度权益分派方案,杉杉股份收到现金分红6701.21万元,去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减持宁波银行股票2231700股,获得投资收益3730.99万元。去年上半年杉杉股份收到稠州银行现金分红2472.6万元。2018年上半年,稠州银行长期股权投资收益(按权益法核算)为5738.17万元。其2018年半年报披露,杉杉股份通过信托计划持有洛阳钼业471204189股,占洛阳钼业总股本的2.18%,本期收到现金分红3581.15万元。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杉杉股份先后5次披露24次减持宁波银行股票的操作,持股比例从3.35%降至2.334%,合计获得投资收益约7.91亿元。

2018年12月4日,杉杉股份宣告以9.36亿元竞买到穗甬控股30%股权,正式切入不良资产行业。在这份公告中,得以获悉杉杉股份减持宁波银行股票的真实意图,即“为盘活存量资源,提高资产能效”。

不久后,杉杉股份接连收到来自上交所的两封问询函和一封监管工作函,内容不仅涉及这次股权竞买,还追问了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根据回复,杉杉股份日常运营资金需求规模约为20亿元,截至2018年11月末,杉杉股份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0.53亿元。

对于杉杉切入不良资产行业,赖阳分析认为:“目前,在经济遇到压力的情况下,有很多企业遇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优质资产低价抛售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企业有足够的实力并且看好了某些资源,选择收购可以说是一个捡便宜的机会。就杉杉而言,可以说是一种策略型的做法,发现了市场的机会,马上去探索一下。”

贸易物流板块也是近年来杉杉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旗下拥有宁波空港物流、上海杉鼎国际、杉杉物产、宁波工艺国贸、宁波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杉杉医药投资、宁波国际合作公司和汇星贸易等物流贸易平台;杉杉旅游则是杉杉控股旗下全力打造的文化旅游板块,也是杉杉未来发展战略重点之一。

杉杉医疗和城市综合体也是杉杉系多元化布局的一部分。在城市综合体板块中,主要是杉杉集团和日本三井不动产株式会社等企业共同投资兴建奥特莱斯等大型项目。

从服装、锂电到投资,杉杉“多元化”跨界脚步仍未停止。

新京报记者 阎侠 编辑 岳彩周 王进雨 校对 范锦春

邮箱yanxia@xjbnews.co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