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则门,拉大弓,过了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过了就是白塔寺……”这是北京的一首童谣,童谣中提到的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因寺内建有白塔而闻名。
@新远
妙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北,始建于辽寿昌年间,原名永安寺。元至顺年间重建,改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年间,又重建,改名为妙应寺。
妙应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寺内的白塔。白塔建于元代,全名“灵通万寿宝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忽必烈画像
元朝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西藏地区在这一时期,也归于元朝的版图。元世祖忽必烈采取“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政策,将藏传佛教定为国教,并任命八思巴为大元帝师,统领藏区政治与宗教大权。
此时,为弘扬佛教,也为“冀神龙之扶持,资社稷之长久”,忽必烈敕令在元大都内修建一座藏式佛塔,并亲自察看选定塔址。
帝师八思巴曾在西藏地区建造过一座黄金塔,来自尼泊尔年仅17岁的工匠阿尼哥,因技艺卓著,被任命为监工,不到两年的时间,阿尼哥就带领工匠们完成了黄金塔的工程。
阿尼哥创作佛像
阿尼哥自幼诵习佛典,并通梵文。有从事画塑业的同学读《尺寸经》,他一听即能默记,稍长大后,就善于画塑和铸金为像。阿尼哥天资聪颖,在建造黄金塔时期又有优异表现,很快他就被八思巴收为俗家弟子,并被推荐给忽必烈,负责白塔的设计和监工。
阿尼哥接受了营建白塔的任务后,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最终决定采用尼泊尔的佛塔样式来建造。
尼泊尔博大哈满愿塔@徐田利
这种尼泊尔佛塔的蓝本是古印度覆钵式佛塔造型,塔身主体像一个倒置的钵盂,这也是藏传佛教所沿袭的样式,所以又被人们叫做“喇嘛塔”。
妙应寺白塔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组成,高50多米,为当时元大都内最高的建筑。塔基平面呈“亞”字形,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式,象征佛教十善之地。
顶部塔刹分为三部分,底层为略小一些的须弥座,托起节节拔高的锥体十三重相轮,又称“十三天”。相轮顶处为一个伞状之盖,称为华盖,含悲智双运降服邪恶之意。
白塔建成后,京师为之震动,瞻仰参拜者络绎不绝,被誉为“制作之巧,古今罕有”。并且,在元朝统治的百年期间,皇室规定,凡有重大的节日庆典或仪式,必须于前三日在白塔所在的“大圣寿万安寺”内举行排演。
五台山白塔
阿尼哥仕元四十余年,除了妙应寺白塔外,现在五台山的大白塔也是他主持设计建造的。
清,北海白塔
阿尼哥建造的白塔,与汉式楼阁式的塔完全不同,对中国明清佛塔的建造,影响深远。尤其是到了清朝,满族统治者为了维系对蒙藏地区的统治,流布于蒙藏地区的藏式佛塔,再次获得崇高的地位,使得即便是汉地僧侣圆寂,也多修建为覆钵式白塔。
塔有多种形态,“白塔”作为其中的一种,与密檐式塔、楼阁式塔一同构成了我国佛塔的主要形式,成为佛教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