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记】三世十二支缘起

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前后际各二  中八据圆满
或在名色位命终,唯历二位,乃至取位命终,但历七位。欲界具八支者为圆满,色界无名色支,无色界无名色及六处。

null

这十二支缘起,在佛教里叫缘起,是最简单、最肤浅的,一般的(佛教基础读物)如《佛教常识》《佛教入门》《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佛教的精神与特色》¹ 等都会讲这个缘起。其他的缘起深一点的,讲起来还要费劲。这个最容易讲,我们也是要讲一下。不管你们年纪大的、小的,我们都试试看,使大家有一个概念,把这个缘起在脑筋里印下去。
 “如是诸缘起,十二支三际”,缘起法分十二支(十二个阶段)。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这个缘起从三世来观察。什么三世?就是现在这辈子、前一辈子以及将来投生的一辈子。这三际,就是从三世来看。“前后际各二,中八据圆满”,前际两支,后际也是两支,中间(现在的)八支,这八支是从圆满的来说;不圆满的,就不一定有八支。
此立三际十二支缘起:前际即是过去,后际即是未来,中际谓现在世。
我们看一看附表。在讲义的 “前、中、后” 那个表里边,十二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一直排下去,到生、老死。前际指前辈子的“无明、行”两支;后际就是后辈子的“生、老死”两支;中间的,从“识”开始,一直到“有”,共八支。是不是每一个有情都有这八支?不一定。欲界的人,他从生下来一直到最后老死,中间不中夭,那是有八支;如果胎里就死了,或者是童年的时候死了,那就没有八支了。这里的八支就是圆满的,从生到老,圆满地说有八支。
下边我们再看前头的,这个都要对着后面那个表看。

null

中际的第一支是识,就是刚刚投胎的这一剎那。“或在名色位命终,唯历二位”,名色,就是在胎里边还没有养下来。假使这个人在胎里面就死了,那么他只有两支,一支识,一支名色,后面的六根没长就死了,六处就没有了,后边一连串都没有了;假使他在胎里边没有死,六根长全了,刚刚生下来(婴孩)就死了,那就是识、名色、六处有了,但是后边的一连串又没有了。这八支要圆满的话,从小孩子生下来一直到老死,中间八支都是全的。也可能只有两支、三支、四支,这是中夭的那些。“唯历二位”,假使名色位,在胎里边就死了的,那么只有两支(二位)。一支就是一位,一个阶段。“乃至取位命终”,取,就是中间最后第二个,“有”之前的那一支,假使在“取”位时死了,那就是经过七个阶段,第八个“有”就没有了。那就是说,可能只有二到七支,不一定八支;假使圆满的,从小到老死的,那么八支是全的。
“欲界具八支者为圆满”,欲界里边,圆满地说,有八个支分(八个阶段)。而色、无色界呢,“色界无名色支”,色界的人是化生的,不入胎的,“名色”这个阶段就不要了,所以没有八支。色界的人,没有女的,当然不入胎了,他怎么生出来的?化生。他的投生,是自己化一个人出来。“无色界无名色及六处”,无色界里边的有情,身体都没有,那么名色、六处都没有的。
欲界的人,从生到老死的,是具足八支,其他的就不一定。这就是说,十二支是从圆满的说,就是一切可能性都包在里边的,是十二支;中间有些不一定具十二支。我们要普遍性地讲,当然要讲十二支了,把它的时间、数量都讲好了,下边就一支一支地分开讲。
——节选自智敏上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注解:

¹ 编者注:智敏上师这里所举的书名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佛教寺院中流通较多的佛教基础读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