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新英
地力不行、地势低洼、盐碱地、旱田不高产,这是兰西县远大镇多个贫困村面临的问题。因为地力不足树木生长缓慢,这个地区的树都有外号叫“小老树”,意思是年纪很老,但长得很小。去年7月中下旬,这里发生了50年一遇的洪水,远大镇曙光村和双太村是深度贫困村,受灾严重。
作为深度贫困地区,如何走出脱贫致富的道路?这里的人们在寻求良方。
集中供水让村民吃上安全水
为了让村民吃上达标的安全水,远大镇建设两个集中供水厂满足村民的安全饮用水需求。日前,记者走进远大镇西岗村的大型集中供水厂,这里设备先进,是全自动化水厂。这个2018年9月试运行的供水厂,解决了新发村、西岗村、奋斗村3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的村民供水需求,受益村民2126户85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2户529人。远期将丰收村、建设村2个村26个自然屯也连接到这个水厂,计划2019年~2020年建设完成。受益人群将达3802户124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2户336人。
远大镇党委书记胡晓东介绍,除了西岗村的集中供水厂,在民主村也有一处集中供水厂,两个集中供水厂让远大镇村民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贫困村里建集中供水厂解决村民饮用安全水需求,这是一个大手笔。
产业扶贫多条腿走增收路
在曙光村村部,有一处特别的作品展示区域,村民制作的鱼皮画在这里展销。兰西县水务局派驻曙光村第一书记李志达说,本来做鱼皮画对村民来说是新鲜事,2018年4月,他驻村后积极联系哈尔滨市香坊区残疾人基金会,在远大村开展了两期鱼皮画制作培训班,使69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学会了手工制作工艺。村民作为学员培训有补助,在培训期间获得了补助2万多元。贲井梅今年53岁,她正在做一幅鱼皮画,她告诉记者,做完这幅画能赚到400元的手工费。63岁的王乃珍已经做出了几十幅成品,现在也在尝试做复杂的样式,她说,这样赚的手工费多一些。让“非遗工匠”在曙光村扎根,目前该村已有上百幅鱼皮画作品,而鱼皮画制作收入也在不断上涨中。
李志达告诉记者,作为深度贫困村,原来村里的基础设施薄弱,随着扶贫政策的落地,实现了村村通道路,修建了两处文化广场,6个自然屯安全饮水全覆盖,120户危房户全部改建完毕。修排水沟,抗旱井,都是为了减少灾害的发生。在扶贫产业上,北京奶牛回租项目和光伏发电站两个扶贫项目覆盖全村129户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村里有86户贫困户贷款5万元加入丰辉养殖项目,每户每年可获收益2241元。李志达说,现在曙光村还有16户45人未脱贫,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是帮扶工作者的责任。
解除顽疾脱贫成果可持续
距离远大镇16公里的双太村,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集体企业,全村经济结构单一,都是以玉米种植为主。双太村党支部书记欧阳双铁说,双太村贫困户114户375人,未脱贫户18户45人。地势低洼、经常受灾让村民都没有热情种地,村民对土地不抱希望,都外出打工。去年受灾的312户农户土地几乎绝产,虽然有农业保险但收效不大。为了发展经济,促进增收,当地以发展产业为抓手,实施扶贫项目带动。兰西县农业机械管理总站派驻双太村第一书记李金库介绍,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带动98户贫困户增收,北京首农奶牛项目带动113户贫困户增收,48户贫困户贷款入股和畅牧业,年户均增收2241元。
去年7月25日,胡晓东来远大镇报到上任,迎接他的是洪水。第一件事便是抗洪抢险。50年一遇的大洪水,致使土地受灾面积达到15700余亩,涉及农户312户。老百姓不敢种地怕赔钱,别人也不敢来买地,都是水患导致的贫困。胡晓东说,眼下他把退休的老干部请出来,把“西北涝区”都踏查一遍,就是为了分析受灾原因,把受灾的根去掉才能让村民重拾种地的信心。这是一个大工程,但只有解决致贫的顽疾,才能让村民回归土地,让脱贫成果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