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睢阳保卫战的张巡,不得不说,真有天赋这回事

说一说睢阳保卫战的张巡,不得不说,真有天赋这回事

在周口的历史上,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睢阳保卫战可谓是一次惨烈的战争,惨烈程度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今天我们看一下这背后的故事,感受一下古人的气节。

null

张巡的卓著的军事领导才能

张巡(公元708年出生,按周岁算,有生之年49岁),《新唐书》中说是邓州人,自幼聪明,传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开元末年的进士,照这么算的话,应该是33岁时考取的进士。

公元756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已数月,张巡当时任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当县令(正七品),叛军攻打谯(qiáo)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正四品,有军队指挥权)杨万石投降,也就是张勋的上司。然而,张巡拒绝投降,当时响应起兵对抗也只有千余人。后来和贾贲(gǔ bì,在守战雍丘时,兵败而死)合兵一处,占领雍丘(今河南杞县),此时也就扩充到两千人。叛军从三月围攻到十一月,死活不能攻下。最后,由于被切断粮食补给,周围几座重要的城池都被攻下,不得不弃城率领三千余人,与睢阳许远等在宁陵(今河南商丘)继续坚守。

null

张巡为何不死守真源县?

张巡没有死守真源县,我想应该是经过作战部署过的。事实也证明,张巡不是怕死之辈。自己的目的就是消耗敌人,拖住敌人。叛军在真源县北面筑起了城墙,粮食补给切断,鲁郡(今山东兖yǎn州)、东平(今山东东平)也相继失守,且潘军打算攻取宁陵,大有合围真源县。眼看要被包了饺子,在此情势下,张巡率部退守宁陵,变被动为主动,没有什么战略失误不当之处。

根据后来的战况来看,,宁陵也没有失守,在睢阳保卫战中,南霁云四处借并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宁陵带走三千兵马(在突围入城时,最后只剩下千余人)。虽然杯水车薪,还是起到了人员的补充作用。睢阳(今河南周口),张巡的战略防御中,淮阳应该最后一个重要军事防御点。就像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说的一样,死守是肯定的,只是先后时间的问题罢了。可以肯定地说,张巡退守宁陵不是为了逃命,与高承义、李巨、杨朝宗之流不同,不是退守,就是叛变。

null

张巡的军事指挥才能来自哪里?

旧唐书中记载,张巡还有个哥哥叫张晓,做过监察御史。两个人文采德行都很出名。张巡本人对兵法又颇有兴趣。通过后来的战功也可以看出,真的是通晓兵法,活学活用,不照搬兵书。率领一帮没有正式训练的义军,进行了两年的抵抗,以少抵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

从旧唐书的张巡传中可以得知,从安史之乱开始,张巡担任的只是一个知县,是没有军旅生活的,并没有带兵打仗的实战经验。如果真的要说,张巡的军事智慧从哪里来,真的不得不说,有天赋这回事,这是一般人不具备的天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