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世泰
(一)莫道妓女无情义,试看柳君百年后
大约在公元1053年,谁也不知道是几月几日,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柳永结束了其才华横溢却放荡不羁的潦倒一生。
一颗文坛巨星陨落,一代词人湮没,没有官方吊唁活动,没有好友的追思,更没有亲人的祭奠,甚至在史料中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现实是何等的冷酷?人情是多么的苍凉?
一个留下两百多首各类上乘词作,生前作品家喻户晓的词人就这样走了,就像零落的秋叶,随风而去;更似油尽的灯芯,化作一缕青烟,烟消而散。没有人在乎他的活着,还是死去。
好在,还有几个生前交好的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感激柳君生前专门为自己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好词,饮水思源,凑钱购置棺椁将其安葬。
而且,每年清明节,这些歌伎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谁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难道歌伎重情筹资置棺椁安葬柳君的善举,以及代代相传的凭吊活动不让那些生前还仰慕其才学标榜仁义礼智的士子们汗颜?
一个读书人,虽没能封官拜爵,但有海量作品经秦楼楚馆的众歌伎传唱,家喻户晓,经久不衰;虽穷困潦倒一生,但生前有几个红颜知己,死后还能将其安葬,并将凭吊他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沿袭百年。值了!
(二)命运就喜欢捉弄有才华的人?
柳永出生在官宦世家,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出仕为官,光宗耀祖是源自血液的强大基因,他必须沿着圣人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走下去。这是家庭的需要,更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当然,还是柳君自身的需求和追求。
天资聪颖的柳永七八岁时就能作文吟诗,他的习作《劝学文》颇有文采。
北宋皇帝崇文抑武,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应该是顺理成章了。
家学渊源和天赋,以及官府的方针政策都对柳永十分有利,似乎为他以后顺利出仕为官增添了几分必然性,感觉处在那样的时代,柳君只要刻苦读书,成名、当官、封爵、拜相都是有可能的。
然而,事实并不会因为你的才华出众而让你一帆风顺,命运更不会因为你的刻苦努力而垂青与你。
虽说出生官宦之家,但自己的父亲柳宜身为降臣,不可能得到朝廷的重用,更不可能在朝堂之上有点滴的话语权。像这样的出生,在宋代科场考试中肯定会让柳永多多少少受到一些影响和牵连。
信心满怀,一腔热血。纵有满腹济世才,难酬雄心报国志。命运对于柳永来说,就是喜欢开玩笑。自幼发奋读书,年轻时一心考取功名,立志报效朝廷,但最后却屡试屡败,难以及第。
如果说第一次的失利仅仅是因为柳君才学不济,但接下来的屡屡失败,就不得不说是命运多舛了。
(三)精神的煎熬,内心的苦闷,更与何人说?
像每一个古代读书人一样,柳永在考取功名的追求上也是十分执着的。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始终信奉学而优则仕的信条,始终对报效朝廷怀着一颗赤诚的心。
再强大的心理也有受伤的时候,再执着的追求也有松懈的时候,在火热的心也有冰凉的时候。
屡屡失利,对于年少的柳永来说,是一种消磨,更是一种煎熬,或者说这是一种心灵的长途行走……
天性风流,才性高妙。这样的描述用在柳永身上再合适不过,就在科场屡屡失意后,众红裙争相亲近。这些红粉佳人的亲近,就是为了求得柳君一首好词佳作,一首琴瑟相偕的奏鸣。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柳君的才华,以及柳词的魅力所在,在信息和传媒那样不发达的北宋,秦楼楚馆的歌伎就慕名前来重金求词,足可以说明柳君的才华不是浪得虚名。
是啊,好词就是要美人来吟唱,美人就要有好词的衬托。好词配佳人,妙句配佳音。这是多么的相得益彰啊。
天生的傲骨,致使他根本就不屑与达官显贵相往来,更不会选择通过结识或巴结达官显贵来求得官家施舍一口残羹冷炙。柳君身上有一副铮铮铁骨,绝不为了官场仕途而奴颜婢膝摇尾乞怜。就算是沦落到给风尘女子专司填词,也不愿和酒囊饭袋把酒言欢。
人不风流枉少年。既然不能科考及第,不能出仕为官,何不潇洒走一回?柳君只嗜好出入市井,游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自古以来最风流却又仕途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秦观,周邦彦,又算得了什么?
柳永的内心是苦闷的。除了考取功名,自己还能做什么呢?文弱书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回家种地或者经商务工,岂不是斯文扫地辱没门庭?好在,眠花宿柳虽有违圣人的教诲,但在当时是合法合理合情的,并不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既然,秦楼楚馆的风尘女子争相重金求柳词,何不逍遥快活为他们填词呢?既解决了温饱之忧,又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找到红颜知己吟唱自己的作品,和精通音律的红粉佳人一起研究词的韵律腔调,推陈出新,岂不是一件美事?
柳永在矛盾与煎熬中,一直难以抉择,放弃科考及第出仕为官就难以兼济天下,就意味着向命运低头;继续科考谋求官位,生活又无着落……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自己的中央集权,给开国大将广赐美酒美女美宅和田产,让他们过衣食无忧娱乐至死的快活日子。因此,宋朝的娱乐业在历史上是空前繁荣的,秦楼楚馆,烟花柳巷,酒肆歌楼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而且,出入于此地的都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在这里既可以让自己受伤的灵魂找到暂时的安放地,还可以和文人雅士切磋技艺,可谓是一举两得。
更重要的是,柳永的作品在这里可以被那些歌伎传唱——宋词本来就是为演唱而做的。况且,这些歌伎还会争相花重金购买柳词的首唱权,更会重金求得柳君为她量身打造一手艺压群芳的佳作。对于一个挚爱填词的词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真心赏识更开心的呢?知己难求,知音难觅。也许,这就是柳永选择在烟花柳巷潜心研究填词的真是原因吧。
柳永所出没的秦楼楚馆不同于官家的教坊,官家出资筹建的教坊排练的节目是专供官家乃至皇家娱乐而用,其节目的思想正确性远高于艺术欣赏性,只要是粉饰太平,为皇家歌功颂德就行了。而民间的秦楼楚馆作为娱乐业的市场主体,是靠市场养活的,演唱的歌曲能否吸引观众的捧场直接关系着票房收入,关系着激烈竞争下这个艺术团体的生存发展,更关系着歌伎的出场费。
(四)一首词改写一生命运,柳永是第一个被皇帝“反三俗”封杀的“民间艺术家”?
柳永沉溺烟花巷陌,领略都市的繁华、感受歌伎的多情,为他的创作注入了生活的气息,开启了艺术的源泉,使他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在这里,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叫座又叫好的佳作名篇,这些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尤其是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知名度和人气达到了空前高度,甚至,皇家的森严的宫墙也未能挡住柳词的传入。
然而,命运就是这样喜欢捉弄柳永,这期间创作的一首词成为了柳永命运的转折点,这首词就是——《鹤冲天·黄金榜上》。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鹤冲天·黄金榜上》的一句词,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是的,扼杀柳永的正是当朝皇帝,把他送到烟花柳巷的是当朝皇帝,让他眠花宿柳的也是当朝皇帝。
既然宋仁宗早年“颇好其词”,自己也通音律,为什么就要让柳永在科考仕途上折戟沉沙呢?难道仅仅是雅和俗的艺术评判?一句话,柳永的政治不合格,他这么有知名度的民间艺术家竟然没有作品来歌颂大宋朝的太平盛世!而且还帮助歌伎创作了大量的“艳词淫调”来腐化官员百姓,只能借“反三俗”的利器来加以“封杀”!而且,威严的皇权是不容任何人置辩的!
然而,柳永在烟花柳巷里并不是贪恋风尘,对于考取功名仍然矢志不渝,最终及第,但到老也就落了个屯田员外郎。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是对谁的讽刺呢?
(五)柳词真的是腐化堕落的“艳词淫调”吗?
柳永穷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传至今日的超过两百余首,他扩大了词境,所留佳作极多。柳词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载:晁无咎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 《八声甘州》就是一首羁旅行役之词。
清人陈廷焯《词坛丛话》也曾说:“秦写山川之景,柳写羁旅之情,俱臻绝顶,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柳永的羁旅行词约为60首,占全词的近四分之一。羁旅题材常用于表现文士追求功名不果后的心情与思绪,因而柳永的羁旅行役词也透着浓厚的文人气质,这种气质多表现为或用羁旅词书法怀古之志,如《双声子·晚天萧索》),或用羁旅词表现追求功名的封建士大夫的失志之悲和飘零的孤独,如《归朝欢·别岸扁舟》和《轮台子·一枕青宵》。
柳永用自己的一生,发展和创新了宋词,虽没能官场得意,但好在为后世留下了数百首好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