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白居易齐名,善于从民歌汲取营养,创作了很多民歌体,一首《浪淘沙》千古传唱。他就是刘禹锡。《浪淘沙》本为唐教坊曲名,诗人和白居易改制为词牌。刘禹锡一共作有九首,今天介绍其中一首。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前两句描写诗人所见,太阳升起,笼罩江边的晨雾慢慢散开,淘金的妇女们就一下子拥满了整个江湾。这里不止写景,也点明了时间,太阳初升,江雾散去,妇女的劳动环境,江水冲刷的沙洲。一个满字,生动传神。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淘金妇女的劳动心情,也没有直接描写淘金的劳动场面。但是从江雾已开,淘金妇女就拥满江湾的情景来看,这些都是可以想见的。为了淘金贴补家用,妇女们一早就来到江边,等着日出雾开,争先恐后的奔向沙洲,在江水中弯腰淘洗着沙金。经受着风吹日晒,流下了多少的劳动汗水。
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想,看那些贵妇所戴的首饰,王侯将相的金印都是淘金妇女千辛万苦从浪底淘来的。特别是尽是这个判断,极为准确有力,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他揭示了统治阶级的享受和政权都是建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的基础上。说出了封建社会最本质的东西。
刘禹锡这首词的思想性很强。表现了诗人一方面对坐享荣华富贵一方面炫耀威权的统治集团不满和嘲讽,千辛万苦劳作却不能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劳动人民,诗人字里行间寄寓着深刻同情。
从艺术角度上分析,这首词寓意深远,取材典型,描写深刻,全词有环境勾勒到场面描写,最后到感情的抒发,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抓住了最能反映问题的本质的现象,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艺术化的手法加以发挥,具有很强的感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