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董其昌大展里竟有一位僧人的画作默默走红

张琦 项圣谟《尚友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 近日,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中展出

张琦 项圣谟《尚友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

近日,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中展出了一张“摄于”明朝永历六年的“朋友圈ps合影”,汇聚了当时的一众文艺界大咖。

在人称“博物君子”李日华、“华亭画派”董其昌等大V的光环笼罩下,却有一位僧人始终保持着淡定的微笑。他的法号鲜有人知,但他的作品却被不少人所阅览赞叹,本期佛教艺术,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低调的法师。

张琦 项圣谟《尚友图》局部 上海博物馆

 明朝文艺圈儿

○ 五老皆深翰墨缘

1652年,距明思宗煤山殉国、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已有8年之久,而距上次收到好友的讣告也已有11年了。看着大明江山倾颓,年逾五旬的书画收藏家项圣谟,想起了40岁时与五位好哥们一起纵情谈笑的盛况。

只可惜如今五去其四,为了纪念这段情谊,他用一幅画重温了当时的情景,当时的人有《南西厢记》作者李日华、其入室弟子鲁得之、“华亭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以及自己的老邻居释智舷。

 范蠡湖畔“老邻居”

○ 往还尚论称忘年

1574年,范蠡湖畔的金明寺内,千江禅师正为一名十七岁的少年剃度。从此以后,毗邻金明寺的项氏一族便多了一位法号“智舷”的邻居。

每日里,智舷在窗前的梅花树下讽诵经文、吟咏诗歌、苦练书画,他的行草也因此日趋精深,被誉为“如霜后擘柑,香味俱绝”。

明 释智舷 草书七律扇面

纤尘不到水中央,仿佛琉璃砌满塘

楼阁都从池涌出,峰峦齐向镜舍藏

四时最胜看秋月,每日偏宜坐夕阳

若使仙人能一至,三神虽好不思量

而智舷对书画的热忱,也令他的老邻居——著名收藏家项元汴青眼相加,于是他便经常招呼智舷来家里欣赏藏品。

在这里,智舷近距离欣赏着王绂的《江山万里图卷》、祝枝山的《杜甫秋兴八首》草书......也见证着老友儿孙的诞生。其中,又与项圣谟(项元汴的孙子)成了铁哥们儿。

据记载,智舷因其行草驰名东南,在吴越地区圈粉无数(吴越士大夫慕谒者接踵)。而每当项圣谟灵感爆发,画完一稿,便请智舷为之写诗题跋,哥俩声名日显。

明 释智舷《初晴》 屏轴

○ 懂茶的“老饕”

其实,在诗歌书画之外,智舷还是一位懂茶的“老饕”,他专门写过本《茗笺》的书用来讲解茶道。

此书虽今已遗失,但幸运的是它被另两位“饕餮之徒”一眼相中,把它引用到了自己的传世之作中,而我们也可以借此书一窥诗僧智舷的才华。

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于是,我们在《红楼梦》中得以看到名目繁多的茶类:如需要三、四泡后方才出色的“枫露茶”;贾母所不喜的滋味浓厚的“六安茶”;清淡宜人的“老君眉”......

除此之外,书中对茶品、茶具、茶事、茶人、茶理、茶道、茶仪一应事宜,皆描写详尽,也无怪有人如是赞美:“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曹雪芹的祖父曾将古人的饮食烹调之法汇编为一册《居常饮馔录》,存于《四库全书》中,其中便编入释智舷《茗笺》,因此《红楼梦》中写茶多而细)

@张博力

○ 黄叶庵中的乖僻老僧

不久,因久居的金明寺房产被占,智舷无奈之下在西郊建了座“秋水”茅庵。

后于深秋散步之余,见庵旁数十株高树的树叶红黄如绣,索性改名为“黄叶庵”,自号“黄叶老人”。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项圣谟 题词

驻锡黄叶庵的十年里,他不领众传法,也无侍者在侧,独自一人种下百竿修竹,有客人来了,便捡几片落叶煮茶待客,喝完边走,绝无寒暄。可能有人认为他是个乖僻的老僧,但对懂他的人而言,自然知晓他的那份低调与淡然从未改变。

看着画卷中的老友们,项圣谟提笔写道“五老皆深翰墨缘,往还尚论称忘年。相期相许垂千古,画派诗禅已并传。”

 看展,走起!

○ 画派诗禅已并传

项圣谟所谓的“画派诗禅”,不仅包括铁哥们儿“释智舷”,也包括好友“董其昌”——

董其昌根据佛教禅宗的南北宗说,将山水画派也划分为“南北二宗”。他把其中以李思训父子、赵伯驹为首的“工细巧整”的绘画风格列为北宗;以王维、荆浩、关仝等为代表的写意淡雅的画风列为南宗。

△董其昌(《尚友图》局部)

若您对董其昌颇具兴趣,那么即日起至3月10日前,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走起!

编辑 | 远山

图片 | 网络

责编 | 明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