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禅法苑——《世尊十大弟子小传》三:大迦叶·迦旃延

更多交流分享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无禅法苑(ID:wuchanfayuan)

知乎账号:无禅法苑

原创: 成都菩提树 无禅法苑 

---*---*---*---*---*---*---*---*---

大迦叶:头陀第一

大迦叶我们很熟悉了,就是禅宗初祖,西方一祖,并一直延续至西方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达摩将禅宗实相法门带到了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的一祖。禅宗的第一则公案发生在灵山大会,主角就是大迦叶,过程是这样的:

【原文】: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除,袈裟著体,常于众中称叹第一。复言:“吾以清净法眼,将付于汝。汝可流布,无令断绝。”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

《涅槃经》记载:“尔时世尊欲涅槃时,迦叶不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

了解禅宗的读者应该很容易懂,世尊这里的拈花示众,就是禅宗的实相法门,并且就是唐宋以前的“直指”开悟方法(宋之后更多的转变为了参话头)。大迦叶还做了两件事情:其一是受佛委托在佛陀圆寂后统领僧团;其二是组织了僧团集结以整理出佛陀在世时的教导,也就是我们的《三藏》。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位世尊首座弟子的事迹:

大迦叶出生于婆罗门望族的大富豪家庭,据说他拥有比当时的国王频婆娑罗王更多的财产。相当于当今曹德旺、柳传志、雷军等的级别,又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对他的养育和疼爱不用说。光是乳母,就请了四个。大迦叶在八岁时,照例受了婆罗门的戒条,并且拜师学习各种学问,从祭祀法学起,书画、算术、文学、五明、四吠陀,以及星宿运行、阴阳吉凶、音乐歌舞等等,由于他的聪明,每一项都学的很好。

但比较奇怪的是,大迦叶从小就和其他小孩不同,他讨厌世间上的欢乐,鄙视情欲,厌恶不净,常常希望离群独居,即便是父母,他离开了也不会想念。大迦叶到了青年,父母要为他娶妻,他不同意,一门心思想修行,但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他就想了一个法子,找来了一个金匠,用黄金珠宝打造了一个极尽漂亮的天女雕像,让父母按照这个要求来找,否则就不娶。父母同意了,于是派人护送雕像四处巡游,结果呢,竟然找到了!也是在一个婆罗门家庭,有个女儿叫妙贤,妙贤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以及温柔和善的性格,于是没办法,大迦叶只能跟妙贤成亲了。

在入洞房的当晚,不仅大迦叶,妙贤的情绪也非常的低落,大迦叶问其缘故,她说:“我对世间的情欲并无兴趣,本来一直在修清净梵行,但我的父母贪图你家的财产,把我的愿望给毁了。”于是便抽泣了起来。大迦叶一听,大喜!即刻告诉妙贤,他也是厌恶爱染,乐于清净修行,这是天意的巧合,他们可以照着自己的志愿来做。因此,新婚的夫妇约定在房中铺设两张床,名义上是夫妻,但决不同床而眠。这一做就是十余年。

会者必离,生者必死,这是世间的道理,疼爱大迦叶的父母终于寿尽往生了。出家修道本是他们夫妇俩的夙愿,为了父母,一等就是十多年的光阴。大迦叶,现在正是三十多岁的年龄。据传说,当他离家修道的那天,正是佛陀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正等正觉的时候。大迦叶慕名到了王舍城,他没有直接去访问佛陀,只跟随王舍城佛陀的信众,每天去听佛陀讲法。他心里想,如果不是真正的佛陀,一定不能拜他为师。

佛陀的讲法逐渐打动了他,终于有一天,大迦叶跪在了佛陀面前,全身心的请求皈依,这时世尊对他讲:“我很早就听说过你,我知道你最后会到我这里求道的,今天是你得度的日子,未来佛法的流传,需要你的地方很多,为众生以及为你自己,都要珍重!”于是佛陀为大迦叶剃度,又为他讲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法。在大迦叶剃度的第八日,他就开悟了。

妙贤后来做了裸形外道的弟子,由于她的美貌,受了很多的凌辱和束缚。大迦叶知道她很殷切地等着他去迎接,他的确也急着想要把佛陀的真实之教,早点告诉他敬爱的妻子。所以他就把这个理由告诉一位比丘尼,拜托他去迎接妙贤,那位比丘尼很同情妙贤,不久就把妙贤迎来。妙贤加入比丘尼的教团之后,因为她那天仙般的美丽,又成为人们捏造谣言的材料。她自己觉得很惭愧,悲叹生为女身的缺憾,从此就停止托钵,远离大众,不在人多的地方露面。大迦叶很怜悯她,就求得佛陀的允许,每天将自己乞回来的饭食分一半给她吃。这件事又让比丘尼中喜爱搬弄是非的偷兰难陀比丘尼知道后,说出很多的坏话。。。

大迦叶跟世尊在一次游方的途中,到了一个佛陀曾经讲法的城市,发现大家都不再恭敬三宝,于是尊者找到过去认识的信者问到:“佛陀离开旷野城还没有太久,这里还有比丘在教化,怎么大家这么快忘记对三宝的恭敬,连比丘托钵都不肯供养?”那位信者回答到:“尊者!自从佛陀走后,这里的比丘几年来大兴建筑工程,各自建筑房舍,说是佛陀允许的。本来若是修建讲堂或精舍,以便弘法和集体共修,这是我们信众应该护持的,但现时此间的比丘,都是为了个人的安乐,建筑很多小小的僧房,挨门挨户地叫信众喜舍木料、砖瓦、绳索、运车等,信众感到这样的应付无穷无尽,因此城里城外的人见到比丘就关门。唉!说来我们真对不起佛陀!”佛陀向比丘们训诫后,回到王舍城,让大迦叶留在那里重新建立人民的信心。

在佛陀的教团中,有所谓六群比丘等,专门结党犯恶,佛陀因此定下许多戒律。有一个时期,佛陀住在祗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们又在努力地蓄钵。钵有铁钵和瓦钵两种,但由于产地、质料、颜色等的不同,所以分别有苏摩国钵、乌伽国钵、黑钵、优伽国钵、赤钵等几种。那些六群比丘在这些钵中,务求好的钵,把它收藏在自己的房中,好像开陶器店一样。因为在实行托钵乞食制度的教团里,是绝对禁止积蓄金银衣米财物的,所以他们就把兴趣移向收藏古董的方面去了。这些比丘受到了大迦叶的训斥。

大迦叶是头陀第一,也就是苦行第一。凡是修习头陀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第二要过托钵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处,第四要一日一食,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第六要守三衣钵具,第七要常坐树下思维,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第九要穿着粪扫衣,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貌似大迦叶也不是全部严格遵守了,比如第五条)

佛陀很多弟子在开悟证到阿罗汉果位后要么在僧团要么在外讲法。然而大迦叶却在佛陀与诸弟子传道讲法时继续独自潜心修行。当佛陀灭度后,他所具有的代佛陀统理大众的实力,就是在这期间养成的。中途有师兄弟问大迦叶为什么不像他们一样宏法教育众生,大迦叶给出了一个勉强的理由:“关于弘扬正法、教化众生,我实在是不行,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教导没有信心或恶智的人,我实在没有那种勇气和毅力。我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起更艰苦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的艰巨任务,全赖你们担当了。”

大迦叶最不喜住在竹林精舍或是祗园精舍过团体的生活,他甚至厌恶那里的和乐环境,他喜欢的是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他认为尸臭或骸骨,对于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才更合适。大迦叶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的老年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那时佛陀法驾住在鹿母讲堂的时候,佛陀召见大迦叶,大迦叶穿着破衲衣,须发长得很长(大家可以对比参照一下虚云大师的晚年照片,跟我们平时的和尚形象大相径庭),蹒跚地走来,这里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认识他就是大迦叶,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过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佛陀。这时,佛陀就向大众叙说大迦叶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觉悟,证得独觉罗汉。

有一次佛陀也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大迦叶:“佛陀!头陀苦行在我并不以为苦,反而感到很快乐,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只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迦旃延尊者等,他们负起代佛陀宣扬的任务,我虽然没有那股为人为法的热情,但我不会忘记佛陀对我的恩德,就是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过头陀的生活。因为众生要能得救,全靠僧团的弘法,僧团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亲教法师,他必须自身要健全,才能担当弘法的工作,僧团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当然只有从严肃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德行。佛陀教法中的头陀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一心一德,为法为人!佛陀!我为了直接巩固僧团,间接的利益众生,我欢喜愿意不舍苦行,请佛陀原谅弟子的执著!”

世尊:“很好!诸比丘有没有听到长老大迦叶的话呢?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着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在佛陀涅槃的这一年,先是目犍连为教殉难,然后是舍利弗回乡入灭,佛陀灭度后的九十日,由大迦叶组织结集法藏的典礼。他选定王舍城东南大竹林中一个很大的石室,这个石室叫毕波罗延石窟。当佛陀在世,英才焕发的舍利弗和目犍连以及诸大弟子,在教团中内外活动做着佛陀股肱时,大迦叶却默默地研习修道,就是有一些活动,都是很有限的。但到佛陀和两大弟子涅槃后,所谓水落石出,居然负责领导起教团来,由此可以看出他高深的修养和组织领导能力,以及世尊的高明。无论是经论的集结,还是僧团的管理,还是佛教的传承和发扬,大迦叶,完全没有辜负佛陀的委托。

从结集三藏的第二天起,由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再由诸长老将所诵之经、律检讨修订。所谓第一次结集三藏的神圣大业,就这样顺利完成。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的年龄,这时已超过百岁高龄,他对自己说道:“我今将以神通力来保持这个身体,用粪扫衣来盖覆他,等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见他,协助他教化众生!”说完后,鸡足三峰就合起来,隐藏了他的身体。

迦旃延:论议第一

迦旃[zhān] 延也出生于婆罗门种姓,他的家庭比大迦叶还要富贵,是王国中首屈一指的大户人家,大致相当于当今马云和王健林的级别。

迦旃延从小就被父母送去他舅父那里学习,也就是阿私陀仙人,这个阿私陀是当时博学而有神通的仙人,佛陀初降诞为太子,曾受净饭王延请,到宫内为太子占相的就是他。他占相后,曾向净饭王说:“大王!你这位太子,非常贤明,将来一定会出家学道,成就佛陀的圣果,可惜我老了,怕等不及他成就佛陀就将别世。我虽然不能领受他的教理,但一定教我的后辈跟他学习。”那时阿私陀仙人说后,双目还止不住的流出了眼泪。

迦旃延没有辜负舅父的希望,不久,就对四禅八定和五神通完全通达。最初阿私陀对迦旃延讲:“迦旃延!照你现在的志愿看来,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伟大的人物,但要遇到明师才好。我知道的这一点东西,实在还不够你所求所学。现在有一位大觉者的佛陀已经出世,等到成道以后,你要赶快去跟他学习!”同时阿私陀要求自己的侄子每天都要祈祷三次,祈祷乔达摩悉达多这个大觉者早日开悟证果。

在快要临终时阿私陀又对迦旃延讲“迦旃延!照我的推算预知,佛陀不久就要成道了,他成道后一定会先到鹿野苑来转法轮。我只能知道如此而已,至于佛陀究竟觉悟了什么真理,怕我是没有福气听闻,你要记好,佛陀证道后,你要赶快去跟佛陀求法和修道!”阿私陀涅槃之后,此时的迦旃延认为已经得道,并且自己的父亲是国师,师父又是仙人,社会和群众对迦旃延的恭敬和供养无微不至。因此在他舅父辞世不久,他就忘记了舅父的遗训。

又过了一段时间,从波罗奈城发掘出了古城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石碑,石碑上有世人看不懂的文字,国王请来了迦旃延,他辨识后说这是梵天的文字因此世人不识,他因为有神通,因此当着国王的面把这些偈语翻译了出来,但是,谁也不明白偈语的意思包括迦旃延在内(这就尴尬了...),迦旃延将偈语拿到很多外道和婆罗门处请教,最后一无所获。四处碰壁后,他想起了佛陀。虽想起了佛陀,可是他还不肯前去求教。他心里想,这首偈文是天上的文字,有资格的权威老婆罗门都不知道,年纪还很轻的瞿昙(佛陀在俗的姓名)哪里能知道呢?后来他又想回来,舅父别世前,再三地叮咛,佛陀成道后,一定要去跟随佛陀学习,但才三十余岁的年轻瞿昙怎么能成就功行圆满的佛陀呢?最后他终于想通了,悟道是不依年龄大小来决定的,因此他就向鹿野苑的方向走去。

迦旃延双手合掌,把偈文诵念一遍,希望佛陀为他解答。佛陀完全没有考虑,行如流水般的解答了偈语的所有问题,聪明的迦旃延,听了佛陀的回答,每一句都流入他的肺腑,心中的一点暗影,像给朗朗的智慧之光所驱除。他欢喜兴奋,竟然好久说不出一句对佛陀感激的话来,最后他诵着佛陀的偈语只是向佛陀不住地顶礼。难怪迦旃延会激动,他听了佛陀的话,当即开悟了,从此迈进了真理的世界。

下面就是当时出土碑文的内容:

王中之王是谁?

圣中之圣是谁?

何谓愚者?

何谓智人?

怎样离开垢秽?

怎样获证涅槃?

谁是沉溺在生死海里?

谁是逍遥于解脱国中?

下面是世尊当时的回答:

王中之王是第六天王;

圣中之圣是大觉佛陀;

被无明所染的谓之愚者;

能灭诸烦恼的谓之智人;

修道除贪嗔痴即离垢秽;

能完成戒定慧即证涅槃;

有我、法执著者沉溺在生死海;

证缘起法性者逍遥于解脱国中。

(这两段文字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应该比较简单,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富楼那说法教化的时候,总是集合成千上万的人听讲,而尊者迦旃延却欢喜个别的教化。迦旃延喜欢跟婆罗门论议辩法,但说服一个婆罗门,并不是从此就相安无事。迦旃延的名声越大,婆罗门的教徒越是和他过不去,前来辩法的更多。婆罗门的教徒,向迦旃延攻击问难的固然很多,但和迦旃延维持友情,觉得信仰应该自由的也不少。迦旃延跟他婆罗门的好友有过一段对话:“我的好友鲁酰遮!你听我说,我们的信仰和修道,是为了生死的解脱和生命的自由,千万不可把信仰和修道职业化起来。现在婆罗门中的修道者,为人祭祀作法,好像当做生意在经营,离开家庭做婆罗门,有几个是真正为了修道的?很多都是为了名闻利养,自己还虚伪地装出信得很虔诚的样子,大家并不是真正为了得救,而是挂着宗教的招牌,遂其私欲,这是很大的悲哀!今日的婆罗门,都是心外求法,不是求人天福报,就是在宇宙的现象上解来解去,有几个能认识自心?我的老师佛陀,他是宗教歧途上徘徊者的救星,你是我的好友,望你一舍妄执,不要好为人师,用虚怀若谷的心态,共同来跟佛陀学习!”反观当今,我只能说,人类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迦旃延的辩才无碍,长于议论,无人能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