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半山腰上的龙岩寺

 名称  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英文译名  Xi 'an Traditional Culture

 名称 

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

 英文译名 

Xi 'an Traditional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缩写 

XA TCRA

 主管单位 

西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春节期间,驱车携友人出乾县,顺通往扶风法门寺旅游路一直西行,过漠谷河,汉代临平古镇,直到漆水河畔,沿宝鸡峡干渠北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隋代古刹龙岩寺。

一路上,关中平原的冬日景象一览无余,沿途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的乡民给这古老的乾州大地增添了无限勃勃生机。宝鸡峡如一条巨龙由北向南,一面是姿态迥异黄土悬崖,一面是形态各异的漆水河床,显示这古老大地的峥嵘岁月。

友人介绍这宝鸡峡工程是1969年新中国建设的水利工程。远远看见一座横贯漆水河的渡槽如彩虹一般,凌空飞架,蔚为壮观,全长208.5米,距地面最高30米。站立渡槽平面,冬日的寒风吹佛,南望漆水河床宽广平坦,村郭麦田,井然有序,一片富裕祥和。这漆水河是乾县的母亲河,浇灌了麟游、乾县,武功大片良田。我们面对这人定胜天的水利工程,我内心由衷地感叹先民们的丰功伟绩。

龙岩寺就坐落在在半山腰上,山势峥嵘,犹如一个龙头盘旋高处,山腰处几块巨石凸出,如游龙翘首,故称“龙岩”,背后就是黄土连绵的群山。这里就是漆水河一泻千里的出口,漆水河出此口后就是流经平坦肥沃的关中平原。矗立隋唐古刹山门前远观,只见古寺正南面的漆水河渡槽凌空飞架,颇为壮观;龙岩寺雄踞山腰,山顶柏树林青葱蓊郁,天空湛蓝如海,白云自由舒卷;周边遍布着弧形状的群山,山或高或低,起起伏伏,重峦叠嶂,隐天蔽日。山立、卧、蹲、坐、靠,千姿百态,形神兼备,似乎如搏击长空的老鹰盘旋上空,似乎如巨龙腾空而起,翻云滚雾,誉为壮观。

进入古刹,游人甚少,一老者自称主持,我问年龄,已经八旬有余,从小就在寺庙,从小沙弥做到主持,老和尚经历了太多的岁月风霜,看惯了多少历史风云,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我和他闲聊才知,原来的古刹佛像基本被毁坏,现在的大殿,山门,佛像都是他多年化缘的结果。他只求在有生之年,恢复古刹昔日繁华。这里空气清新,冬日斜阳的余晖照耀古刹,如佛光万道,冬风凛冽,晚霞柔和,松涛阵阵,山腰多露奇形怪状的块状岩石,而那一棵棵的柏树凭着一股子韧劲挤破岩石,从石缝中探头仰望其上的古寺,一天天茁壮成长,犹如老人一样守护着古寺。

我忽然感觉到一种崇拜,对老和尚的敬仰,一个人,守护一座古刹,为了一个心愿,坚守一生,完成一个人生的宏愿。如今多少名山宝刹都已经面目全非,商业化,利益化,虚假化,丑陋华,充斥善良人的双目,谁能想到?在这静静的偏僻古刹中,依然有着一位坚守信仰者,值得我们发自心中的膜拜和敬仰。

院中的几个大殿雕梁画栋,雄伟壮观。老和尚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几片空地上种植着普通的蔬菜,院子有几只鸡,在悠闲的漫步。沿着院中的楼梯拾级而上,可以欣赏唐代窑洞中后人重新建造的雕塑和绘制的壁画,十八罗汉个个精神抖擞,大肚佛憨态可掬,栩栩如生;而那些壁画里的各路神仙,形象逼真,简直是呼之欲出。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惜别老和尚,老人劝我们夏季再来,可以目睹千年古刹的另外一种风情。当我们远去,我们依然看见老和尚站立山门前,给我们挥手致意。

来源:乾县宣传

作者:张刚 单位:乾县电力局

-本会公告-

西安市传统文化研究会招募多个分会负责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