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伊朗伊斯兰革命40周年”《记者再报告》,是我早在一年前就在思考的事情。十年前,我制作了一期“伊斯兰革命30周年”的《记者再报告》。10年之后,我也很想知道伊朗人经历了哪些改变?他们现在如何看待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前途?
这期我们找到了不同的代表人物,想以他们的故事讲述伊朗的改变。我们采访了已故政坛元老、前总统拉夫桑贾尼的儿女,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主妇的生活,一个伊朗歌剧女团体——女歌剧演唱家和她的学生们的故事,一个始终对革命保持距离的伊朗现代艺术大师父子,我们还采访了不同的学者,和投身革命的、第一位驻华大使霍拉姆。我想从他们的视角去看伊朗人经历的这些年的变化,想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伊朗人经历的革命和他们如何去看未来。
在采访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伊斯兰革命并不是我们所想象中的“革命”这么简单。它不仅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革命。它的根源在于长久以来,伊朗悠久历史上的世俗和宗教的争斗,它更是伊朗人对西方现代化的反应和探索。
1904年爆发的立宪革命,是伊斯兰革命的前身。伊朗巴列维王朝建立后,两代国王认为,宗教是阻碍伊朗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决心效仿西方,实行王权专制的现代化改革。这样的尝试脱离了伊朗传统社会的根基,又遭到了民族主义者、自由主义者、知识分子的抵制,最终遭到失败。
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希望建立一种政教合一、回归传统宗教排斥西方文化的政体。但殊不知,王权专制或是政教合一,资本至上还是社会大同,都是一种探索,都没有什么经验可循,因此这40年来,伊朗人的政策会发生摇摆、矛盾和分化,国内分歧日渐严重。伊朗的外部环境也始终在剑拔弩张之中,伊朗和美国更是势不两立的敌人。
但是去看伊朗人的生活,你会发现,伊朗社会在逐渐开放,伊朗人会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作出努力,不断打破禁忌,寻求自我发展。就像我的朋友,爱唱歌的negar说的,伊朗文化就像一盆植物,就算是上面水泥封顶,依然能找出缝隙努力向上爬。
最后就以我在片中的结尾所说的话来做小结:“40年过去了,时代改变了,伊朗和世界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不管伊朗各种政治势力对伊朗的前途有多么大的争议,这毕竟是伊朗人对自己发展道路的自主探索。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伊朗的革命也许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20岁的叛逆,30岁的奋斗,40岁的不惑……也许这是一个人生成长的必然阶段,也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寻求自我发展的必然阶段。看上去变化很多,但是伊朗的文化的魂魄还是不变,还是延续下来。通过每一个人传承下来。不管伊朗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最终都是向前走。”
图文:李睿
编辑:杨致珩、蒙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