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苏州的很多时令美食相继上市,这两种糕团,在苏州人的春季食谱里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对于苏州人来说,豆沙馅的青团子在春天永远是不可缺席的,随着市场快速发展,青团子不断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口味,但黄天源一直守护传统,坚持将经典做专做精。
1.炒豆沙馅
既是豆沙口味的,豆沙馅的制作就显得至关重要,黄天源从原材料的选择开始,每一步都严格把控着。
将质量上乘的红豆用微火熬足两个小时,直到每一粒红豆都变得软烂,红豆的醇香也彻底被激发出来。
将红豆研磨成豆沙以后,还要按比例加入白砂糖和桂花,慢慢炒制一小时以上,红豆的醇,桂花的香,砂糖的甜,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光闻着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2.揉制粉团
制作青团子的皮选用纯糯米粉,在揉制粉团前会加入一块提前准备好的“芡”,别看它模样不起眼,但青团子最后口感有嚼劲不粘牙,它可是一位大功臣。
这时候最重要的角色就该上场了,一边揉粉团一边加入从浆麦草中提取的天然汁液,在一股充满自然味道的青草香中,粉团渐渐变成碧绿的颜色。
黄天源的老师傅们揉制粉团时有一个“三光”要点:手光、面光、缸光。手上和缸壁内没有多余的黏粉,粉团表面光滑,这才算是揉制完成。
3.制作青团
终于到了制作青团子的步骤,黄天源糕团制作非遗技艺第五代传人穆岚大师亲自上场为大家示范,对于在这道岗位上坚守了三十几年的他来说,整个过程都是信手拈来。
只见在他行云流水一般的手法下,从均匀的揪下剂子,揉成厚度适合的面皮,放入满满一勺豆沙,到最后青团子成型,整个过程不超过十秒。
瞧瞧,一个个碧绿的青团子依次诞生,一小会儿的功夫,就把蒸笼给沾满了。
4.蒸制青团
制作好的青团子立刻上炉蒸制,达到120度的高温很快就被释放出来,在热腾腾的蒸汽中,青团子的皮和豆沙馅都在快速的发生着变化,一道万众期待的美味即将出锅。
大约十余分钟,掀开蒸笼的盖子,热气腾腾中,青团子颜色变得更加鲜翠欲滴,一股诱人的香味溢满屋子,瞬间就把馋虫勾了出来。
趁热拿起一个咬下,软糯的皮包裹着绵密香甜的豆沙,还有一股淡淡的浆麦草香,一口苏州人期待了整年的美味让人彻底沦陷在幸福里,即便烫嘴,也迫不及待的接着下一口。
关于撑腰糕的来历,要从旧时农民们耕田的时候插在腰间用来随时充饥的一块年糕说起,发展到现在,虽然没有了以前家家户户一到春天就忙农事的生活,但这一口根植于苏州人世世代代的记忆中的老味道,始终寄托着大家希望新一年里身强体壮的美好期愿。
1.拌粉
制作撑腰糕,是将糯米粉和粳米粉以7: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和白砂糖一起拌匀。
拌粉的过程要让每一粒粉、砂糖和水分充分的混合,这一步看上去和制作糖年糕似乎相同,事实上撑腰糕的口感要比年糕的更为清淡一些。
接着就是将拌好的粉均匀的铺在蒸笼里,用高温蒸汽蒸制至绵软。
2.揉制粉团
接着就是让粉团的形态彻底发生变化的一步,为我们示范这一步的,正是另一位黄天源糕团制作非遗技艺的第五代传人——杨大师。
从蒸制时的蒸汽看来,完全能想象得到刚出锅的粉团有多烫手,但似乎对于杨大师来说,这并不影响他功力的发挥。
只见他双手有力的反复碾压粉团,里面的“劲”一点点被打出来,最后变得充满韧性,表面光滑,看起来就像一个“白玉枕头”。
3.切糕
杨大师拿起菜刀,手起刀落,利落的将一块粉团切下。
接着就是反复的按压、折叠、揉捏,这行外人看上去一头雾水的步骤,其实是为了让撑腰糕的口感更加紧密有嚼劲。
撒上提前腌渍好的桂花,金黄的颜色瞬间把雪白的撑腰糕点缀得更加诱人,
在菜刀快速的飞舞中,一块块撑腰糕被切下,它们大小均匀,份量几乎相同,其中沉淀着一位老师傅几十年的切糕经验。
桂花飘香,撑腰糕软糯香甜,淡淡的口感与轻盈的春更为相配。纯粹而传统的制作工艺造就了苏州人念念不忘的一口苏州味道。
三月已经到来,正是吃青团子和撑腰糕的好时节,黄天源的售卖窗口前又要排起长队,这两种经典的时令美食,又将陪伴苏州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春天。
黄天源观前销售店拆除重建的消息,大部分苏州人应该都知道了,在此期间,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依然在玄妙观对面设立了销售店,继续为大家提供最天然、正宗、可口的苏式糕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