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军武菌
冲锋枪这种东西之所以大行其道,本身就是步兵突击战术中对自动火力的要求与全威力步枪弹难以长时间无依托全自动射击之间的矛盾所带出来的产品。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西线战场,交战双方的步兵突击战术普遍是炮兵火力准备——前沿步兵进入攻击出发阵地——堑壕火力支撑点以重机枪火力掩护——步兵分队上刺刀后向敌军前沿阵地发起密集冲锋——夺取敌军前沿后转入白刃格斗。但是接下来,步兵的扩大突破口、清理堑壕、向二线纵深发展进攻往往会苦于两个因素——一是重机枪阵地难以移动,因此步兵分队的发展进攻往往会立刻陷入无火力掩护、自身又掉进敌军纵深火力支撑点火力覆盖的窘境中;二是堑壕清扫时空间狭窄,各种杂物很多,长度很长的老式手动步枪容易勾住挂住,而较慢的射速也不便于瞬息万变的近战。二者结合起来,带来了两个东西——一种是使用全威力步枪弹,但是可以“扛在肩膀上跟着步兵分队突击”的自动步枪,也就是后来的步兵班组一级的伴随支援火力轻机枪,比如法军后期装备的怪模怪样的“绍沙”式轻机枪;另一种就是使用后坐力较小的手枪弹,可以由单兵手持,十分便于在堑壕、房屋等狭窄区域实施近战火力压制的“自动手枪”,也就是所说的冲锋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军的精锐“风暴突击队”就大量装备了MP-18型冲锋枪,并同装备手动步枪的步兵分队实施混合编组,在“皇帝会战”等攻势中,深度实践了自动武器广泛参战的步兵突击战术——冲入第一道堑壕后由冲锋枪手扫荡堑壕并扩大突破口,炮兵徐进弹幕掩护射击掩护步兵分队向纵深扩大战果。这种相对较新的作战形式在一战后期的战场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苏、德两军不仅面临着装甲突击中近战火力压制的问题,还面临着城市争夺战中房屋争夺的问题,因此各种冲锋枪不可避免地也被大量投入战场。诸如德军的MP-38/40冲锋枪,还有苏军著名的PPsh-41冲锋枪。尤其是波波沙冲锋枪,其弹鼓可以携带71发子弹,且射速极快,近战火力极为猛烈,几乎相当于一支手提式机枪,受到红军战士的广泛欢迎,就连纳粹德军都曾经下发过手册,教会自家士兵怎样使用缴获的波波沙,可谓双方都爱的战斗利器。
但是,随着战后中间威力步枪弹的逐步投入使用(尤其是以苏联的B43型短弹与美军的SS109子弹为代表),加之步枪设计水平的逐步提升,步枪不再是难以单兵长时间自动射击的武器了。战后苏军很快就推出了“可以自动射击的步枪”——AK-47突击步枪,而北约方面也连续推出了可以半自动射击,也可以自动射击的FAL、G-3等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美军在M14项目上挣扎了好久之后,也终于换装了M16/AR15型自动步枪。在这种情况下,冲锋枪可以自动射击的优势不再凸现出来,而它威力小、射程近的劣势又被自动步枪的优势比了下去,这种情况下,冲锋枪很快就脱离了正规军单兵武器的作战序列,除了少量装备给战车驾驶员或飞行员等技术兵种,逐渐成为警察或者特种部队使用的装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