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息姑还是鲁姑息,可以说是一说春秋早期的一大乌龙。因为使用的太过频繁,改不胜改,最后不得不录制了第90期的勘误。
为什么鲁息姑会变成鲁姑息呢?
首先是,我用来讲解一说春秋的底稿记错了。底稿很大程度上参考的是《春秋左传注》,对照查看,《春秋左传注》并没有错。所以,只能认为是导致的时候,因为拼音联想导致的笔误,毕竟「姑息养奸」这个词用的比「息姑」频繁太多了。
过了很久之后,某一天,有群友突然发信息说:“你说鲁姑息没有错,因为《春秋左传注》就是这么写的!”他还发了原书的截图。《春秋左传注》引用惠栋的《左传补注》说:「隐公名姑息,当时史官为之讳也。」
这下有趣了,难道是惠栋搞错了?于是又在网上找了《左传补注》的影印版,惠栋没有错!
原来,《春秋左传注》最初有两处提到鲁息姑,第一处是开篇介绍国君名讳及父母,此处记做「息姑」,是对的;第二处是在条目「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隐公元年),这是鲁息姑第一次正式出场,《春秋左传注》引《左传补注》要说明,姑蔑称为蔑是为了避讳鲁息姑,结果引用的时候出错了。
而我的底稿应该是参考的第二处,于是跟着写错,此后拷贝粘贴,讲解时不及分辨,一口气错了100多期的音频,汗。。。
经确认,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四本装和六本装的《春秋左传注》都有该错误,于是转给了中华书局,他们说会处理,不过估计要再版的时候了。
拼音联想背锅近两年,终于被平反。但,问题是,为啥中华书局会搞错呢?难道是因为。。。拼音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