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要闯入职业音乐领域究竟有多难?!

男女平等,一直是我们所探讨的社会问题,在古典音乐领域也不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男女并不平等。 这在

男女平等,一直是我们所探讨的社会问题,在古典音乐领域也不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男女并不平等。

这在门德尔松姐弟俩身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姐姐芬妮·门德尔松就才华和创作数量而言并不在弟弟之下,一生作有近五百部作品,其中以艺术歌曲为重,堪称十九世纪女性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但限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她的女性身份使她不得不成为家庭主妇。虽然在贵族家庭女孩能接受足够良好的音乐教育,但它终究只是陶冶情操的“点缀品”,并没有以此展开职业生涯的可能。1821年,当芬妮仍然居留于柏林时,门德尔松就已经开启了通向职业音乐家的路程。

芬妮·门德尔松(1805-1847)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样的局面早已改观。在前不久刚刚公布的格莱美奖中,弗吉尼亚交响乐团掌门人、女指挥家乔安娜·法莱塔凭借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当代作曲家肯尼斯·福赫斯的钢琴协奏曲《精神主义者》,一举获得格莱美奖中的最佳古典合集奖项,而这也是她所获得的第三个格莱美奖。这证明越来越多的女性音乐人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业界的认可。

乔安娜·法莱塔

但女性音乐人所占的比例依然不高,更是有不少令人无奈的事情发生,比如指挥家卡拉扬曾力排众议邀请“单簧管女皇”萨宾·梅耶进入柏林爱乐乐团,却遭乐团团员极力反对,双方一度闹得非常不愉快。

萨宾·梅耶

回顾西方音乐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要接触音乐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这种限制最早可追溯至四世纪时,当时的天主教虽然主张人人平等,但却排斥一般女性进入教会接触唱诗班活动,在中世纪,唯一能接触音乐的女性就是修道院的修女。在此过程中她们必须学会识谱、歌唱,并逐步展现出各自音乐才华,德国女音乐家冯·宾根就是个中代表,她所创作的许多单旋律圣歌直至现在也都成为研究中世纪时期音乐的重要典范。

冯·宾根(1098-1179)画像

形成女性的刻板印象则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在《朝臣论》这部著作中,详尽描写了女性的生活范围被大大限制在家庭中,经济上也丧失了支配权。到了文艺复兴晚期,宫廷中的侍女被要求须精通琴艺或绘画的能力,也造就了许多在艺术上有较高造诣的女性。

到了十七世纪初期,社会上开始将女性音乐家视为专业人士,她们也逐步赢得了观众的尊重。一些女音乐家开始创作,许多修道院的修女所创作出来的复调音乐都相当出色,史上第一位女性职业作曲家玛达里娜·卡苏拉娜就出自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牧歌和清唱剧,才华受到同时期其他作曲家的肯定。

只是相对而言,女性音乐家的比例实在太低,碍于社会规范,她们也无法随意出入公共场所,以至于才华只得深藏闺中。1686年,罗马教皇颁布的诏书中更是写道:“音乐,会损害女子谦卑的美德”,可见当时的偏见何其之重。

玛达里娜·卡苏拉娜(1544-1590)

到了古典时期,随着钢琴和歌唱的普及化,音乐文化慢慢向中产阶级扩展,女性开始有更多机会接触音乐。尽管当时一些有才华的女音乐家已经开始参与音乐演出,但仅限于家庭聚会这样的场合。法国哲学家卢梭甚至说:“女性没有创作能力,对艺术不敏感”。

但也有极少部分音乐家对女性加入音乐行业持正面态度,法国作曲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弗朗索瓦·库普兰就曾说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学习羽管键琴,因为她们的手较男性更适合弹奏,他的女儿玛格丽特就继承父业,成为第一位在皇室演奏羽管键琴的音乐家。

18世纪的女性音乐家活动范围基本限于家庭

此时,受到小提琴开始大量生产的影响,演奏小提琴的女性也开始增多,少数极具才华的女性开始向独奏家发展,莫扎特的姐姐安娜便是其中之一。

十八世纪中后期,她们在音乐上开始全面发展,作曲、演唱、演奏、教学甚至出版等领域都能见到女性的身影,也得到越来越多男性同行的赏识,莫扎特的《降B大调第18钢琴协奏曲》便是为奥地利著名盲人女音乐家玛利亚·特蕾莎·帕拉迪斯而作。

法国大革命后,社会出现变革,让更多女性参与到音乐中成为可能。中产阶级的兴起让音乐有了更多的支持者,大量音乐厅和歌剧院开始兴建,著名的德国女钢琴家克拉拉·舒曼便来自中产阶级家庭,声乐界的亨妮耶特·桑塔克更是在十八岁时就参加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演出,但和同时代的芬妮·门德尔松一样,因社会风气使然,她们始终未能捅破“男女平等”的最后一道窗户纸。

亨妮耶特·桑塔克(1806-1854)画像

进入二十世纪,受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女性开始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随之带来的就是社会地位的提升。此时的女性作曲家大多仍来自中产阶级家庭,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塞西莉·夏米娜德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少数受到普遍欢迎的女音乐家,也是第一位获得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的女性。法国作曲家莉莉·布朗热则是首位问鼎罗马大奖的女性,引起一片哗然。古斯塔夫·马勒的妻子阿尔玛·马勒也在很早就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在成家后也退居二线,不断支持马勒的创作,英国女中提琴家瑞贝卡·克拉克不仅常与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钢琴家鲁宾斯坦等同台演出,也进行音乐创作。

瑞贝卡·克拉克(1886-1979)

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女性不再被埋没,不再默默无闻,也因此造就了许多女性在音乐上的“第一次”,1867年,克拉拉·鲍尔创建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后并入辛辛那提大学),也是第一个创建音乐学院的女性;

克拉拉·鲍尔(1835-1912)

娜迪亚·布朗热(莉莉·布朗热的姐姐)可能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音乐教师,她的学生包括阿隆·科普兰、艾略特·卡特、伯恩斯坦、菲利普·格拉斯、巴伦博伊姆等,同时她也是首位执棒费城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英国哈雷管弦乐团、BBC交响乐团的女性,也参与了诸多作品的首演,其中包括斯特拉文斯基《敦巴顿橡树园》等。

本周一晚节目出场的女指挥马林·阿尔索普与布朗热颇有些师承关系,因为她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伯恩斯坦。阿尔索普在2013年时,也成为首位登上逍遥音乐节终场之夜的女性指挥家,造就了一段乐坛佳话。

阿尔索普与老师伯恩斯坦

另一个“首次”则发生在近3个月前,美国女指挥卡瑞娜·卡内拉琪斯执棒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于2018年12月8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演出,正是2018年诺贝尔奖颁奖音乐会,而卡内拉琪斯也成了有史以来首次执棒该音乐会的女指挥。

卡瑞娜·卡内拉琪斯成为首次执棒诺贝尔颁奖音乐会的女指挥

本场音乐会的实况将在本周三的节目中播放,音乐会上的另两位女性同样不容忽视,乐团在开场将奏响当代瑞典女作曲家、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教师安-索菲·索德奎斯特所作的《运动》。该作由瑞典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委约,以慢、快、慢、快、慢的速度呈现,旨在表现人类的脆弱。

格鲁吉亚小提琴家丽莎·巴蒂雅施维莉在16岁时(1995年)问鼎西贝柳斯小提琴大赛,成为该赛事最年轻的获奖者,本场音乐会上她将与乐团合作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丽莎·巴蒂雅施维莉

本周二,我们曾介绍过来自瑞士的“灵魂的激情古乐团”将“重返”的节目,并由乐团创始人、瑞士女小提琴家梅瑞特·露琪执棒,一整场巴赫家族的曲目将对音乐家提出不小的考验。

梅瑞特·露琪

今年2月1日,立陶宛指挥家米加·格拉津叶特-泰拉成为环球唱片旗下厂牌DG的签约艺术家,这是该品牌第一个长期签约的女性指挥家。米加现任英国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她的前任不乏西蒙·拉特(曾任柏林爱乐首席指挥,现任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安德里斯·尼尔森斯(现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总监,2020年将首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样的超级大腕。

本周四的节目中,米加将携手洛杉矶爱乐乐团为观众献演;同样来自立陶宛的女指挥吉德·斯莱吉特将在周六的节目中,与一众同样来自立陶宛的音乐家一起,带来两部当代作品,以彰显女性指挥家在该领域的实力。

米加·格拉津叶特-泰拉

墨西哥裔指挥家奥朗德拉·德·拉·帕拉以自己的经历,证明了女性指挥家可以颜值和实力并存。美籍华裔指挥家张弦也曾表示“英雄不问出处,指挥无论男女”,周五和周日的节目中,我们将见证这两位当红女指挥的驾驭能力。

张弦

事实上,我们欣喜地发现,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提高,女性音乐家有“加速”出现的态势,而本周五正值国际妇女节,在此我们以一整周的“女性指挥家系列”作为特辑,以试着证明:在音乐上,女性同样可以非常出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