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黄居浦 编辑|黄居浦 摄影|陈业淳、陈榕璇
珠浦女子英歌队 摄/纪巧珠
英歌舞是一种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舞蹈,它具有独特魅力,深受民间群众的喜爱。在潮汕地区,跳英歌舞的表演者大多数是健壮的男青年,英歌舞整体的气势十分豪迈,表演起来气势宏伟、气氛浓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动作威猛阳刚、舞姿夸张震撼、服饰色彩鲜艳、脸谱各式各样、音乐热闹欢快,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观赏性。
在汕头濠江的珠浦社区,有着这么一支女子英歌队。它与众不同,别具风姿,表演者却是一些矫健秀气的女青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女性在当今社会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濠江女子英歌队的产生则是当地发展的必然产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濠江区的吴蟾龙老师就曾经组织过达濠中学女子英歌队,全部以武侠装扮打扮,让人耳目一新,使群众印象深刻,深得当时群众们的喜爱。到了90年代,珠浦社区也成立了女子英歌队,并请来了吴蟾龙老师来执教,并训练了当地几十名女青年,参加了当年春节传统民俗游行活动。珠浦社区这才真正意义上同时拥有了一支男子英歌队与一支女子英歌队。
女子英歌舞也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同样流行于潮汕地区。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矫健优美,柔中带刚。吴蟾龙老师创立的女子英歌队吸收了男子英歌队的基本动作,并加以变化,又糅合了戏曲舞蹈的要素,形成了一套有别于男子英歌,表演起来即柔美,又英姿飒爽的动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濠江区许多乡镇的男子英歌队、女子英歌队都经历了队伍或建立或解散的历程。珠浦社区的英歌队也不例外,队伍解散后,沉寂了二十多年。一直到了2017年与2018年期间,珠浦社区才开始重新建立男子英歌队与女子英歌队,并成功在春节期间进行传统的巡游表演,而珠浦女子英歌队也成了濠江区唯一一支女子英歌队。
在潮汕地区,具有特色的女子英歌队是寥寥无几的。2018年,珠浦社区的男子英歌队的管理人员试图对这种民间艺术进行改革,突破只有男人唱英歌的传统,于是他们分别在珠浦社区挑选了几十名女青年进行训练。今年春节,一支女子英歌队首次出现在珠浦社区的节日游行队伍中,引起了濠江周边不小的轰动。
在珠浦女子英歌队伍中,一共是以18对,共36人的表演形式,每人手执长约1尺2寸,直径4厘米的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哨子声,来进行敲击的表演动作。整个队伍由锣鼓队进行指挥,队伍共分为两列纵队,与男子英歌一样分头槌和二槌,位于队列最前端,各负责引领一列纵队。女子英歌双手扣舞的英歌槌比男英歌队员的稍短轻;在吸收男英歌威武雄浑的套式基础上,设计一些优美的舞蹈动作,使之刚柔兼济。
女英歌化妆简朴而略具古色,服饰不采用男英歌的水浒英雄的服饰而采用戏曲中武旦的装束,跳起英歌来靓丽飒爽,令人赏心悦目。 表演者头发梳成鬃髻、头戴红、绿、黄、粉色头簪、插红花、身穿红、绿束袖斜襟绸衫,腰扎绸带,脚穿白鞋,显得端庄大方,满溢喜气。
所有队员除锣鼓队的服饰稍有差别外,均着同样款式服装,画着同样妆容,其角色安排也并非像男子英歌一样有对应的历史人物。女子英歌的服装更类似戏曲中武旦的短打扮,表演者包括头槌和二槌的服饰颜色均为亮绿色,款式统一,掌旗的队员则多一件绿色披风。
从表演形式来看,女子英歌的动作不仅保留了男子英歌的核心动作,更是演绎出女子英歌队的动作风格,凸显了潮汕传统女性的端庄、俊俏本色,使其呈现出了一种英武之气。女子英歌的动作主要是舞姿造型上双手连续的旋槌。从步伐上看,女子英歌没有大的跳跃步伐,也没有男子英歌步伐丰富,其主要步伐是提颠小跳步,来源于男子英歌的提颠步,但幅度明显变小,提起的脚仅在主力腿的脚踝附近。从动律上看,同男子英歌一样,为一顺边的手脚配合。从上身动作来看,女子英歌的上身动作没有大的高低俯仰变化,为适应女性的力量特点,把动作幅度缩小,双手的旋槌高度基本在额头附近,而不是像男子那种双臂的大开大合,同时,上身在保持正直的基础上,配合双槌敲击后做顺边的轻微扭动。
现在来看,随着社会环境和意识形态的变化,进而衍生出不同的社会观念,而女子英歌队则是当地民众对于传统观念产生重要变化的最直接反映。女子英歌所具备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印证着人们对新时代、新产物的认同与包容。女子英歌队与男子英歌队一样是在潮汕本地发展并传播出来民间艺术,虽然女子英歌队产生的时间较短,也一样具有着独特的观赏性,而且随着女子英歌队的产生,其意义早已经超越了时代与需求,是十分值得被传承与弘扬的民间艺术。
部分资料引用:王晓兵《潮汕女子英歌的现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