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怆的楚吾尔

悲怆的楚吾尔

杭盖

楚吾尔是一种流传在阿尔泰地区的古老乐器,在蒙古草原则称冒顿潮尔,中原人却叫它胡笳。让中原人知道这种乐器是因为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楚吾尔、冒顿潮尔和胡笳实际上都是同一种乐器,要说区别就是用扎拉特草的杆茎制作的叫楚吾尔,用木质材料制作的则称冒顿潮尔,中原人不考虑制作材料,统称胡笳。

据说,楚吾尔这种乐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能将其称为"冒顿潮尔”就可知晓,它确实在阿尔泰——扎布汗河一带存在旧时间非常久远,提这种乐器的由缘还有一个,那就是苏武在北海牧羊时,为了排解孤独也曾吹奏过它。只是遗憾的是,今天我们无法得知苏武当初都吹奏过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说楚吾尔,说苏武,都是因为刚刚出版的一部叫《浚稽山》的长篇历史小说,一个两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今天还有人去关注他,去写他,至少说明他还活着——千古不朽的英雄当然会活在自己族群的心中。这就是英雄永恒的人格魅力。

我写过上百万字的反映草原游牧世界的文字,但在撰写苏武牧羊的故事时,却遇到障碍,一个曾经不易跨越的认知障碍——历史观的不清淅,因而导致了苏武形象塑造的模糊,让纠结了很久,也困扰了许多,心理上的这个坎,必须迈过去,只因为我还想进步。

这个问题曾困绕了我许久,红柯老师生前还曾经和我探讨过,甚至发生过激烈的意见分歧,带着困惑请教著名文学评论家仵埂兄,他从文艺理论的角度给我做过详细的阐述。

接着又到另一个文学理论大家邢小利先生府上,借喝茶的名义向他请教诸多问题,文学与宗教、俄罗斯文学大家的宗教意识,以及在文学创作中的历史观的表达等等,他对此很坦率,也很耐心。特别是他敢于坚持的学术态度,令我肃然起敬。

对一个拥有理工背景的作者而言,自然少了诸多传统文化的包袱,只要那些鸿儒大家的思想或者理论能让说服我,被我所认可就行。——我没有那些经典物理学家们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甚至否定。只要我能理解,能被我接受认同就行。——我自信自己还是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来分辨是非的。

作家在创作中是不可能不带着自己的认知倾向——文学观念:既有的历史观,外延一下,即当下所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也。

在创作《浚稽山》的过程中,专程向著名文学评论家仵埂教授请教过关于文明中心的边缘地带及辅射区域边缘族群的生存状态:土著民族的文学景象的表达与程度——文学作品不能去过度渲染、表现还处于蛮荒时代的土著民族的野蛮、残忍与血腥的生存状态,而是要表达文明对于野蛮的积极性影响。

历史观与文明辅射的边缘地带的文学表达,一直是困绕我的两个主要难题,有些细节描写是有意识的,而有些则是不自觉的反映。比如,苏武从匈奴回到长安,面对霍光专权对上官父子的加害,波击到苏武之长子苏元。一个坚贞不屈的苏武却落得晚年丧子,让一生忠贞于汉室的苏武陷入晚景凄凉的巨大悲痛与孤独之中——这是典型的"墙与鸡蛋"的悲壮对立,我的表达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表达之中:在此处的处理暴露出我的苍白与无力。——显然,这是认知不足的表现。

带着这个困惑,求教于邢小利先生。

他永远是那种邢式微笑,目光却如锋利的刀刃,直抵你的灵魂深处:他说你能够表达到这一层,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知道这种是礼节性的鼓励。他的这种高屋建瓴般的历史认知,让我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感谢这片福地——如此幸运于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高天厚土之秦地,才让我有幸遇到了这么多心存敬畏、令我仰视的鸿儒大贤。

在文学细节的绘述中,方兄英文先生也给了许多的启示,特别是方式惯有的以小博大,幽雅清爽的风格,都是我受益非浅。还有一个大师级的文学前辈,他的低调让我吃惊,沉静从容到大江大河的模样,那种强大的气场,充满了每个角落,却又无法言表,对我的影响巨大却又无法道明——他就是前辈大家和谷老。

好在正面反映苏武牧羊的《北海雪》又开始重新进入创作状态,还有机会弥补《浚稽山》中存在的种种不足。

《浚稽山》的创作中遇到过太多的技术性问题,其间能解决处理到什么程度,我不得而知?在《浚稽山》的创作中涉及到相关技术问题主要有:

● 古气候学、岩画学、人类学及考古学;

● 匈奴语与东胡及月支语的互通性可达70%以上,表明可部分借用鲜卑语、蒙古语,甚至突厥语;

● 考古中的匈奴建筑:半穴式建筑群及火墙;

● 匈奴以游牧为主,兼狩猎及耕种;

● 匈奴的音乐;

● 骑兵与作战特点;

● 匈奴与周边部落的关系;

● 匈奴内部的部落主体与尊崇关系;

● 李陵、苏武的性格异化与各自的文化习惯的坚守;

● 李陵之子匈奴单于位之争中被杀,表明李氏家族在匈奴的社会地位上升发展到能够左右影响到匈奴社会的程度,而苏武之子的被杀,则反映的是封建皇权的残酷。骑兵与作战特点;

在创作中反映北地游牧民族的长篇历史小说还有《天山雪》《秦岭雪》以及异域民族题材的《伏尔加河》都是半截子工程,只要有足够的从容,它们都会变成新的超过。祈盼尊贵的长生天佑护我将这些心愿由梦想变成文学现实。

【作者简介】

孟克杭盖:一个钟情于西部少数民族历史题材和风情创作的自由撰稿人。

短篇小说《渭北轶事》曾获"文华杯"中国小说学会二等奖,长篇小说《浚稽山》荣获"杜鹏程文学奖"。

1997年开始发表作品,现有散文、小说及评论在省级及以上各类文学及学朮类期刊上发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