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胡正仁:精益求精 打造精品

胡正仁是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与竹编结缘50多年来,胡正仁以精巧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胡正仁是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编)代表性传承人。与竹编结缘50多年来,胡正仁以精巧的技术编织出了一个个花篮、提篮、收纳盒等实用品,也走出了一段精益求精的工匠人生。


出生于1953年的胡正仁,是虎鹿镇周村人,13岁就跟随父亲学习竹编,从事竹编工艺至今已经有53个年头了。但他从没有停止对技艺的追求,始终奋战在编织作品的第一线。

胡正仁说,工匠精神我理解是自始至终能够把自己已经在做的某个领域做得最好,像做竹编,现在效益也不是太好,我还是坚持想把我自己能够做好的做得更加好,精益求精做得更好。


一路走来,从篾匠做起,编织了几十年实用品,也掌握了几十种编织方法。胡正仁寻思,能否把自己毕生所学展现出来,打造一件综合性的竹编艺术品呢?构思了很久,《雷峰塔》应运而生。作品全部用竹子编制,精细地展示出了雷峰塔的各个细节,塔高五层,每层分别采用了“圆眼窗花”“六角圆形穿龟背”等不同的编织方法,塔基分为八个面,刻画了《白蛇传》的八个场景。

胡正仁说,用了几十种编织方法,还有留青板压平,这个是创新的,还有原来有的竹丝镶嵌,我把它做到了精细化,也用在了雷峰塔上面,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把它做好。


在传统技艺上不断精进的同时,胡正仁在竹编工艺方面敢于开拓创新,借助自造的机器辅助,开发了精细竹丝镶嵌工艺、毛竹旋切片等技术,往竹编精细化方向发展。其中,竹丝镶嵌工艺是在竹丝板上镶嵌一根根竹丝,单根竹丝粗仅为0.25毫米,榫孔为0.25×0.5毫米,榫距不到1毫米。这项工艺被用于许多作品上,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

对于竹编技艺的传承,胡正仁坦言,目前多数人并不看好这个行业,但他仍然会坚持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竹编这个行业,把竹编文化发扬广大。

编辑:李忭   审核:戴翔  监制:吕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