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一词的来源其实是“管仲之理”

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管理”这个词,那么“管理”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人们思想交

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管理”这个词,那么“管理”这个词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工具。 

如果说,中国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使用过“管理”一词,那岂不是说明,我们的祖先从来就没有过管理的活动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还怎能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呢?

翻阅文献可以发现,在最早的文献中,比如《战国策》等,“理”是经常出现的,比如“理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都是说的“理”字,而“管理”一词最早被使用是在清朝,康熙十九年武英殿修书处就设置有管理官,之后乾隆十九年雍和宫也设置管理官,之后“管理”一词才开始趋同于今天的用法。

据北京大学何小锋教授考证,“管理”一词最早出自于管仲,是“管仲之理”的缩写。

管仲这个人,是个牛人。

曾经凭一己之力助齐国首先成为春秋霸主,并为齐文化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春秋时齐国人,名夷吾。

在位期间辅佐齐王修改民法,增强兵力。大大提高了齐国的生产力和武装力量,对齐国以及天下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自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戎族攻破镐京,周平王继位,为躲避犬戎侵略迁都洛阳,这一年东周的历史开始了。后又过了若干年,助周灭纣的姜尚受封的齐开始了一番争嫡之乱。

年轻时的管仲因贫穷与鲍叔牙一起经商维持生活,后又一起投军。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而知我管仲者,唯鲍叔牙也!

被后世称为“管鲍之交”,可谓感情甚深。

再往后齐国两公子争王,管仲为公子纠服务,鲍叔牙为公子小白服务。较两人感情之深,难以想象后来公子纠失败是不是因为管仲在其中为鲍叔牙使过力。反正差点杀死后来齐桓公的管仲,受鲍叔牙引荐,楞是成了“仲父”。

中间的事情经过也很曲折,话说当初已经成为齐国主人的小白,非要让鲍叔牙做相父。这鲍叔牙却说,因自己才能有限不能当此大任。这小白一听便着急追问,谁还能比你优秀呀。

这时鲍叔牙便把管仲推荐给了小白,小白一时也没想起是谁,鲍叔牙告诉他是那次差点杀死你公子纠的那个谋臣。小白一听大恼,曾经要杀我的人怎么能担此重任。鲍给他说,管仲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必能当此重任。再者说,如若你任管仲为相,天下才子便知您德,定会纷纷入齐投靠咱们。

管仲成为齐相之后,非常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品德钦佩。决定竭力报效齐桓公,他一方面积极发展经济,重视民生,修改民法减轻赋税。另一方面,让齐国帮助其他弱小诸侯国,提高齐王在天下间的威望。五年内齐国国力兴盛,诸国依附。这时便让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最终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春秋第一霸主的地位。

管仲深谙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配合,讲一个管仲楚国购鹿的故事。

齐桓公问管仲:“楚国是一个强国,其人民精通格斗的技巧。我们要举兵讨伐楚国,恐怕力不从心。一个楚国就很麻烦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管仲说:“大王您出高价购买楚国特产的鹿吧。这一招准管用。”

齐桓公于是在与楚国交接的边境上设立了一座小城,并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管仲让齐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楚王听说了这件事情,对其宰相说:“金钱,是人都喜欢的,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东西。而鹿,不过是禽兽而已,楚国多的是,即使都不要也无所谓。现在齐国出那么多钱来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楚国的福气啊!老天让齐国这个傻冒来便宜我们,太好了!赶快发布命令,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尽快把齐国手上的钱换过来!”

为炒作这一事件,管仲还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官方采购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楚国就算不向老百姓征税,财用也够了。”

于是楚国上下都轰动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劲了,颇有点“全民炒股(或炒房)”的意味。老百姓都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

这个时候,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于是,管仲对齐桓公说:“好了,这下我们可以安心去攻打楚国了!”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回答:“楚国拿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钱,却误了农时,粮食又不可能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收割的,楚国到时候一定会去收购粮食的。到时候我们封锁边境就行了。”

齐桓公恍然,于是下令封闭与楚国的边境。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

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这一战,兵不血刃,充分体现了管仲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而他死后有《管子》一书传世,全文约17万字。涵盖了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比如后世兵家的孙子,在去吴国之前没打过仗,看过《管子》,后来有了《孙子兵法》,而《孙子兵法》中又有很多观点和《管子》中的观点极其相似,所以说,《孙子兵法》不可谓不受《管子》的影响。

作为管理者,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尤其是经济管理的方法,现代西方的管理方法,比如目标、价值、领导力、亲和力等等,全部都可以在《管子》这本书中找到。

所以,管理这个词就发源于中国,并且早已有之。

其实,这世界上,是先有了人和人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势差,才有了管理。管理大师们对人与人关系的洞察,也常常让人们醍醐灌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