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无情众生具空性, 有情众生具佛性

仁清法师:无情众生具空性, 有情众生具佛性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是什么东西?无情是没有心识的,没有“阿赖耶识”的东西。器世界,就象桌椅板凳一样,河流湖泊一样,山川大地一样,“无情众生具空性”。“有情众生具佛性”;佛性是说的心识的空性,空性是说的万物的空性。

怎样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呢?“是通过外境的空性熏染这颗心。当通过外境的空性,熏染到心证得空性的时候,它两无二无别”。空性和空性没有分别嘛,它两无二无别,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在这里。不是说桌椅板凳也成佛,不是那意思。成佛的只是有心识的东西。凡夫就总是认为万物是万物,我是我!心是心!空是空!它互不干涉,就类似各自是各自的,它有距离感。“当我们通过万物的空性熏染自己的心,激发了自己的这个心识,让自己的心识那种空性也成熟了,相当于说外物的空性,通过外境的空性,我们证得了自己心的空性了”,可是这两个空性什么样呢?就相当于两个虚空一样,两个虚空没有距离感,它没有分别,它两是一体的,“当你心证得外境空性的时候,你心的空性就开显了,它两合二为一”。

日本有个人做了个水的结晶的实验,有人说:水等都有心……

人做的一切业,分为三大类:善业、恶业和无记业。无记业不引发善恶之果就不说了。那么善业引发善果,恶业引发恶果。以人做的善业为例,他这个善业引发的善果,又分为两类:“正报”和“依报”都是善的。“正报”是什么东西?和心结合在一起的,身体这属于“正报”。一个人的男女相貌,高低胖瘦等等,这都属于正报。那么他生到哪个国家,生到哪个年代,生到哪个地区,生到谁家,那是“依报”。环境那是“依报”,所以说“正报和依报都是由业造成的,业是哪来的?从心里出来的”。业有三类嘛,身、口、意三种,这个善的业,有可能是身的善业造成的,有可能是语的善业造成的,有可能是意的善业造成的,有可能是它三个的善业和合的。但善业分两类“正报和依报”。

当我们对着这个水说:我爱你,我爱你的时候,是你用心在造作一种口业和意业的善业,这个善的业也会引发依报的变化,就是环境的变化。这个环境的变化是什么意思呢?是指没有心的,那一部分的,器世界的变化。日本江本胜的水的结晶实验就是这么来地。“水它发生善的结晶,是你的善业感招了外境的变化,心转境”。这个外境是不具心识的,无情众生它属于环境依报的那一部分。假如说:水也有心,桌子也有心,释迦佛为什么还会说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之分?那么山川、大地、河流、湖泊、水、桌子都成了有情了,都有了心了,人也有心,那么释迦佛说的那个无情众生,那个器世界到底指的什么?所以佛法在很多高深的地方,在很多微细的地方,你搞不懂的话,想提高,不好提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