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的发展史

1907年《Henry Joseph Round》 第一次在一块碳化硅里观察到电致发光现象。由于其发出的黄光太暗,不适合实际应用;更难处在于碳化硅与电致发光不能很好的适应,研究被摒弃了。

null

二十年代晚期Bernhard Gudden和Robert Wichard 在德国使用从锌硫化物与铜中提炼的黄磷发光。再一次因发光暗淡而停止。

null

1936年,George Destiau出版了一个关于硫化锌粉末发射光的报告,随着电流的应用和广泛的认识,最终出现了“电致发光”这个术语。

null

二十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在电致发光的实验中使用半导体砷化镓发明了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LED,并于60年代面世。据说在早期的试验中,LED需要放置在液化氮里,更需要进一步的操作与突破以便能高效率的在室温下工作。第一个商用LED仅仅只能发出不可视的红外光,但迅速应用于感应与光电领域。

60年代末,在砷化镓基体上使用磷化物发明了第一个可见的红光LED,磷化镓的改变使得LED更高效、发出的红光更亮,甚至产生出橙色的光。

LED发光的基本原理是在20世纪初,发现电流流过碳化硅时,碳化硅发出了可见光。但是,真正作为一项技术被重视起来是在1960年以后的事情,光的三原色(红绿蓝:RGB)中,红色和绿色LED最先被开发出来,然后是黄光,最终在90年代由日本的日亚公司研发出了蓝色LED。

null

1962年,美国GE、Monsanto、IBM的联合实验室开发出了发红光的磷砷化镓(GaAsP)半导体化合物,从此可见光发光二极管步入商业化发展进程。

null

null

1965年,全球第一款商用化发光二极管诞生,它是用锗材料做成的可发出红外光的LED,当时的单价约为45美元。

其后不久,Monsanto和惠普公司推出了用GaAsP材料制作的商用化红色LED。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