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那几段感情经历,总有一段让你感动。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天才诗人。小时候,有一个志恢和尚替他摩头,并预言他必成大器。徐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改名为徐志摩。他是独生子,自小生活舒适优裕,接触的都是文人:他叔叔是沈钧儒,他表弟是金庸,他外甥女是琼瑶,他的一个中学同学是郁达夫。

他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10个月后即毕业,获学士学位。乖乖的隆,他说他第二,谁敢说第一?同年,他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后来又进入英国剑桥大学。27岁就成为教授,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

徐志摩有才,而他的前妻张幼仪则有财;离婚后她又用赚钱无数,来证明自己的商业才能超群。张幼仪是上海人,她爸爸是知名医生,她的两个哥哥分别是政治家和银行家。15岁那年,哥哥把她叫回家,问她:在学校里,玩的开心吗?她意识到什么,急切回答:我还要继续学习更多知识,我要…… 哥哥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媒妁之命,受之于父母。张幼仪就此辍学回家,嫁给18岁的徐志摩。然而,她对于徐志摩来说,只是秋天里的一把扇子。他对她满是嫌弃,说她是乡下土包子!那时的上海还隶属于江苏省管辖,上海女孩子自然也被来自大杭州的徐志摩所轻视、冷落,甚至尖酸刻薄。这让张幼仪失去了自信,她对自己唯有自卑、恐惧,对她的人生和婚姻只剩下一个字:怕。张幼仪随徐志摩留洋期间,他爱上了另一个奇女子——林徽因,也因此他对张幼仪不闻不问。张幼仪哥哥看不下去,把她接到德国生活。不久后,因为林徽因就要回国了,徐志摩急了,他也追到了德国,但却不是来看望她的,而是为了逼迫她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

此时,张幼仪已经怀孕在身!她怯怯地说:我听人说,有人因流产而死去。 他冷冰冰地回道:坐火车还会死人呢,你这辈子就不坐火车了? 她终于放弃了,签了字。依靠哥哥的资助,她在德国独自生下她和徐志摩的第二个儿子。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这是张幼仪人生中最沉重的创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幼子夭折,一切都跌倒了谷底。凤凰涅磐后,她成了女汉子,再次进入校园,考入德国裴斯塔洛齐教育学院,边学习边带着长子,回国后她任教于苏州大学。后来她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在她努力下,银行很快扭亏为赢。同时,她还创立云裳时装公司,成为全国的最高端、最兴隆的时尚汇集地,其中陆小曼、唐瑛等名媛都是她的常客。 张幼仪的最爱是徐志摩,为此,她还终生照顾和赡养着徐志摩的家人。她始终孤独的生活着,直到54岁时候,一位名叫作苏纪之的医生向她求婚。她第一个考虑的是写信给儿子询问意见,儿子很快回信:您独身30多年,千辛万苦抚养我长大;您的一生为别人付出了太多太多,却唯独忽略了自己;您如果再婚,我会如同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的。 徐志摩急匆匆离婚后,追求林徽因去了。林徽因恰似一朵娇艳的玫瑰,却开在别人园里。他只好徘徊在花园的院门外,探着头向里张望,这一看就是几年。他们的相遇,如他所说: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林徽因走了,她却成就了徐志摩和中国文学,因为当他们在异国康桥偶遇时候,他的诗人潜力被激发了,从此他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条天河,林徽音自然成了诗人河里的那条水草,终其一生在心中荡漾。或者说林徽音更象是诗人梦里的一尊神女峰,他仰望在她的裙带下,神女只回应他一个表情:微笑,一味地微笑。 林徽音很理智,她能分得清爱情和生活的区别,她明白诗歌是爱情但却是非理性的,她消受着他的爱情。但当徐志摩为她离婚时候,她意识到他对她的爱几近疯狂时,她表明了态度:我们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我们只有友谊,不可能有爱情。 徐志摩返回康桥时,林徽因留给他的只是一封短信:我走了。拿到信后的徐志摩一声叹息: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林徽因恋爱了,恋爱对象却不是他,而是梁思成,是他的老师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用他的灿烂温暖、宽容和爱、以及对她家庭的资助,最终抱得美人归。他呵护着她,也随时欢迎徐志摩自由进出他们家的沙龙。

后来徐志摩坠机,梁思成依照她的要求,去坠机现场拾了一块飞机残骸,让她悬挂于卧室,终她一生地怀念: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此时,徐志摩遇到了如同一束璀灿烟花的陆小曼。陆小曼爸爸是财政部官员,后来下海担任震华银行总经理,算得上是财神爷。她从小口齿伶俐,美貌非凡,被誉为绝代佳人,是北京城里有名的交际花。他们于偶然中相遇,却是必然的相恋,他们爱得热烈且无可阻档,恰似两个匍匐于两条战壕的战友,为了同一份爱的救赎,各伸一手相向着艰难地一步步靠近、直至最后牵手对方。

徐志摩把对林徽的那份爱和盘托给了陆小曼。但是陆小曼有老公,她老公王庚在清华大学毕业后保送到美国,先后就学于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等,后来担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他的同学之一是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最终,王庚宽容了她的新感情,双方离婚,他还她自由,他却在孤独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他送给徐志摩一份短信,说:你此后对她务必始终如一,如果你三心两意,给我知道,我定会以激烈手段相对的。 徐志摩和陆小曼走进了婚姻。婚礼上,梁启超发表祝词,他训斥新郎新娘把婚姻当成儿戏,最后说道:祝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但新婚夫妻转头就忘记了这些尴尬的的新婚祝词,幸福无比的过着蜜月期。他说,有了她,生活幸福而宝贵,超过了当大官、发大财、死后进天堂。

但烟花终会沉寂, 陆小曼病了,她因为和徐志摩结婚,打掉了她与王庚怀有的孩子,不慎落下一身病痛,导致终身不育。为了止痛,她抽起了鸦片。更主要的是徐志摩经济的窘迫,他父母不满意这桩婚事,断了他经济上的资助。他想去北平,可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于是为了赚钱,他只好南来北往的飞,1931年的上半年,他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8次。当时,人均月薪为5元,而他月收入约500元,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家庭花销。 他为她租了最好的房子,请了14个佣人;而他自己舍不得买件新衣服,经常穿着有窟窿的衣服去给学生授课,有时还兼职做房产中介赚取佣金。于是争吵成了家常便饭,在他们争吵时候,她会拿着烟枪敲打他的头,或用烟缸甩向他,他的金丝边眼镜也数次被砸得掉在地上。面对这种凌乱不堪的生活,他断了诗情断了理想,有的只有挣扎,只是悲叹:我们都在堕落.....

null

他们激烈地作了最后一次争吵,他搭乘邮机飞往北京,为的是去赶一场林徽音的重要演讲。那天大雾,飞机坠毁在山东上空。这场恩怨也就此随风而逝、烟消云散,正如他写的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然后他就真的走了,这一天是1931年11月18日。陆小曼喃喃自语着:他是为我死的。是的,所有人都认为她是害死他的罪魁祸首。因为她的奢侈无度,他才会四处兼职;因为她不愿意去北京,他才不停的往返奔波;因为她无底洞的物欲,他才会搭乘免费航班,才会……

null

我不明白给我最灿烂的是谁;哭,那是经常的吧;但是我不明白伤心,让我最伤心的是谁;只是心太痛,太痛……之后便不觉着痛了;也记不清楚那些班驳的光影。陆小曼拒绝了前夫的复婚,拒绝了胡适的照顾。但是、但是,她却和私人医生翁瑞午同居30年之久,这让她生前死后受尽唾骂。 徐志摩终年35岁,张幼仪终年88岁,陆小曼63岁,林徽音51岁。有人说,这是上天在冥冥中,把他的生命延长给了张幼仪,莫非一份爱情的缺失竟会用一段生命来给予补偿?有时天意,还真让人不得不信。您喜欢这个故事吗?关注我,明天继续为您讲述林徽因在战争中的那些故事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