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能让沙丁鱼保持鲜活?你还真信啊!

相传在挪威,为了卖好价钱,渔民都尽力想保持沙丁鱼到岸后依然鲜活。可是只有一艘渔船能做到将鲜活的沙丁鱼

相传在挪威,为了卖好价钱,渔民都尽力想保持沙丁鱼到岸后依然鲜活。可是只有一艘渔船能做到将鲜活的沙丁鱼带上岸,其中奥妙船长秘不示人。他离世后,渔民在他装沙丁鱼的水槽中发现一条鲶鱼东游西窜,沙丁鱼为闪避它而改变其一贯的惰性,不停游动,以求保命,最终得以在到岸时保持鲜活。 

这就是坊间流传的著名故事: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真相是什么?

“鲶鱼效应”的故事实际是一种负激励,目的在于教会管理者如何激活员工团队,其真实性值得商榷,目前看来很有可能是杜撰的

鲶鱼和沙丁鱼很难在挪威相遇

由于这个鲶鱼效应的故事来源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我们只能对故事的真实性从各方面进行推测。

首先来看看故事中提到的两种鱼,沙丁鱼和鲶鱼,是否有可能同时在挪威出产。

挪威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西邻挪威海(属于北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北大西洋暖流和冻冰岛寒流交汇的关系,挪威海的渔产十分丰富,包括鳕鱼、鲱鱼、沙丁鱼及鳀鱼等。沙丁鱼是对鲱形目下多种富含油脂的小型鱼类的统称,在挪威海出产的沙丁鱼主要有两种:北海鲱鱼(Claupea harengus和挪威春季产卵鲱鱼(Claupea harengus L.

鲶鱼(catfish)一般指的是鲶形目下的所有鱼类。鲶鱼的栖息范围十分广泛,遍布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的内陆水系和沿海。大部分鲶形目的鱼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咸水中(海水和咸水湖)。这些生活在咸水中的鲶鱼包括海鲶科和鳗鲶科,以及鲿科和疣体鲶科的少数种类。遗憾的是,这些咸水鲶鱼只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咸水中,在北大西洋并没有分布。

那么北大西洋就没有“鲶鱼”了么?严格来说鲶形目的鱼是没有的,但还有一种英文名字里带有“catfish”的非鲶形目鱼类。这种鱼英文名叫作Atlantic catfish或 Atlantic wolffish、seawolf,中文名是北大西洋狼鱼,属于鲈形目绵鳚亚目狼鱼科狼鱼属,学名Anarhichas lupus。这种鱼有没有可能是故事中追逐沙丁鱼的“鲶鱼”?很可惜也不是,因为这种狼鱼是以贝类、甲壳类、棘皮类等为食,它并不吃鱼

从上述介绍来看,“鲶鱼”和沙丁鱼怕是很难在挪威相遇了。

可能是国人杜撰的故事

从捕捞方式的角度上看,沙丁鱼捕捞作业一般采用围网捕捞,收货的沙丁鱼会被浸泡在盐水中直到上岸。所谓“将鲜活的沙丁鱼带上岸”完全是故事的作者想当然的臆造。

再者,沙丁鱼是一种集群性洄游鱼类,游泳迅速,海洋中各种灵活的捕食者千辛万苦通常也只能吃到一些老弱病残的个体,并没有所谓“惰性”一说

另外,根据维基百科对catfish effect词条的解释,这个名词在英语文化中讨论的很少,更多则是出现在汉语中。而且,挪威作为这个故事的发源地,当我们试着用挪威语steinbit effekt(鲶鱼效应)进行检索时,并没有相关的结果。


图 | trufflerose

因此从鲶鱼和沙丁鱼的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沙丁鱼捕捞作业的方式和该词语在英语和挪威语文化中的使用频率来看,这个故事极有可能是杜撰的,而且,还是中国人杜撰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