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四禅八定(5)
空无边处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三
一、释经说
一、二、四无色
一、二、一、空无边处
一、二、一、一、释众义
一、二、一、一、一、色想出过
复次,以于虚空起胜解故,所有青黄赤白等相应显色想,由不显现故及厌离欲故,皆能超越;是故说言色想出过故。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八(之上):「解空处中(景师解云)以于虚空起胜解故。初过青黄等眼识相应想,次过耳识身识反缘五根意识等有对想,三过第四静虑下,缘欲界饮食瓶衣等种种相。乃至下云当知此中依近分定未入根本唯缘虚空等者,此文分明说空处定名从方便也。又近分中亦缘下地所有诸蕴者,下缘第四静虑等中显色亦作青黄等观。依此故有定自在色(泰云)约显色辨出超,约现色说有对想,约形聚差别说种种想(基云)于彼种种聚中乃至不作意转等,此据身在下欲依虚空此处遣色想时,于欲界色境亦遣,故说舍军[同-(一/口)+((烈-列+土)/土)]等。非身生色界欲入虚空而有此遣。当知此中下文者。述曰:第四静虑以上其中九解脱道第七作意唯在根本定中。其初得解脱道此一剎那时唯缘自地诸蕴,第二剎那心者得缘上下地蕴,今约最初一剎那解脱道说故言亦缘自地诸蕴。若近分定前九无间道但缘下地,生厌故故言亦缘下地所有诸蕴。其前八解脱道亦缘上下地诸蕴,今约无间道说故言亦缘下地诸蕴,而唯不遮近分根本但缘上下及自地诸蕴,于近分定八解脱道不说论九无间故言缘下蕴。于根本定说初一剎那隐第二剎那以去故言亦缘自地蕴,故论文中不言唯缘自地蕴等而言亦缘。此无间解脱道如前初禅中解。若与《显扬》《对法》第二卷相违。如彼有大师解。备述三藏解起空定者有其三人:一圣者得入根本定通缘自上及以虚空,二内异生入根本定时先闻熏力故缘上地及以虚空,三者外道入彼本定。虽缘虚空自他四蕴不缘上地计虚空定为极果故。今就外道故作是说,对法论主亦作是解。」
欲界的人成就了四禅,若是没有修四空定,成就了色界四禅、死掉了,就生到色界天去了;成就了初禅就会生到初禅天,乃至成就四禅就往生到色界天的第四禅。当然到了天上也还可以修,那就是看个人了,也有人不愿意修了就安住在这里;也有人愿意再进步,这也是个人的不同。现在不管是在天上、在人间,一定是在第四禅里面修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修空无边处定也还是一样,就是「欣」、「厌」两个字;不高兴这个地方,就要到第二个地方去。
「以于虚空起胜解故」,对于色不高兴,以空为所缘境,虚空就是此中无有色法,心里面就思惟虚空,「起胜解故」。
「所有青黄赤白等相应显色想,由不显现故」,一直地思惟无障碍的虚空的话,这是在禅定里面思惟而不是散乱的境界,所以「所有的青黄赤白等相应的显色想」,这是眼识所见的境界,眼识一剎那就是第六意识了,第六意识去分别。青色想、黄色想、赤白这些「显色想」、「由不显现故」:思惟虚空的时候这些色的这些想就不会出现了。
「及厌离欲故」,「不显现」是一回事,还有第二件事是「厌离欲故」。这个禅师厌离色。欲界及色界的人有种种的想,会想所喜欢的青黄赤白等显色,由于有色想,所以没有无色定。现在这位色界天第四禅的人,厌离色。「皆能超越」,因为对虚空起胜解的关系,就对于这些色想都能解脱了。
「是故说言:色想出过故」,所以经上说,这位禅师色的想解脱了。成就了空无边处定的人,入空无边处定的时候,就像犹如虚空的样子、不感觉到有身体;但是别人看他身体还在啊!所以只是他内心里面没有色想而已,果报还不可以变动的,这个身体还是存在的。所以说到出离,是出离内心的色想,内心的分别。
韩清净《披寻记》:「所有青黄赤白等相应显色想者:此中等言,等取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如是一切,皆名显色,如五识身相应地说应知。(陵本一卷六页)」
此处文中所说的显色「等」字,「等」还包括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这一切都称为显色,参考〈五识身相应地〉《瑜伽师地论》卷第一就会知道。
一、二、一、一、二、有对想灭没
由不显现,超越彼想,以为因故,所有种种众多品类因诸显色和合积集有障碍想皆得除遣,是故说言:有对想灭没故。
「对」就是触对,对是障碍,一切色法彼此之间都能触对,所以叫「有对想」。「有色想」是约眼识和第六意识说;「有对想」,包括眼识所见色,耳、鼻、舌、身,所有的色法都叫「有对想」了。
「由不显现」,由于在禅定里边做如是观的时候,于虚空起胜解的关系这些色想不显现了。「超越彼想」,只想空,在内心里面超越了「色」的想,解脱了「色」的想。「以为因故」,超越色想为因,以此为因就会出现一件事:「所有种种众多品类因诸显色和合积集有障碍想皆得除遣」。「因诸显色和合积集」,青黄赤白、长短方圆这些色和合在一起积集而有的,都是有障碍的;只要是色都是有质碍的。「皆得除遣」,也就都解脱了;因为前面已经成就了「不显现」、「超越」彼,有这个力量了,除遣这一切色的障碍了。有色就有质碍,称有对,没有色就是空,空是没有障碍的,是无对想,「是故说言:有对想灭没故」,「有对想」没有了。
一、二、一、一、三、种种想不作意
由远离彼想以为因故,所有于彼种种聚中差别想转;谓饮食瓶衣乘庄严具城舍军园山林等想于是一切不作意转,是故说言种种想不作意故。
「由远离彼想以为因故」,由于前面「色想出过故、有对想灭没故」,这些就是「远离彼想」。以此为因故,「所有于彼种种聚中差别想转」;「所有于彼种种聚中」各式各样的色集聚在一起所成就的色法,各式各样的差别想。「差别想转」、甚么差别想转呢?「谓饮食」,这是米、这是面;这是瓶;这是衣;这是乘、就是车;首饰、项链等庄严具;这是城;这是舍;这是军;这是园;这是山;这是林「等想」,「种种想转」。这句话就是解释前面「种种聚中差别想转」。「于是一切不作意转」,到了空无边处定,这一切色相都不想了、都不分别,没有这些想了,不会去作意,「是故说言:种种想不作意故」,所以经上说「种种想」都不作意了。那么连接起来就是「色想出过故」、「有对想灭没故」、「种种想不作意故」,经上就是这么三句,《瑜伽师地论》作者把这三句作这样解释一下。
一、二、一、一、四、入无边空
除遣如是有色有对种种想已,起无边想虚空胜解,是故说言入无边空。
「除遣如是」,色界第四禅的这一位禅师,在定里边除遣了这么多的「有色想、有对想、种种想已」成功了,把这三种想都灭了。「起无边想虚空胜解」,这时候现生起了「无边」,空无边处想;内心的虚空胜解,在定中的时候,完全是空的境界,而没有山河大地、眼耳鼻舌的这些事情了。
「是故说言入无边空」,所以说色界第四禅的禅师,超越了色界第四禅,进一步到了空无边处定了。
一、二、一、一、五、空无边处具足安住
由已超过近分加行究竟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是故说言空无边处具足安住。
「由已超过近分加行究竟作意」,从欲界定向前修也会得到了色界初禅的「近分定」,「近分定」就是未到地定,这个定是接近色界初禅;若成就了色界初禅就是根本定了。但是这个地方有点特别,还有个「中间禅」;成就了有寻有伺定,进一步成就了无寻唯伺定,再进一步成就了无寻无伺定;中间的那个「无寻唯伺定」叫「中间禅」。只有初禅这个地方有这么一个「中间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空无边处定以后再也不设这个中间禅了,只有近分定和根本定。
「由已超过近分」,由于这位禅师修无色界空无边处定的时候,这时候的功夫超过了近分定了。超过了近分定那是甚么定呢?「七种作意」里边,由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这六种作意都是近分定,到了第七个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就是初禅了。而现在由色界第四静虑到空无边处定也一样有这七种作意;有这七种作意的时候,超过了「近分定」,那就是超越了了相作意,乃至到加行究竟作意,超过了前六种作意,「入上根本加行究竟果作意定」,那就是得到了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叫做「根本定」,叫做「加行究竟果作意定」,就是成功了。
「是故说言空无边处具足安住」,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名之为「空无边处定具足安住」了。如果是在摄乐作意、观察作意,空无边处定的根本禅还不具足;一定要到加行究竟果作意定的时候,空无边处定才具足了。
一、二、一、二、辨所缘
当知此中,依于近分乃至未入上根本定、唯缘虚空。若已得入上根本定亦缘虚空、亦缘自地所有诸蕴。又近分中亦缘下地所有诸蕴。
「辨」空无边处定的「所缘」。
「当知此中」,应该知道在修学无色界空无边处定的里边,「依于近分定」,也是一样,也有个近分定。「乃至到未入上根本定」,初禅对二禅说,二禅的根本定就叫做「上」;对初禅来说二禅就是「上」,对二禅来说三禅就是「上」了,展转都是「上」;现在是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定叫作「上」。「未入上根本定」的时候,在近分定的时候「唯缘虚空」,入定的时候就思惟虚空广大无边,就是「唯缘虚空」,不去观察其它的事情的。
「若已得入上根本定」,若是这位禅师已经修成功空无边处定了,进入到空无边处定的根本定了,这个时候他的所缘境是甚么?「亦缘虚空」,也是缘虚空、普遍的虚空,「亦缘自地所有诸蕴」;这个时候也能够观察本身的境界;这个时候不见自己有身体的,只是还有受、想、行、识四蕴,色蕴没有了。
「又近分中,亦缘下地所有诸蕴」,「近分中」也缘「下地」;「下地」那就是,空无边处定的下地是第四静虑,第四静虑五蕴还是具足的,入近分定中,也缘下地所有诸蕴,也缘第四静虑的五蕴;若是入空无边处根本定则剩下四蕴。
延伸阅读:
1、《显扬圣教论》卷第二:「如经中说:一切色想出过故、一切有对想灭没故、一切种想不作意故。入无边虚空虚空无边处者:是谓虚空无边处近分。如经又说:具足住者,是谓虚空无边处根本。」
2、《显扬圣教论》卷第二:「又如经说:一切色想出过故、有对想灭没故、种种想不作意故,入无边虚空虚空无边处。具足住一切者,谓诸行相。色想者,谓显色想。出过者,谓离彼欲故,如出过义。有对想灭没种种想不作意,如是应知。有对想者,谓彼所依四大想,及余所造色想。种种想者,谓即于四大及造色中长短麁细方圆高下,正及不正光影明闇,如是等类假色所摄种种想。若正入无边虚空处时,有对之想不现前故,灭及种种想不起作意,由如是故超彼能依一切色想。无边者,谓十方诸相不可分别。虚空者,谓色对治所缘境界。虚空无边处者,谓此处转依及能依定。余如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