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祭侄稿》三个”篆籀“笔法

总第一四六〇期;欢迎关注。 本文為篆籀專題之十三,轉載敬請註明出處 明倪后瞻有言:“《祭侄稿》纵笔豪

本文為篆籀專題之十三,轉載敬請註明出處

明倪后瞻有言:“《祭侄稿》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处殆若天造。下笔之古,如虫蚀叶。”

盛唐颜真卿早年学习王书,并受民间书法和祖辈篆籀书影响,青、中年时得张旭指教,逐渐扬弃王书。在行书用笔上取法被湮没许久了的篆籀笔法,使点画圆转遒劲,具有篆籀笔意。用笔上一变王书的紧敛轻盈为外拓浑厚。其对篆籀笔法的成功引入,并发展了外拓型笔法,丰富了行书的用笔体系。

01/

起 笔

起笔多方笔露锋或尖笔露锋者,来源于隶楷,晋至初唐皆用此法。此法笔锋外露,芒角外曜,便捷灵动但却少圆厚。展观《兰亭》,一目了然。

而起笔藏锋圆笔,笔锋内含而不外露,四面圆足,此为篆法。

《祭侄稿》中不仅是横、竖,而且点、撇、捺的起笔也多用藏锋。鲁公摒弃前人,以篆入行,敛锋藏锷,圆厚有力,为颜书雄强浑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行 笔

画之中截坚实不怯,且能得雄厚而不失流动,流动而不失凝涩者,其境必高。《祭侄稿》行笔取法篆书而来的外拓笔法,改内擫紧勒与画中的提按起伏为铺毫提笔的直率挥洒,圆劲满足。中锋用笔,正心着纸,主副毫齐力。明疾暗涩,明行暗留,洒脱而疾涩,奔放而雄浑。

正因《祭侄稿》运笔飞动,在给人以淋漓痛快的感觉的同时,又因其处处能留,处处有涩,其线条具有“绵裹铁”、“锥画沙” 般的浑劲与苍茫,所以其既得“篆籀气”的苍润,又得“书卷气”的灵动。

元鲜于枢誉之为“天下第二行书”,鲁公无愧!

03/

转 折

王书《兰亭》,方折法来自隶楷,给人以峭拔清劲、方顿峻利、断金切玉的艺术感觉。晋至初唐皆用此法。而鲁公独辟蹊径,转折处弃隶楷的方折为圆转。

其写法是横写到转折处稍提笔,顺笔中锋转弯暗过,不露圭角,放笔写去,没有拘谨。此法合于篆法的“婉而通”。其转折处圆润有力,具有弹性,得“折钗股”之妙,给人以流转遒劲、筋骨内蕴的艺术感受。

篆书之“圆劲婉通,劲直如矢、弯曲如弓”,于《祭侄稿》毕现矣!《祭侄稿》的收笔,笔到意到,杀锋入纸,劲健而精到。

此外《祭侄稿》的创新还有:在墨法上,打破了单一墨法,浓淡枯润,和谐自然。在字结构上,变紧结欹侧为开张端庄。

主要取法隶楷的羲之行书,首开优雅柔媚,轻盈华美,润色花开的秀逸美学特征;而主要取法篆籀的鲁公行书,又启圆厚凝重,纵笔浩放,雄健苍润的壮美之态。

书史中称“双峰并峙”,是为的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