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故事 ▏ 永州文化之一 :舜文化
陈瑜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永州为“虞帝过化之乡”,故又称“帝乡”。舜帝传播的道德文化,为潇湘文化之发轫。舜帝禅让的美德,“天下为公”的理想,在湘南播撤德孝的甘霖,进一步印证了“只为苍生不为身”的博大胸怀。娥皇、女英泪洒斑竹,是坚贞不渝爱情的千古绝唱。天下万山朝九疑。九疑有天下第一舜帝陵。舜帝是永州最早的“标签”。从屈原对《湘君》、《湘夫人》的歌咏,到道光《永州府志》辑录的明清时期咏舜诗文历代不绝,数以百计,说明这一文脉在潇湘大地代代相承。
虞舜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
其"德圣"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孝感动天。如《尚书》所说:"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丞丞,又不格奸。"
2、厚德载物。耕历山,历山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仁爱之德,有口皆碑,因而人人择舜而居,众望所归。
3、举贤任能。举"八元","使布五教";用"八恺","以揆百事";荐大禹,治水成功;任命二十二贤才,得以天下大治。
4、纳言从谏。如《古今注》所言:"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枚。"作五明扇,设诽谤之木以表王者纳谏。
5、惩治奸佞。流共工,放灌兜,殛伯鲧,迁三苗。如《史记》所载:"……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
6、以德化人。感化三苗:"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流宥五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7、扩大疆域。黄帝时疆域南到长沙,颛顼时疆域南到长江南沿,尧帝时洪水泛滥,三苗趁机作乱,直至舜帝,才征服三苗,使南边疆域直到五岭以南。"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8、敬敷五教。毕身推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鼻祖。
9、禅让帝位。禅让始于尧帝,止于舜帝。舜因子商均不肖而"不足授天下","乃预荐禹于天,为嗣"。从大禹以后,历代帝王都是世袭制。
舜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1)舜文化的“孝”与家庭美德建设。《史记》中提到舜对父母十分孝顺,与弟弟也十分友善,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最后终于感动了他们,一家人从此和睦相处。帝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通过两个女儿来考察舜的德行,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对待两个妻子更是情深义重。正所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舜以其言行首倡了家庭美德之风。家庭是每个人的精神港湾与情感归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们应该弘扬舜的“克谐以孝、和以处众”,倡导家庭美德,做到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2)舜文化的“信”与职业道德建设。舜是制陶能手,史载“陶于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说的是他在黄河边制作陶器,河滨之陶都不粗劣;他在寿丘做生活用具,质量也非常好,在负夏一带做生意,总是诚实守信,从不欺行霸市,弄虚作假。于是村民都愿与他择邻而居,…“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舜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诚实信守,敬业求精”的美德。
(3)舜文化的“和”与社会公德建设。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舜帝也表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乐取于人以为善”的人际和谐。“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二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和谐。舜执政后,心怀天下,勤政爱民。他主张治理国家要以德治教化为主,但也要“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也就是说还要用一定的刑罚来辅助统治。他举贤任能,民主禅让,让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表现出“天下为公”的崇高思想境界。三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舜帝时期,已经有了“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舜好生恶杀,“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也,好生故也.”
(4)舜文化与个人品德建设。舜帝正是因为具备了“孝、信、和”的个人品德境界,也就是做到了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道理,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公民才能在婚姻家庭中恪守家庭美德,才能在职业活动中做到爱岗敬业;才能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做到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因此,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提高自身修养,努力争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